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皆为浮云,唯有鱼汤情深

温馨提示

全文1200字,阅读3分钟。



1

去年盛夏,广东中山的朋友第一次来岳阳,看完岳阳楼,带他们去洞庭湖边吃鱼。

清炖回头鱼,红烧黄骨鱼,几个炒菜,再配一份当季小龙虾,3个人干掉2件啤酒,吃到服务员哈欠连天,一脸嫌弃,才丢筷子下桌。这给我味蕾很大的刺激,每次吃鱼,端起酒杯,就会想起三颗满脸通红的脑袋。

湖边散步时,我即兴编了个回头鱼的故事。这种鱼通体光滑,肉嫩刺少,每到繁殖期,总要往上游几百公里,找个安全的地方产卵。等孩子们都孵化了,再游回来。因此得名“回头鱼”。这一段看似神奇的旅程,要平安归来,需要躲过沿途的迷魂阵,砂石船的螺旋桨,随时撒开的大网,拼尽一生的运气。

吃了回头鱼,记得要回头。老姜说。

太胖了。回不去了。老杨说。



2

岳阳师范杨树塘片区整体拆迁,校门口的红云卤粉搬到了新十四中附近。有天从市委办完事,特意去看看。店面不大,快餐式的格局,靠墙摆着两溜桌椅,档口架起了两口锅,一口热着高汤,一口专烫粉面。

时间正是中午,大部分的座位还空着。档口里低头玩手机的,应该就是老板了。点了一碗牛肉卤粉,和老板表明来意,他淡淡一笑,说,早就不如从前了。你看,隔壁的奶茶店,都在那里排队。我没有再问。默默的吃完。付钱时,老板说,干完今年,就回老家了。

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开了20年的卤粉店会关门,回头鱼也许永远不再回头。中年大叔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

变,才算唯一确定不变的事情。



3

外婆家有一口鱼塘,隔几年,就要放干水,将塘里的鱼全部捞起来(我们叫“干塘”)。去年冬天,又要干塘。外公前年投放的青鱼、麻鲢、鲫鱼,主人不在了,大多自然生长,最大的一条青鱼,不到5斤。塘是村里的,全村的6户人家,都分了一些。剩下的养在水缸,过年吃。

亲戚们都来帮忙,安静的村子难得热闹。柴火噼噼啪啪响起来,大锅灶里的鱼咕噜咕噜煮着,鱼汤的香味钻进了这栋老屋的每一个土砖缝里。

曾经忙前忙后的外婆,静静的躺在老式雕花木床上。鱼汤端过来,外婆看了一眼,又慢慢闭上。

82岁的外婆,起病1年,住院近2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天打三针吗啡,都止不住痛。接回老家的第二天,居然能够开口说话,想要吃点东西了。时好时坏的状况,等到干塘的那天,已经无法言语,吃不下任何东西。

一碗鱼汤,静静的卧在床头柜上。浓白色的汤汁,浸入了每一粒米饭。

这些年,不知道吃过多少次外婆做的鱼。最喜欢冬天里围着火塘,先吃火锅里的酸菜,再吃鱼肉,最后争抢着鱼汤泡饭。酸菜是外婆自己腌制的,每年一坛。

今年的端午,回老家吃饭。桌上摆着炖鸡,虾尾,鳝鱼,酸菜煮鱼。夹一筷子酸菜,酸中带脆,满口生津。母亲说,鸡是屋里养的,虾尾和鳝鱼是田里的,酸菜是自己腌的,用的就是外婆家那口老坛。

没有什么是永远在变的。

春天的风还会再来,久别的人还会重逢。上游的鱼,终会回头;不老的兄弟情谊,外婆的老坛酸菜,师范的红云卤粉,都在这里。

历尽千帆归来,信纸早已泛黄;过往皆为浮云,唯有鱼汤情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往皆为浮云,唯有鱼汤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