《库尔斯克》 ——拿什么拯救你

      我说的库尔斯克不是二战时期的苏德在库尔斯克大平原上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说的是俄罗斯电影《库尔斯克》,18年前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在冰冷的巴伦支海海底,全部成员无一生还。在我所看到的潜艇题材的电影中,这部电影是最不好看的,打斗追击潜伏深水炸弹攻击等动人心魄的镜头一概没有,但却是最震撼人心的,无声的泪水来表达愤怒,来表达批判,表达绝望。这样的新闻今天终于搬上银幕,不知道导演编剧克服了怎样的困难,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巨鲸出海,孩子们在岸边努力的遥望努力的挥手,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刻意的这么安排,为了表达些什么。

      想当年央视的《防务新观察》有一集说到了说俄罗斯潜艇的鱼雷的设计问题,推进剂是纯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续航里程长,推进功率大大增加。凡事都有两面性,纯氧对钢铁有腐蚀性,纯氧泄露遇见火源或者电火花就会爆炸。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美国潜艇的鱼雷是用电池推动的,他的劣势就是俄罗斯鱼雷的优势,它的优势就是俄罗斯鱼类的劣势。美国军方首先考虑的是人的安全因素,其次才会考虑消灭敌人的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连自己都没有保护好,如何杀敌?所以主席老人家在《论游击战》说首先要保护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消灭更多的敌人。主席的话,放之四海皆准。对于俄罗斯军方而言,消灭对方是最主要,棒子越大越好,不管能不能扛得起。连自己的安全都没有保障,你怎么去消灭敌人?战争狂人不是这么想的,战争狂人动不动就会抹平对方的,狂人才不会考虑到中下级士兵的命。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发动机前置。坦克被炸了,成员也要活着,成员的命高于坦克。

      每一个艇员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这条生命背后是无数个家庭无数个妇孺。他们肝肠寸断,他们哭肿了眼睛,他们夜不能寐。对于俄罗斯某一部分人而言而言,所有的艇员死亡,是最好的结局。没有人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证词。无数高管就会安全,真相都没有了,你去查个啥?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个可以追溯到二战日本的做法。日本潜艇回母港整修,艇内库存的鱼类搬上码头。军士长给下级士兵一个扳手:去,去把推进室的螺丝帽拧开,液氧排干。九死一生啊,那些高级军官就远远的躲在掩体后面。

      他们先封锁消息,不让老百姓知道。就像切尔诺核贝利电站泄露一样,等到挪威瑞典的检测机构全球预警,俄罗斯方面才羞答答的承认。

      然后是救援过程,他们的救援很慢,效率很低。理由是国家机密,在国家机密面前,人命都是小事。这个国家的国家意志不可违背。肯定会有人希望,救不出来最好,死无对证,打捞不出任何东西最好。当然,巴伦支海这种环境也不可能救出人来。

     新闻发布会上,俄罗斯群众和艇员的家属情绪激动。不是应该情绪稳定的吗?他们的新闻发布会激起了公愤。场面一度失控,家属们质问质疑军方,军方用镇静剂对付自己的同胞。不问个水落石出,你怎么对的起纳税人?那位新闻发言人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内心的空虚和害怕,折磨他的不仅有上峰的命令,还有做人的良知。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

    做对比,纳税人知道自己的年轻人在前线流血牺牲打了一场不正义的战争,美国的战争机器在越南成片成片的收割对手的头颅。这个情况促使美国国会下令从越南撤军,这个就是真相的力量。这个就是《华盛顿邮报》的力量。越战后很多导演制作反越战的电影,时时刻刻在警示告诫美国政府。我们连皇帝有没有穿衣服都不敢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库尔斯克》 ——拿什么拯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