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纵然不被名利缚,一生宦海无人约

文/细雨不须归

有人说,中国人缺少特立独行的精神和无所畏惧的霸气。

什么韬光养晦啊,什么中庸之道啊,什么以和为贵啊,等等都是中国人窝囊的代名词。

确实,特朗普政府罚了中国中兴公司数亿美元,把中国中兴公司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乖乖地双手奉上保护费,还得面带谄笑“大哥,我错了!”

美帝拾掇好了中兴,又盯上了华为:“挺牛逼啊,5G都鼓捣出来了!我同意了吗?”一声呼哨,马仔加拿大喜滋滋地给华为CFO套上了枷锁,就等老大发落。

无数国人倍感憋屈:尼玛美国人真流氓啊!尼玛中国人真怂包啊!

确切地说,是今天的部分国人怂包,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怂包。

最起码我们的老祖宗不是怂包,大家从电影中学会的一句霸气侧漏的台词什么“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还是从古人那里copy来的,远不如陈汤“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来的解气。

最起码古人说到做到,歼敌于国门之外,不像今人只会打嘴炮、过嘴瘾,关键时刻阿Q附体。

当然,我大中华具有开创精神的能人异士无数,历史上但凡有名气的人物,皆属于不走寻常路的天赋异禀者。

商鞅变法中的商君,虽然变法成功名垂青史,但本人下场太惨,翻开历史课本会发现血淋淋的,让人不忍卒视。

不像大宋的老王——王安石,虽然变法没能获得成功,但人家有肚子里有墨水,靠才华吟诗作词一样位列唐宋八大家。

今天的老王,由于某种奇特的魅力而闻名于大街小巷隔壁邻里。大宋的变法者老王,在当时一样是天下驰名妇孺皆知。

在王安石还是小王时,就展现岀学霸本色。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诗词歌赋策论文章,口诵笔书精炼娴熟。

据说,年青时的老王才华就像长江里的水,哗哗地淌,堵都堵不住。好友曾巩拿着他写的文章,让当时大宋的文坛政坛两栖大咖欧阳修去看,这位写岀千古名文《醉翁亭记》的大佬也连连称赞:哎呦,不错!

果不其然,仁宗庆历年间,年轻的王安石在殿试中一举成功,获得第四名,这是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的存在。

考中进士后的王安石,一直在基层摸爬滚打,胸怀兼济天下的理想,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官。说实话,老王是个干实事的官,牢记父亲对他“大润泽于天下”的教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历史上传说王安石的性格有名的倔强,说难听点就是“大犟驴”。这种性格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关键是从哪方面看。

有一次,包拯(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黑脸包公)请客,当时的王安石还是老包的下属,也在被邀之列。酒桌之上,宾主把酒言欢,气氛融洽,酒至微醺的老包挨个敬酒,被敬之人无不一饮而尽,即使是从不饮酒的,也不会拂了老包的面子不敢不喝。

但到了王安石面前,说什么也不肯喝,当场让包拯下不了台。幸亏老包是个无私的君子,换了气量狭小的,这么不给领导面子的人,估计在以后的工作中,少不了给小鞋穿。

经过几年基层工作的磨练,王安石的父母官一角做的有声有色。虽然朝廷多次召他进京做官,但他坚辞不就,在众多视升官发财为第一要务的封建官员中,王安石的行为做派简直就是一股清流,立刻引起了众多社会名流高官显贵的注意:这年头还有这么高尚的人?难得呀!

如此一来,老王的大名不胫而走,当时大宋有点名气的人都以认识王安石为荣。特别是在他写了洋洋洒洒万余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后,更是声望日隆,一时风头正劲无出其右者。只是当时的皇帝早已经心灰意懒,对改革提不起兴趣,王安石的万言书如泥牛入海,连个水泡也没有出现。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当时还没有接班的宋英宗的儿子宋神宗赵顼,在此时对王安石相当的有好感,由钦佩到仰慕,由仰慕到崇拜,直至五体投地不能自拔。等到赵顼登了大位做了皇帝,便迫不及待地召见王安石,给予高官,授予大权,开始了正史中赫赫有名的“王安石变法”。

至于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内容、结局、影响,本文不再细述,倘若有对王安石变法不熟悉的,建议你找到历史课本,认真拜读温故而知新。

在这里,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八卦,做一名优秀的吃瓜群众,娱人娱己不给自己找麻烦。

当然,老王的变法也确实没有什么亮点,无非是对过往的各项政策修修补补,内容上有一点创新,但有点理想主义。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用了几个歪嘴和尚,把经给念坏了。

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反对派与改革派吵吵闹闹鸡飞狗跳,让世人再一次见识了“大犟驴”的风采,从而坐实了”拗相公“的名号。

凡是不支持新法尿不到一个壶里的,不是贬官外放就是逐出京城。

比如曾经的好友司马光,因为变法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比如曾经对王安石的文章无比赞赏的欧阳修,一言不合便被贬官外地,任其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去了。

比如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捋了老王的虎须,一同被罢黜,成了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当然,也成就了苏轼的千古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文中的子由即苏辙也!

为了变法,老王把当时大宋文坛政坛有名气的人物几乎得罪光了。由此可以看出老王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对于自己的政治追求有明确的方向,不会轻易的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

倔强,有时也是做大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素质。但一味的执拗不知变通,就不那么可爱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固执的老王,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最终失去了宋神宗的支持,不得不辞官回乡。而他的老对手司马光一上台,便尽废新法,彻底抺去王安石在大宋留下的改革印痕,老王的政治生命在失意中谢幕。

历史上对王安石个人功过的评价,趋向两极分化,恨他的人说他是祸国元凶,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改革家。

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细微之处见真章,我们可以从生活细节和他的诗词中去探究一二。

有一次,王安石连续工作数日,脸色乌黑,形容枯槁,衣衫不整,头发凌乱。不管谁看到都认为王安石生病了,于是门生们急急忙忙请来了一位名医,这位医生望闻问切了半天,给出了一个诊断结果:大人,您这脸实在是该洗洗了!

苏轼和苏辙的老爸苏洵曾经这样描述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拘小节的老王,和我们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一本正经的样子实在不搭。

老王除了官做的比较大,文学成就也很高,诗词文章皆闻名于世,佳作传世颇多。我个人比较喜欢王安石的一首诗《梅花》,因为这首诗基本上可以看作王安石的内心写照,孤独,冷傲,坚定,不妥协。

梅花

宋 ·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老王在文学上的成就,掩饰不了他对政治理想没有实现的失望之情,第二次辞职没有多久,便抑郁而终。

同年,他的老对手,那个因为小时候砸缸救人而闻名于世的司马光,也随他而去。

王安石,一个工作勤奋、特立独行、一本正经的老王。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安石:纵然不被名利缚,一生宦海无人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