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惊受怕”中勇敢前行

战地记者,财经记者,民生记者,时政记者,每一个称号都曾出现在自己的人生规划列表里。但“石油记者”这四字确确实实从未出现过。“记者”二字,从一开始就给我强烈的敬畏感。二十一岁的我,带着一份欣喜、一份好奇,来到了塔里木新闻文化中心新闻采访部,成为了一名石油新闻人。

“在塔里木没有上过前线,就不是真正的塔里木人”这是来塔里木之后听到的一句话。在电视台工作当中,听过了无数遍塔中、克深、迪那、克拉、塔西南、泽普这些名字。去前线之前,这些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名词。而这一次的前线之行,让这些名词成为了我心里的真实存在。以记者的身份走进石油一线,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前期策划、联系采访人、拍摄、采访、写稿,每一项都至关重要。

老实说,如果要问我在去前线之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我只能说一个字“怕”。不是说怕条件艰苦吃不好睡不好,而是因为出于对记者这份职业的敬畏心,怕站在前线现场的我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怕拍不好画面、提不好问题、写不出稿子,没办法去好好帮助老师完成每一项工作。   然而在这一趟前线之行中,我的这种“担惊受怕”慢慢变成了一份安心。第一天到达克拉作业区之后,带领我的杨老师稍作整理就打起一连串的电话。起初我并不清楚到底在做什么,在后来的交谈中我逐渐明白他是在联系采访人,并且了解我们接下来要去采访的地方的情况。在这之后杨老师忽然问我,你觉得我们来前线采访最难的是什么?被问到问题的我一时语塞,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杨雨老师告诉我,是前期策划。如果没有前期的充分准备和完整策划,我们根本不知道要拍什么,写什么,那怎么能做出有价值的好新闻。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杨雨老师并不是以一个告知者的角度在说,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把要注意要学习的事情一件一件有条理地教与了我。

第一次出镜我格外紧张,卡壳了不知多少次,终于顺利结束之后,老师就关掉了摄像机。因为是第一次出镜,在结束之后我还在不断地念这段出镜词。或许是杨老师发现了,在我停嘴之后问,你要不要再来一次。不是以命令的语气,而是在询问,在征求我这个第一次上前线什么都不懂的人的意见。就这样我从第一段出镜录了不知多少条到克服紧张,适应镜头,最终一两遍就过。一个男人的“铁汉柔情”在这个师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对一个刚开始接触石油记者岗位的新人,用感性的方法慢慢教授着理性的条理。

众多的采访中,还有一件事令我难以忘记。我们在储存卡空间快不够的时候,正在采访一名工作人员,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面对镜头的时候连一句完整顺畅的话都说不出。我站在摄像机前都觉得这个同期采访是不能用的,但杨雨老师让他说完了所有他想说的话。唯一不同的是,在意识到这段用不了的时候,中途杨雨老师悄悄走到机器前按了一下停止键。那一刻我真正的感受到一个新闻人的细腻情感与清醒思路。为了维护这名工作人员的自尊,不动声色地让他说完了自己所有想说的。但在采访中工作中保持着理性的头脑,没有去耗费仅剩的储存空间,避免影响接下来的工作。

就是这样,我来前线之前的“担惊受怕”慢慢消失了,而且能够在这种担惊受怕中勇敢前行。怕之前是迷茫,怕之后是成长。在这次前线之行中,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师傅教给我的专业技能,还有作为一名新闻人的初心。在工作中用细腻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去解决事情,去人迹罕至的地方,去发现每一个值得挖掘的新闻点,去讲述每一个值得被关注的石油故事,去做一个新闻人应该做的事情,去把每一个曾在脑海里的名词变成内心的真实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担惊受怕”中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