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语文学习之路

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正好途径我的童年经历,难免多有感触,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我的经历,多少会影响我对孩子当下的判断和选择。
我曾经的语文成绩

整个求学期间,我的语文成绩都还不错,中考时全校第一,全市第五,平时也常考全班最高分。语文虽然从小都是我考的最好的一门课,其实我更喜欢的是数学,没有畏难情绪,充满探索挑战欲望,对语文反而有几分畏惧。之所以成绩还行,主要是因为我运气不错,从幼儿园起,遇到的都是极其负责任的语文老师,关键是她们都对我很好,形同母女,这一点相当重要,所以,才为我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功底。如果老师对我没那么一点特别的好,大概率我的成绩也会泯然众人矣!小的时候,遇到好的老师,能够点燃自己,何其重要!至于为啥会对我好,大概是因为我乖吧,上课瞪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认真听课,老师自然喜欢了!现在初中语文老师还喊我毛毛眼儿,哈哈!

语文学习之写字故事

写字是一件让我非常受益的事情,小到平时的表现,大到在北京找到的第一份工作,都跟写字有关。而,我写的好不好?野路子出身,并没练过,更不专业。但好在足够潇洒,收放自如,雌雄同体,大言不惭!大部分人还比较认可,除了我自己。

我是怎么被人认为写字尚可的呢?小学时老师写字超级漂亮,优秀的同伴各个都一手好字,甚至好朋友还从小练习毛笔字。我是被鄙视的对象,时常被老师批评,看你写那俩字吧,就不能写好看点。上了初中,换了环境,我的字竟然能崭露头角,我自己都惊呆了!第一次交作文没包皮儿,担心老师批,结果被赏了五个字:小字儿不错。从此便踏上了好好写字的康庄大道。老师越表扬,写得越认真。老师越叫好,大家越跟着说好,正向循环,确实还越写越好了!但是,自己也知道,字不成型儿,跟谁同桌,字儿像谁,榜样很重要。好在基于老师对我的格外抬举,而且她的字儿也那么好看,所以我也慢慢回归,向她靠拢。这个过程,算是找到了目标,但是,整个学习生涯,字形是一直变化着的。直到上了大学,有了闲心,日记里的字,遇到喜欢的本子,才好了一段。我只喜欢那个本子上那一段时期的字。

所以,整个过程下来,我能得到的经验是,好字也是夸出来的,信心很重要。其次,一定要有喜欢的字,看得足够多,写得足够多,才能练出来手上功夫。我没有报班学习过,但是我认真写过的字非常多。我身边的漂亮字也特别特别多,这些是写好字的必然条件。

所以,孩子开始学习写字,基于经验,我认为鼓励很重要,认真写很重要,多看漂亮字很重要,当然,多写一写也必不可少。

关于阅读和写作

这是我语文学习路上的大敌,虽然我考试成绩不错,但我知道学得不咋地。大概很多分数得益于卷面分吧!也就是写字好的假象为我多挣了许多分。

我的小学阶段,经历了全面系统的应试教育。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包括作文,我们无需思考,不用总结归纳,老师填鸭式全部抄在黑板上,我们抄在书上或者作业本上,背背背。所以我写字多,笔记好,思考能力不足。小学阶段做的最多的就是抄写生字,拼音组词笔顺,只要老师没来,我们就干这事儿,所以这些基本功很扎实。但是,思考力不足,作文老师也是抄在黑板上,我们背。根本不懂得作文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还以为就来自于报纸刊物,来自于抄了一本又一本的摘抄本。所以,打小发愁写作文,尤其是过年那雷打不动的连着的三篇除夕初一元宵节,能把我愁死,完全没有创造力。

上初中后,老师超级好,非常重视阅读,也一心铺在教学上,给我们留足时间读书,也天天写日记。抄多小报作文的我,突然要求去看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简爱》高尔基三部曲萧红的《呼兰河传》四大名著……这简直就是一张报纸的厚度直接跨到新华词典的厚度,那时简直痛不欲生,因为没有阅读基础,更没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生活上也因为住校一片苍白。没能力没基础的前提下,去读那些名著简直味同嚼蜡,压根看不进去,也读不明白,只觉得畏惧,很痛苦。写作文更是苍白的可怕,完全不知所云。特别特别痛苦的一段岁月,至今都给我留下一片大大的阴影,读不了大部头的纸质书,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有阅读障碍。但是这些不妨碍我考高分拿第一,可见写字好也是相当相当重要的一件事。

上了高中,开始写议论文,三段论八股式的文体又给了我这个教条之人一丝存活机遇,加上卷面优势,时常顺利秒杀周围同桌。其实会不会写,写得好不好我心知肚明。

转机出现在大学时期,那时经历丰富起来,各处游玩,见人见事,情感也充沛起来,笔下的文字才有了一点生命色彩。下笔可以言之有物,也能不疾不徐地表达心中的观点,自己也觉得丰沛起来,生动起来。才第一次明白,原来,真正的文章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绞尽脑汁的。

再后来我便特别喜欢这种凭感觉发挥的状态,提笔感受,写我所想,想我所写,直达心流。也正因为这个转变,让我在大学期间的考试甚至到考研的临场发挥都出人意外的好。

我会写了吗?比上学时会了一点。我阅读了吗?真正的阅读是在当了妈妈之后,在这之前我一直怀疑自己有阅读障碍。三年前我学了叹号的高效阅读法,三年后的今天,我也可以做到一两天甚至几小时读完一本书。也仅限于与自己经验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厚厚的离自己遥远的大块头还是读不下去。

所以,在我看来,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说到了一定年龄,突然加强重视,立马让他读相应的作品,他就能够消化得了。读龄问题,确实存在。所以,我的下一代,我希望从我这里吸取的教训是,阅读要趁早,积累要趁小。越小养成习惯,接触的内容越广,知识储备越丰富,阅读难度便越低。边积累边阅读,循序渐进地培养出的能力,才是丝滑的,是不蹩脚,不慌张的。

关于写作,跟阅读确实有关,但是跟自己的观察、体验、感受、思考关系更密切。如果说大量阅读是锦上添花,那么自身的观察、体验、感受和思考一定是根基和基础。就像让你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你都没有仔细观察过秋天的风吹落叶,感受过秋天的天高云淡,背再多的句子,都在心里起不了太大的化学反应。唯有切身感受过,惊叹过,那么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好文章便也写出来了。所以,基于此,我得出的经验是,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多创造丰富的感官体验,学会在真实的情境中调动五感去仔细观察,留心体会,付诸文字便不会太难。如果平日再能够从阅读中验证自己的感受,达到共鸣,那他人的文字表述,会与自己的心理预期相碰撞,哦!我还可以这么写!如是,阅读促进了写作。艺术,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所以,不能因为孩子学习要紧而忽略了体验生活。这便本末倒置了!娃会有苦说不出的。

写了这么多,是因为陪孩子学习语文的这三个月生出的真切感受。一为梳理,二为校正。希望自己能够抓住重点,引导孩子少走弯路。

归纳起来:
    【写字】信心是首要,好字多入眼,勤写更熟练。
    【阅读】阅读要趁早,越小读越好,越读越会读。
    【写作】经验很重要,行路加读书,真情出好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忆我的语文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