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科普类书籍?

阅读科普过“三关”,抓大放小难变简

让我们先看一段文字,读完后说一下自己的感受,看自己有没有想“敬而远之”的念头?

例句:经济学家们所谈的博弈论一般是指非合作博弈,由于合作博弈论比非合作博弈论复杂,在理论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如非合作博弈论。非合作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上述四种博弈相对应的均衡概念为: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均衡。

读完这段文字你收获了些什么呢?

我们能看出来,这是一段关于简单介绍博弈论类型的文字。

这种介绍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研究最新动态或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常识,就是科普类书籍的主要特征。

很多人觉得读科普类书籍时,每个字都认识,可是组合在一起就像裹了层皮一样,完全不明白说得是什么了。

也因此留给人一种恐惧心理,看到科普类书籍就避之不及。

我们要读好这类书籍,首先要明白科普的意思是“科学普及”,是一种简单易懂的书。它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著作。

其次,就是克服难点,“过三关”。

语言关。科普类书籍虽然没有科学著作逻辑严密,但是本身的内容是有严谨性的,会使用一些行业术语。理解起来会令人觉得非常困难。

基础知识关。一些科普类书籍是要有一定的数学、物理或者其他自然科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的。

逻辑推理关。科普类书籍的逻辑是建立在层层推理之上的,前后衔接密切,要充分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不能囫囵吞枣。

那如何才能读好科普类书籍呢?

一个小窍门,那就是“抓大放小”。就是抓住核心概念和推理,把关键点弄明白。对一些过程中不相关的复杂细节进行忽略。

科普类书籍是为了建立对某个科学领域知识的兴趣,并不是探究复杂的科学原理。它可以因为产生兴趣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也可以浅尝辄止的了解一点科学常识。

明确读科普书的意义,可以减少人们阅读这类书籍的恐惧心理,提升阅读兴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科普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