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徐峥版的《银河补习班》还会吐槽吗?

        看完《银河补习班》之后,先简单来描述一下剧情:这电影说的就是一个不被应试教育器重的孩子,在父亲野生教育一个月后从全班倒数第一变年级前十的故事。先不说给多少分的问题,我只是在想,如果是徐峥的版本,变成一个幽默喜剧片,我想大家就不会吐槽了吧,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以下的理由。


        本身这部电影,就是想试图学习“药神”,来通过批判应试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反响,结果弄成了一锅毒鸡汤,有的人喝了感觉胃痛,有的人喝了引起了“巨大”的思考——我喝的是啥鸡汤?而电影里的父亲就是非常明显的代表,他以为一直给孩子灌输各种鸡汤,贴上父爱的标签,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给学校添乱,根本也给不出所谓的更好的教育方式,只能用爱给孩子发电。而任素汐的那句台词,就更好的评论这部电影——你这是洗脑组织吗?话说洗脑,也没有洗到位的,因为看完后发现,大家并不买帐。为什么?

          原因有俩: ①只看到反对应试教育的偏激态度,却感受不到父亲的教育有任何优秀之处,嘴上说着开阔思维,认识世界,执行下来就是游山玩水,躺草地上闻花香?然后就年级前十了?儿子怕不是爱因斯坦再世。 ②以反制度态度跳出,又反要求制度接纳,说真的,要是最后儿子真的不上学了,我还敬佩几分。从头到位嘲讽了两个小时应试教育的腐朽,最后却还是回归应试教育,这不是拿石头砸自己脚吗?如果真觉得应试教育用处不大那还读书干嘛?完全可以自学成才去的,既想打破规则但又想成为规则的受益人,非常令人费解。 全片散发着“读书无用论”的民科氛围,一碗可怕的空想主义毒鸡汤,要是有家长真信了这一套,我为他们的孩子默哀三秒。看完多沉重的。


         那如果要是徐峥的版本,那电影应该是这么演的:应试教育让孩子学习很累,家长辅导很累,老师补课很累,最后干脆带着儿子来一个全家冒险,一路搞笑感人。不读书了,还读书干嘛呢?然并卵啊,最后同样拿到了令人惊奇的效果——不如这样来满足一下大家的传奇梦。这样会不会就更好呢?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剧本:我很难想象会有人这样写剧本,为了树立人物的光辉形象,几乎走火入魔的对主人公身处的环境进行极端丑化,一切旁人都是道德败坏智商低下的,只有主角一人是品格高尚聪慧过人的。人物不再具有人性,而成为彻头彻尾的器物。这是一个可怕的逻辑:当所有人被粗暴的贴上丑恶愚蠢的标签,所创造出的那个神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睥睨众生指点江山。

         如果要是徐峥的版本,应该就是这样写的:爸爸其实是开始演的是一个坏爸爸,周边的人都是好人,妈妈因为爸爸的各种坏习惯和他离婚,孩子也因为爸爸上不了学,然后开始了不上学的奇特之旅,刺激又好玩,最终又回到了学校,拿了更好的成绩,一路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这样写会不会就更好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徐峥版的《银河补习班》还会吐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