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式替换原则(LSP)

目录

简介:

作用:

过程:

总结:


简介:

里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简称LSP)的提出者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Barbara Liskov。Barbara Liskov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也是美国第一个计算机科学女博士,师从图灵奖得主John McCarthy教授,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者。她在1986年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个原则,并在随后的研究中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和推广。

作用:

1.维护性
子类可以完全替换父类,使得代码的维护更加容易。因为如果子类无法替换父类,那么当父类发生变化时,子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样就会增加代码的维护难度。
2.可扩展性
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添加自己的属性和方法,从而扩展了父类的功能。这样,当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时,只需要在子类中添加相应的属性和方法即可,而不需要修改父类,这样就提高了代码的可扩展性
3.正确性
子类可以完全替换父类,从而保证了代码的正确性。如果子类无法完全替换父类,那么在使用子类对象时就会出现一些错误,因为父类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代码的行为不一致。
4.复用性
子类可以完全替换父类,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如果子类可以替换父类,那么就可以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使用同一组代码,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过程:
里式替换原则(LSP)_第1张图片

总结:

在上面这个例子定义了一个 Animal 类和一个 Dog 类,Dog 类继承自 Animal 类。Animal 类中有一个 Eat 方法,而 Dog 类中也有一个 Eat 方法,这个方法使用了 new 关键字来隐藏了 Animal 类中的 Eat 方法。
在 Main 方法中,先创建了一个 Animal 对象,然后再创建了一个 Dog 对象。接着调用了 animal 对象的 Eat 方法,输出了 "I am eating.",这个方法调用的是 Animal 类中的 Eat 方法。然后,我们调用了 dog 对象的 Eat 方法,输出了 "I am a dog and I am eating.",这个方法调用的是 Dog 类中的 Eat 方法。
最后,将 dog 对象赋值给了 animal 对象,并再次调用了 animal 对象的 Eat 方法,输出了 "I am a dog and I am eating.",这个方法调用的是 Dog 类中的 Eat 方法,因为此时 animal 对象的类型是 Dog 类型。
这个例子演示了里氏替换原则的应用,即在程序运行时,如果需要用一个子类对象来替换父类对象,程序应该能够正确地处理这种替换,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开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