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博弈,凡人自救

原创: 牲产队长


最近,一连串的新闻,轰击着大家的视线。倘若能用一句话下注解,必然是——时代的逻辑变了。


不知不觉,我们已步入存量博弈之中。时间点,应该始于那篇题为《开局问大势》文章的发表。


与群友讨论时,我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三十年一代人,饥饿使得上一辈人习惯于储蓄,又让下一代人热衷于消费。


余下了中间这批,信仰如浮萍一般摇晃。


为什么这么说,我还记得,08年天涯论坛上,有许多人坚信,若干年后一万美元的购买力,将是二线城市的一套房产。


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房价预测的莫斯科转盘游戏,一将功成万骨枯,剩下一个任志强。


平安藏古董,乱世买黄金。选择储蓄的人,被世道反复教训着。


往前数十年,用“杠杆赢家”几乎可以解释大部分经济活动。


10年,与老家一位“基建爱马仕”交流。席间,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一遍一遍向我诉说格局的重要意义。


我试图反驳,却找不到理由。


16年,地产市场万马齐喑。一位银行的朋友,招呼我弄一套投资,被我用一套严谨的经济学框架给怼了回去。


这次,我找到了说辞——房住不炒。


他叹了口气,挂断了电话。


18年,发小一口气囤了上百吨河沙。他对我唠到,沙厂是开不了了,但砂石料的价格,绝对会蹭蹭往上。


我问为什么。


他说,这特么都是教训。


时光匆匆,逝去的都是我们以为本可以抓住的机会。也是到如今,我方明白,在增量扩张的时代,比得是出手速度。


当然,还有老底。


老底这个词,“凤凰男(女)”们极为熟悉。新的世纪,留给大家伙积累的窗口期,太过短暂。房票、工作前景、婚配,统统考验着原生家庭的实力,哦不,老底。


所以,“凤凰”们的悲哀,多出于孤身负重,踽踽独行,又从不认命。


考验意志,也考验心智。


《蜗居》里,海藻为了“凤凰女”海萍的首付贷,选择了肉偿。


广义上说,海藻的肉偿,也属于“六个钱包”范围。


我常想,时代奖赏什么行为,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你若想让青年投身实业,就需要奖励尚留在实体里的人儿。


今年三月,在北京见到了我的硕士同门。他向我吐槽,快养不活家人了。一个在读博士,中字头国企,每月到手五千不到。


无独有偶,17年在日喀则,遇到了四川某事业单位的同行,聊到待遇这块儿。他对我讲,他们局给部分员工办了停薪留职,每个月发基本生活费,等再有项目了,召回。


而我刚毕业那会儿,地勘单位到学校抢人的盛况,历历在目。


叶落知秋,地矿行业的下坡路,部分原因在编制体制,另一部分原因在市场。


还是那句话,增量扩张的时代,给予了资源价格足够的想象力。一旦逻辑翻转,“L”型走势下,一切杠杆都是雷。


雷区,跨过去也意味着机会。


刚刚过去的供给侧改革中,我们见识了“涨价去库存”这一历史新生事物。活下来的企业,盆满钵满。


前些天,与万科的朋友打了一场球。他告诉我,那啥“活下去”的梗,出自郁总的内部发言,教育员工珍惜“996”用的。


却被自己人传了出去,搞出了一堆幺蛾子。后来,“泄密”那家伙,离开了公司。而公司的电脑上,也都装上了水印系统。


我说,郁总怕是言由心生吧!


他说,万科嘛,判断了大势,就会做出相应的预案。这点,比不了融创新城碧桂园们。


我说,若是判断错了呢?之前降价,被砸了售楼部,绿城老宋不还抱怨,带头降价的没资格当老大吗?


他说,比起头把交椅,还是活下去重要。


对了,那天我是去看他家二孩,顺便蹭了一杯酒。


生了二孩,就到中年了。中年人对企业的爱,与青年不一样。青年急乎乎地,想把公司推到高位,在所不惜。中年想的是,手里的业务,还能做上几年。


增量与存量,各自关心。


昨晚,给夫人讲中兴跳楼事件。


夫人问,不是有两套房吗?卖掉一套不可以照样生活吗?


我想,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对未来预期的落差。增量时代,所设计的小资产阶级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位于存量时代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某个瞬间,脆弱的人,残酷周身。


却只说了一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由家及企业,由企业及国。


许多朋友不清楚,中国改开40年,做增量的环境,就两次。一次是80年代,包产到户所释放的生产活力。


但“小农经济跳不了三尺高”,新的土地政策,将将能够带给国人以温饱。


下一次是90年代末,多难临邦,中国在培育新动能之际,幸运地搭上了WTO的末班车。又在01年后,加速了城市化。


二十多载的时光,一代人的记忆。


而记忆是行为无意识的指挥者,我们这代人,无法再用忆苦思甜的方式,去告诫沉迷校园贷的青年们。


除了危机,什么也教育不了他们。


村上春树写《挪威的森林》,写《奇鸟形状录》,讲的是“L”型经济下,日本青年的生活状态。


相似的境遇,我们却说,我们能走出去。


其实,深究的话,这话是有毛病的。毕竟,我们的新青年,远没有经历冻饿之虞,近没有感受到经济滑坡的窒息。


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高品质的生活预期,无非是长辈出手一套房产的代价。


尚未缠绕,何言解开?


人心之战,在数以亿计居民不动产持续增值的护卫下,新存量博弈时代的逻辑,已不同以往。


过去,我们讲“备粮备荒为人民”。现在,我们改变了策略,拉着“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


核心就两点:解决过剩的产能,培育新的动能。


类似的事业,成功的国家,正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在伟大的预期下,今日之“L”型中国,我们看到了许多奇特的现象。用主席的话讲,就是“打扫屋子好请客”。


打扫屋子的方式包括:货币去杠杆,财政去杠杆,混改瞄准新动能。


货币去杠杆比较简单,大家关注下央行公布的M2数据,可以一窥究竟。


财政去杠杆分三块来说。


方式方法:严格监管与“旧动能”相关的政府购买、城投相关、PPP,缩预算,缩“旧”地方债,缩隐形债务。


预期:全国一盘棋,打通地方“割据”,用“新基建”来约束及引导地方政府转型,意图成功孵化“新动能”,并为各类混改准备弹药。


难点:一、是新基建触发新动能的周期不可预估;二、是“新瓶装旧酒”的监管问题。三、国开们与地方政府斩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如何理顺。


一位群友聊到:国开行参与化解地方债是长期换短期,财政换金融,中央信用换地方信用的隐形转移。在国开行受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下,债务置换怎样进行?


我说,存量博弈时代,需要全国一盘棋,也就是财税、银行、行政协调发力。引导资金,精准滴灌。


重中之重,在执行。这也是,前文我强调“打扫屋子再请客”的逻辑。


何况,再开放箭在弦上,外客已到门口。


我们回顾近段时间以来,A股走出的行情,无不是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达成共识的同时,我们的复兴大业,顺利进行的预期。


脱离这一背景,所有的预测都是镜花水月。


而个体对未来预期的判断,从来摆脱不了时代的束缚。所以,我聊时政,总是会落笔于小人物。


存量博弈之中,达官贵人,自有生路。小人物的命运,才是国运。


有朋友要问了,小人物该如何自处?


之前我写《中年男人,留在围城》与《时代盛宴下半场,我们普通人的机会》,包括已经404的《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基本盘(二)》,是体制内外两个角度,给出的建议。


体制内的,照常工作,不折腾,不蹦跶。这一轮周期中下海,九死一生。


混社会的,做好过冬的准备,无论什么行业,要努力留在桌面上。


因为,所有的机会,都伴随着供给侧的改革与出清。无论中国何时走出“V”型反转,有资格感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人,只会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狠角儿。


有朋友问我,要不要向新动能转型。我说,千万不要,新动能的护城河,比旧动能要深得多。


难道守着旧时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吗?


这种论调,是基于转变带来的高溢价,但不适用。眼下,该是以不变应万变。


不变的是根据地,倘若要做出改变,变化的恰是事业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总结起来:锻炼身体,好好工作。


无枝可栖之人,本该如此!


无枝可栖之人,只好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存量博弈,凡人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