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8

流水细有痕,生生永不息

【中国矿业大学2021年8月8日讯】(通讯员:张文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号召,中国矿业大学“流水有痕,非遗不息”文化传播实践团以“水书习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于7月16日至8月1日前往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一系列非遗现状调查与文化传播活动。

7月16日,实践团成员抵达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召开到黔南州后的第一次集体会议。会议中讨论了本次社会实践的日程安排、活动内容、人员分工等问题,理清了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活动脉络,并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蒙耀远教授取得电话联系,在教授的指导下,实践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具体的活动细节,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

7月18日,实践团成员深入都匀市归兰乡,开展田野调查,了解水书习俗的发展现状。田野调查由蒙耀远教授领队,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不同年龄段归兰乡水族村民。调查结果显示,水族老人对水书的了解较多,但仅局限于口语层面;年轻人对水书基本没有了解。水书作为水族文化的载体,在传承水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水书学习难度大、读音复杂等原因,水书的传承仅靠少数人维持,水语也仅局限在水族内部交流时使用。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水语逐渐走向没落,淡出人们的视野。

田野调查后,实践团成员受到了当地水族村民的盛情邀请,来到一户水族人家中作客,与他们共进午餐。在饭桌上,主人谈及了近几十年都匀市的城市发展、水族人民平均经济水平的变化、水族人民生活的变化。在谈论中成员们了解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水族青年更趋向于走出村落,前往城市学习和工作,愿意留下来学习水书的年轻人人越来越少,这是导致水书文化逐步走向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田野调查深入水族古村落,了解了水族的民俗民风,收集了水书传承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实践团成员在与水族村民的交谈中了加深了对水书发展现状的认识,为后续开展保护和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