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剧尤需慧眼看(原载《书屋》)

作家首富二月河去世,发篇旧文,权为纪念

《妙剧尤需慧眼看》\陈章

在2001年12月28日《杂文报》上,束学山先生在《真的还想再活500年》一文中说:“……封建皇帝一个个以历史主人公的姿态从古墓爬出来……从《雍正王朝》到《康熙王朝》,中国的主流电视剧以‘正说’的光明理由为中国人的皇权思想和奴才意识不停地补课。” 2002年1月10日《南方周末》上,秦晖、张柠、张耀杰、张灏等先生的文章,也清一色地与束学山先生持相同看法。

 而我认为,近年来的清廷剧,从《雍正王朝》到《康熙王朝》,中国的主流电视剧,以正说的光明理由,以婉转、巧妙的表现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客观上起到了倡导民主法治的效果。下面就以《康熙王朝》为例:

  康熙为朝中明、索二相的党争搅得焦头烂额,一筹莫展,向祖母孝庄吐苦水。孝庄听罢开导他:“当皇上就要善于利用党争,没有党争,这国倒难治呀!”亲政不久的康熙听罢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你看,封建专制统治者利用党争治天下,还怕没有党争!这还有老百姓好日子过吗?

  剧中的李光地,原是一位雄才大略、洁身自好的青年才俊。入朝为官时间长了,卷入明、索党争漩涡。先受害入狱,东山再起后以怨报怨,为置政敌于死地,用尽心机,不择手段……你看,一个不好的制度,就这样将好人变成了奸诈之徒。

  康熙爱女蓝齐儿与李光地相爱,康熙也喜欢李光地,还想亲自为他俩主持婚礼。但因政局需要暂缓与噶尔丹的矛盾,不惜“棒打鸳鸯”,将蓝齐儿远嫁乌鲁木通。蓝齐儿找曾祖母孝庄哭诉,孝庄却对她说:“孩子呀,我也是过来人哪!当年皇太极战死,福临(顺治)年幼,我也不得不嫁给手握重兵、觊觎皇位的多尔衮,直至顺治亲政,才将仇敌多尔衮暴骨扬灰,这一切,都是为了咱大清哪。”为了大清利益,皇太后的肉体、尊严和皇家公主的爱情、自由都可以不顾,这样的专制制度,你能指望它保护人民的权益吗?很巧,此时正是西方诗人发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时代最强音的时候——你还不能从蓝齐儿的悲剧中看出编剧的良苦用心、大家手笔吗?

  剧中的宝日龙梅,曾以钗代牌托太监将自己献与康熙。那天晚上康熙见过来侍寝的不是册封过的嫔妃而是宝日龙梅,他摇手说:“不行,这不符规矩。”待到康熙平噶尔丹回朝路上,宝日龙梅再次为他献身时,他毫不客气地将她揽入怀中,光天化日之下就在山坡上行云播雨——当时在朝中,他有后宫佳丽三千,面对宝日龙梅他讲规矩;外出行军,征途寂寞,有美人投怀送抱时,他就一点规矩都不讲了。行文至此,即使未看过《康》剧的读者,也该心领神会了:宝日龙梅两度为康熙献身,看似闲笔,实乃编剧匠心所在:封建专制制度里,什么规矩不规矩,全看统治者需要不需要!

  清廷第一次攻台失败,错在康熙,但他却归咎于姚启圣,贬他回乡丁忧。康熙的知心人儿容妃于心不忍,推心置腹地对康熙说:“皇上,姚启圣没错呀。”这时,康熙倒也向容妃说体己话:“朕也知道是自己错,但我是大清皇帝,是天子,我怎么能错呢?”你看,封建专制者就是这样——“我怎么能错呢”?!因为封建皇权不受制约,康熙首次攻台可以诿过于人,差点还导致清军第二次攻台惨败。

当年康熙准备九月九日到南京祭明太祖陵,他为了要在朱元璋墓前骄傲地宣告:台湾,已被我康熙拿下!这可是天字第一号的“首长工程”,因此康熙不顾风向不利,不顾将帅泣血上呈要求推迟出兵日期,严令施琅:一定要在八月五日之前出兵。三百多年前的海战,风向几乎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幸亏八月四日改刮西北风,施琅攻台得手,要是当时“西风不与施琅便”,清廷水师必又遭灭顶之灾,攻台得胜纯属侥幸!看到这里,我拍案叫妙! 《康》剧写康熙两次攻台,情节虽不连贯,但草蛇灰线,暗伏玄机,别具深意。它告诉观众,统治者的权力若能受到制约,康熙首次攻台的错误若能得到弹劾,他就不可能再瞎指挥,在风向不利的情况下严令施琅定时出兵第二次攻台。

  在我们这一代所接受的教育中,外国传教士几乎都是给中国带精神鸦片来的。前年,冯骥才先生还有文章说“鲁迅上了传教士的当”,可见传教士不但骗人,而且骗术十分高明。《康》剧中的几位传教士,给中国带来的却是“三骆驼”,治疟疾的金鸡纳霜,并为康熙讲解地球为什么有四季变化……你还不能从中看出《康》剧在还传教士历史本来面目方面的积极意义吗?

  一部二十四史,鲁迅先生就能独具慧眼,从其“字缝”中看出“吃人”二字来,近年来充斥荧屏的清廷剧,只要你能调换一下审视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难从中看出其揭露封建专制之罪恶的正面意义来。(原载《书屋》)2002/5

受陈章先生委托,将其一篇文章转发《凯迪网络·猫眼看人》。——达之 2009

你可能感兴趣的:(妙剧尤需慧眼看(原载《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