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本质——技术的起源

技术的本质

达尔文的进化论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新物种是如何产生的?与之相似,我们也在探寻根本性的新技术是如何产生的。从前面的讨论我们了解了技术都是某种组合,所有技术都会利用或开发某种效应或现象,但我们无法直接了当地说新的技术是简单地将现有的技术碎片在头脑中或现实中囫囵地加以组合而产生的,因此无论我们如何重组邮政马车,也永远不能得到铁路。即使技术是组合,我们也需要遵从秩序性而不单纯的随机偶尔性的结果。

生物进化

发明在技术中占据的位置就像是心理学中的“心理”或“意识”,人们愿意谈论它,但是并不想真正解释它是什么,教科书常提到它,但也仅是一带而过,以避免对诸如“它是如何运作的”这样的问题作出解释。

爱迪生和电灯的发明

我们小时候听过最多的有关“发明”的故事恐怕是爱迪生和他的灯丝,故事里面的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不断地尝试新的材料,当时我们对这种“发明”的理解就是漫无目的地寻找和尝试,直到灵光一现或是幸运降临。这样对于发明的讲述就充满了一种玄学的味道,认为发明是特殊的没有任何的规律性可言。现在我们通过对技术的这个范畴的探讨认识到新技术的产生一定有规律可循,不过在揭示规律之前我们先要把新技术说清楚,即什么样的才叫新技术。

新技术是针对现有目的而采用一个新的或不同的原理来实现的技术。新技术是在概念当中或实际形态当中,将特定的需求与可开发的现象链接起来的过程。

我们认为新技术就应该应用新原理,或者说应用某种现象、概念或理念,这是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为了满足一些需求或目的,我们将一些现象与之链接,这样就形成一条有用的链条,一端是需求或目的,另一端则是现象,在它们之间的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是现象被应用的过程。从任何一端出发就可能产生发明,既可以源于一个给定的目的或需求,然后发现一个可以实现的原理;也可以从现象或效应开始,然后逐步嵌入一些如何使用它的原理。

作者举例了喷气飞机的发明过程,它起始于一个目的:解决活塞-螺旋桨无法让飞机在高纬度稀薄空气中获得更高速度的问题。寻找新的原理成为了发明人的挑战,这些候选的原理又从何而来呢?作者是这样总结的:有时候原理是借用的;有时候原理来自于以前概念的组合;有时候原理来自于对过去的回顾;有时候原理是和现存功能性结合在一起出现的。原理来自于已有的其他设备、方法、理论或功能之中,它们从来都不是无中生有的。在这之后就是将理念变为现实还需要一个过程,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标准工程就能发挥作用了。而从现象出发似乎看起来更简单些,因为一个现象可能直接就暗示了一个可应用的原理,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很多时候这样的暗示并不清晰,即使原理足够的清晰,将其转换为实践也并非易事,但标准工程可以协助解决大多数问题。

总结起来发明的核心在于发现合适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原理上这与我们日常面对的问题其实没有什么不同,比如我们准备上班时可能会想:我可以先坐地铁,然后换成公交;或者我也可以搭同事的车;我还可以在家办公。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我的日常储备库中搜寻,选出一些进行组合,然后解决各种组合中产生的其他问题,发明也是一样,它需要发明者进行适当地心理联想。

发明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想象力去理解问题,即明白他寻找的原理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是第一位的,而成功的发明者通常很熟悉他们即将应用的原理、现象的相关实践或理论内容。

现在我们有了关于“新技术是如何产生的”这个关键问题的答案了,它产生于将需求和能满足需求的原理链接的过程之中,其中的配套解决方案以及次级解决放那最终使得需求得以满足。

所有发明都是目的与完成目的的原理之间的链接,并且所有发明都必须将原理转化成工作元件。

这章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一个范式,需求与现象的链接,而在这其中的合适的可行性解决方案是我们努力寻求的东西,我们寻求的过程其实逐步深入理解问题的过程,即找到一个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的根本性原理,事实上这要求我们具备两点:

  • 熟悉被应用的原理、现象的相关实践或理论内容,这样才知道正确性与可行性
  • 拥有足够丰富的功能储备库,也就是有更多实现目的的候选路径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最终要靠落地的工程实践。如果将其映射在软件设计&开发从业者身上,那么具备精深的理论知识、广博的知识面、充足的备选方案以及落地代码的能力就一个优秀从业者和创新者的具体刻画。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术的本质——技术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