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酿酒师的儿子是怎样从一个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变成出版58本专著的社会学教授》,讲的是《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的介绍如何积累卡片笔记并应用于写作。
高效的学习方式是通过阅读和学习提炼出方法论,然后将这个方法论应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修正和调整,让方法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或习惯。
今天就和小伙伴们聊聊,我是怎样学习、应用卡片笔记写作法的?
多年以前,我就接触过作家纳博科夫的卡片笔记,那时候我就开始使用卡片笔记,刚开始是用纸片做,后来改成excel电子版,再后来改成PPT,喜欢用一页纸简洁明了的呈现方式。
我相信:
无论是多么复杂的信息,都可以先把它主框架提炼到一张纸上,然后再根据信息本身的结构和复杂度层层分解……
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运用这种一页纸知识卡片的方法,我积累了至少数千张/页卡片,它像一个巨大的模块化信息数据库,让我随时都能够通过排列、组合、关联创造出无数的内容。
举个例子:
有一次读到知乎大V、心理学博士采铜写的一篇文章《做正确的事,就是做半衰期长的事》,我用象限的方法把它总结成了一个模型,制成学习卡片。
采铜这篇文章针对时间管理比较混乱、抓不住重点,多年以后发现自己浪费很多时间的状况,提出衡量一件事情的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收益率,
一个是半衰期。
收益率指某一件事在当下带来收益的大小;半衰期本意是指放射性元素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借用到这里是指某一件事情收益下降直到收益非常低或接近为0的时间长度。
如上图,我们可以用收益率和半衰期两个标准,把事件分成4种类别: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当下的收益值或满足感比较高,而且持续的受益期比较长,甚至受益终生,比如:
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与牛人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即时的收益值或满足感很高,但持续时间比较短,比如:
吃一顿大餐、看一场电影、为优惠凑单购物、打一下午游戏;
3)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短时间内看不到有多么明显的收益,但它的影响力会在会随着时间周期的延长而越来越大,比如:
坚持每天读书、学习一项并不擅长的技能、认真地回复一条友人的消息、开发一门课程;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没有明确目的、无意义地打发时间行为,比如:
参与无意义的网络互喷、漫无目的地刷朋友圈、短视频……
经过这样一个分类,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
当然要做那些长半衰期的事情
至于收益率高低,有些时候并不在我们个人掌控的范围内,尤其是短期收益率高的事情不那么多,只要我们坚持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如果把收益率拉长到整个时间线,收益率在后期会越来越高,这就是所谓的复利效应。
这就是我自己做的学习卡片,很多年前的资料,今天再把它抽出来写成这样一篇案例文章,这不正是《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中提到的方法论吗?我已经把它内化成我自己的习惯,应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同样的卡片我做了至少几千张,比如零秒思考的模板。
那么你呢?
是否能从今天的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