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追求完美,是有病
我们生而为人,便有追求。
白岩松就是这么喜欢追求的人。追求,凡事晋善晋好的完美。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春节晚会,但凡是大型节目的舞台,总少不了一束属于他的聚光灯。
并且他还身兼数职,不仅参与了体育、娱乐、新闻……各个部门的王牌节目录制,还是三个栏目的制片人。
我相信在很多人的眼中,那个打造出《新闻1+1》、《时空连线》、《新闻会客厅》等经典新闻节目,口若悬河、针砭时弊,气场爆表的白岩松是一个完美的主持人。
但是,2001年,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停工一年,没有任何出镜。当时有人劝他,说主持人这一行,你只要一个月不出镜还凑合,半年不出镜就没人记住你了。
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放下了手头大多数的工作,因为他发现掌声越多,他越不知所措。
他为何这么说,这么做?
最近在《开讲啦》看到白岩松的一段话,才恍然有所领悟。
“毁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感谢那个时候的做减法,才成了我今天的我。”
当你不顾一切地让自己变得完美无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剩下的只有“下坡路”。
常言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花全开,就意味着要凋谢;月全圆,就意味着要残缺。
中国的阴阳一道莫过于此,物极必反。
不完美,是本色,要接纳
我们都听过一个老生长谈的故事。讲得是临终前,一位木匠临想找一个继承人,就出了这样一道题。
去找到你认为最好的木材。
大徒弟去了一片林子,觉得不够满意就去找下一片林子。到了下一片林子又觉得下一片会更好。
可到了最后一片林子,发现还是第一片林子感觉最好,可是,当想回去的时候,已经考试截止,只能空手归来。
小徒弟,没有那么多心思,见林便喜,找了一个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木材带了回去。
结果不用说,小徒弟最后继承了师傅的衣钵。
大徒弟的追求有错吗?没有。
但是,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事物,缺憾才是万事万物最本来的面貌。
做人也是一样,你我皆凡人,谁都有缺点,如果都那么完美,哪还有姹紫嫣红,人生百态呢?
曾经还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班级倒数第二名,被同学嘲笑“缺根弦”。
爸爸知道后,不但没有丝毫的愤怒,反而对孩子笑道:“儿子,你看你能成功的打错题也是本事,这样,都答对对你太难了,我们换一个方式。都答错,0分。如果能做到会有奖励!”
后来,孩子发现,其实,考0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毕竟不会去猜的话也或多或少有猜对的时候。
孩子为了赌注,只能好好学习,知道了怎么是对的,怎么是错的。得了0分。爸爸拉着孩子的手,激动地说:“儿子,你不笨,全对和全错其实没有任何差别,只是看待的角度不一样。你能全错,那对你来说做到全对也不难。但是,你也发现了,全对跟全错一样的难,与其这样不如做一个开心的你。”
这个世界上哪有笨孩子,他们只是追求完美的方式不一样。每个孩子的命运千差万别,但这个世界的仁慈就在于: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散发完自己的一生。
完美,对于我们来说太过痛苦煎熬。
不完美,才是人生的本色。
学会原谅生活的不完美
杨绛和钱钟书一直被誉为当代完美婚姻的代表。
在《我们仨》中,杨绛“数落”了一大堆生活的不完美,然后说:“其实我们门不当户不对。”
钱钟书一心钻研学问,家务事一概不知。
有一次钱钟书说:“我把墨水瓶打翻了,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钱钟书不相信,说:“那是墨水呀。”
杨绛说:“墨水也能洗。”
还有一次钱钟书说把台灯砸了,杨绛也说不要紧,她会修。
……
正是因为一次次接纳对方的缺点,才成就了杨绛和钱钟书和谐美满的婚姻,以及两位先生高山景行的文学城就和人格魅力。
既然太阳上也有黑斑,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身边有一个朋友是完美主义者。
名牌学校毕业,家境优越,履历完美。有着让人艳羡的工作和家庭。但是刚结婚那年,她不止一次向我吐槽婚后生活。
吃完饮食不和,没有追她那会儿那么迁就他;
生活习惯不同,无法忍受丈夫会用她的东西,觉得不卫生;
觉得男人的嘴就是骗人的鬼,婚前一个样,婚后一个样......
我问她:“你为什么选择跟他结婚?您能享受人家的优点,也要学会接受人家的缺点。人没有小毛病,就不是人了。”
她点点头,恍然大悟,不再抱怨。
后来,听说他们成了让人羡慕的一对。
当一个人越是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一件事到极致的时候,越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和生活的不完美握手言和,妥协。
不完美,也是生活一种完美的平衡。
所以......
我们总以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有趣的生活在远方。
却在执着于追求完美的匆匆脚步中,反而错过了太多的精彩。
就像,我们总喜欢看一幅画,画了什么。却很少有人注意过留白部分的精彩。
当一个人留意的,都是自己认为的时候,真正的宝贵就会从他的生活中隐而不现。
生而为人,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而不是缺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