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天--马太效应2022-06-10

通常理解的马太效应,是经济学的概念,实际是《圣经》中的故事。

简述故事:

一个主人在离开家时,给三个仆人A、B、C各1000两银子,过了很长时间,他回来了,A向主人交上2000两银子,其中1000两是他用主人的本钱赚到的;B向主人交上1500两银子,其中500两也是他用主人的本钱赚到的;C则跑到树下,挖出了那1000两银子,交给主人的时候,还找借口说,怕主人会有不时之需,就埋好了银子。

当然,你要是主人,相信也一定会爱憎分明。是的,主人和你一样,称C是又懒又恶的仆人,将他的1000两银子夺过来,奖励给了A……

故事很简单,道理也明了:多则更多,少则更少,背后的含义是奖勤罚懒。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大脑也是这样的设置,以验证了吸引力法则,我的两个见证是很好的明证。

一是“认识”潇洒姐的过程。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所以,总是在寻找高效管理时间的工具,那时还不明白,这是自律的本质。不过,寻找就寻见了。

七年前,乘坐飞机时浏览杂志,看到了潇洒姐的介绍,对她的美誉就是“时间管理达人”,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吗?那时,手机必须关机,我只好手抄了她的一些书籍名称:《和潇洒姐塑身100天》、《女人明白需趁早》。回来我就买书,塑身的书竟然买了20本之多,当时朴素的意识,想让身边的人陪我一起健身……

之所以将这一过程称为马太效应,是因为后来在趁早平台上,又遇到了同类——写作、英语、运动、时间管理,等等。让我在折叠自己的时间管理上,看到了成效:健身已经成为习惯,还带动胖胖的先生进入到运动打卡中;写作,已经坚持着日更,40多万字,基本上建立了自信和坚持的习惯,心流的感觉是别的事情不能替代的……马太效应也是吸引力法则的体现。

二是我所在的社群,因着税法学习的缘故,目前,对于个人IP打造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名称都用了“税务律师”的称谓,为此,许多律师朋友,也有一些企业家,争相加我的微信。

律师群里的许多律师,关注到我的税法专业,就会不时地把我拉到了多个全国律师的高端专业群中,感慨的是,今天在一个商法群,收到的信息是要设立一个涉外的法律服务群,我也尝试加入了。加入后,马上有四、五位律师对于税务感兴趣,马上加了我的微信,个人IP的马太效应,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聚拢着。

是的,这就是社交,而社交的本质,是你有特殊的价值可以与别人交换,别人的需要,就是你的价值。

让自己的专业更加专注,让个人的IP垂直,以便于让别人有需要你的时候,能够很快认出你来,想让马太效应环绕着你,那就先做你自己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161天--马太效应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