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下卷.正宗分.众生往生之因(念佛往生.诸行往生)
善源老师: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众: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善源老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尊贵的纯祥法师、常敏法师、佛应法师、照广法师,尊贵的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众:南无阿弥陀佛!)
殊胜的佛缘,让我们重聚在庄严的道场。《无量寿经》的法座,我们从今晚开始续讲。
《佛说无量寿经》分上卷、下卷,也叫双卷经。我们上几讲,共同学习、恭闻了《佛说无量寿经》上卷。上卷,释迦牟尼佛明确地为我们表明,不单本师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无量无边的诸佛世尊出现在十方世界。不论是东方的阿閦毗佛,还是北方的不空成就佛,还是上方世界的现在诸佛,过去已经灭度的,还有未来将会出现在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无量无边众生所居的环境,显现佛的形象,都为一个目的——欲拯济群萌。群,是指各种各样、各种各类,外形上有男人、女人、聪明的人、愚痴的人,有精进修行持戒的人,还有没有戒律、没有约束、造恶不善的人。
诸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任何挑拣,平等一视,就好像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一样。不论长相是非常美好的,还是身体有残缺的子女,都是平等一视地爱护养育;心心念念所有的作为,都是为了现前的这些子女。在父母眼里没有美和丑,他只有手心手背都是肉,都牵挂他的心,没有一刻停止。你身体健康,他安慰你;当你身体遇到病苦、心里遇到苦恼,他比你还着急。由于每个人在这个世间的缘不同,有的人造积善,有的人愚痴行恶业,召感来的果报各种各样也不同,有的受人尊重,有的遭人讨厌。而我们现前的大众,虽然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种类,类别不同,但是在佛的眼里,在诸佛世尊的眼里,都是平等一视的。
拯济群萌,救济我们,我们出生在这个世间,还有伴随着生活的各种各样的痛苦。这些苦恼从哪里来?我们怎么样来远离苦恼、断除苦恼?我们自身没有这样的智慧,也没有这样的力量。我们为这些烦恼的时候,身心不安的时候,诸佛世尊就像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一样的忧心。这个孩子没有工作能力,父母会怎么样?就会去辛苦劳作,攒钱。攒钱为了什么?为了给他适合居住的环境,能让他身心安乐的环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就是称合他的现状,内心的需求以及身体的安乐,一一都是为了他,称合他而建这个房子,从设计、选址,从里面的摆设,一直到选用各种各样的用具,都是根据这个孩子的喜好,为他构建的。
无量无边的诸佛,过去已经灭度的,现在十方世界的,未来要出现在十方世界的,他们的心啊,没有一刻的停止过。因为众生是无边的,他不会说,这一部分的众生,我把他们度化了,让他们离开苦恼了,我就休息了,不会!
又有众生业报出现在那个世间了,他又要到那个世间教化,显现成佛。这样无尽大悲,惠以真实之利,这大悲是无尽的,你看不到他的边际,不知道哪一天他的悲心会停下来,没有这一天,真实之利!每一尊佛出现在这个世间,都会由于众生的机不同,时不同,时机不同,说种种种种的法,说种种种种的经,教导种种种种的道路,使他们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但是在这利益里面,又有真实的利益和方便的利益。方便的利益就是不究竟,在这个时段里面,他是度过了苦恼,但是下面一个新的苦恼又伴随而生了。就像我们人生很多的苦恼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因果,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不想后果,然后造积各种各样的业,由于愚痴、贪心,没有办法很清楚地去思考哪个重要哪个次要,造集了很多很多的我们承受不了的业障、业报。所以佛菩萨出世教导我们,对治贪心教导我们一部分的佛法,对治瞋恨心又教导我们一部分的佛法,对治愚痴又教导我们一部分的佛法。有的佛法只能对治贪心,对瞋恨所伴随产生的苦和恼,他的力量就很微弱。像这样种种种种的,跟这个众生很有缘的佛法对他来说不一定是有缘的;对他来说可以快速地解脱,对另一些人来说呢,听了很久,也不知道所诠释的道理,理解不了,那这个对他来说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
能够平等地、无尽地、称合所有众生需要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开说的《无量寿经》。诸佛出现这个世间,都是为了要赞叹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深而且广,愿心广大不可思议。结缘众生的方法又非常的简易,得到的利益又快速而究竟、圆满。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相比相较,去来称量,诸佛都没有不赞美阿弥陀佛的。所以阿难尊者问:是过去佛念现在佛吗?还是现在佛念他方佛?佛和佛的心中所想念,只有一个,就是以众生为他心中所要帮助的,解救众生现前的苦恼和未来的苦恼,而且要把他引导到彼岸——无苦的境地。究竟,任何的苦都侵害不到他的境地,这个就是涅槃。
所有的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为了引导众生进入决定成佛,就是涅槃。阿弥陀佛的本愿用了五个大劫的时间思维,而且他参考的呢,是十方世界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人天的善恶。所以他里面所蕴含的智慧啊,是如来的正觉智慧,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测量的,测量到这个佛智他的边在哪里,他的底在哪里?什么时代,这个法就不能帮助众生了?什么样的人,这个法就不能给他带来利益了?没有!完全没有!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佛怀的胸怀啊,是三界,就好像被子把他全部覆盖着。他里面会挑拣吗?不会挑拣!你自己认为说我长得好看一点或者我长得丑陋一点,我会修行或者不会修行,我业障重,这些在佛的胸怀当中啊,都没有任何的挑拣。而这样深广无涯底的智慧,就是阿弥陀佛本愿不可思议的佛智,这个佛智的结晶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彼佛何故号阿弥陀,光明无限量。因为他要结缘的众生是无边的,所以他佛身所散发出来的光明,也要没有任何边际的,柔和地向十方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扩散。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阿弥陀佛本愿不可思议的佛智,为我们建立、开阐出来的这个佛教法门,就是往生净土的法门,选择庄严净土,选择摄取众生。修建净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安置常飘没、轮回在生死苦海中的大众,他们不安乐。由于每个众生造业不同,一会儿获福,在人天当中享福。当这个报尽,很快又堕在没有幸福没有福报的三恶道里;又经过了漫长时间受这个罪苦,觉悟了,又回过头来又发心,又经过一次。像一个圆圈一样,没有边,没有一个出口。所以法藏菩萨,也就是阿弥陀佛往昔作菩萨的时候,不忍众生在这无穷的、不安的、苦恼的三界中流转不息,生起大悲悯的心:愿我庄严清净国土,离诸不善。我当哀悯摄取一切有情众生,十方众生前来往生,内心喜悦、欢喜。已经到达我国土的众生,不再有任何的恐惧和不安。
下卷就是得生的机类,佛的这个悲愿已经满足了,现在已经成佛了,国土已经庄严圆满了,现在西方极乐世界。
上卷已经给我们详细描述了极乐世界的庄严,没有春夏秋冬,没有金刚、铁围山,大地是黄金铺满的柔软大地。出生在那个国土中的人,没有面貌外形的差异,都是金色身,三十二德相,八十种妙好。天眼见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天耳闻十方无量无边的妙声,他心知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众生心中所念,宿命知道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生生世世所经历的事情。一生到净土,寿命就无量,非常轻易地,以无碍的神足前往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随意去供养、闻法。
出生到净土的人,没有任何身心的苦恼,身心苦恼,二余俱尽,身心所带来的苦恼、烦恼都没有,都断除了,断尽无余。那这个净土是怎么显现,出现在现在的西方呢?是本愿力的成就。那本愿又是以谁为对象而发的悲愿,拔谁的苦,拔苦与乐,十方众生。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十方各种生类。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尊者,这段经文是阿弥陀佛本愿第十一愿的愿成就文。第十一愿的愿文是什么呢?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往昔有这一条愿,这条愿满足了,释迦牟尼佛就为我们解释。其有众生,各种各样的有情众生,生往彼阿弥陀佛国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正定就是决定成佛。所以者何?为什么极乐国土的大众都决定成佛呢?因为极乐国土之中没有邪聚及不定聚。邪聚,就是不能成佛,只能像阿罗汉、声闻、缘觉,证得阿罗汉的解脱的圣果,不能成佛。及不定聚,遇到成佛的缘就成佛,没有遇到,他就不能成佛。不定,就不能确定到底成佛还是不成佛。但是一生往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大家都是一定成佛。为什么呢?因为四十八愿中有一愿:我国土中只有正定,决定成佛这一类,没有其他的,所以这一愿满足了,释迦牟尼佛解释说极乐国土的现象就是这样。
只要一出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就决定成佛,不管你是发了菩提心还是没有发菩提心,都是一定的。你在这个世间发起菩提心愿作佛,到了净土以后就成佛。这个按理来说是合理的,因为我愿作佛,所以说我到了净土我成佛。但是有一类,他没有愿作佛,他信顺阿弥陀佛的别愿,他也能到净土,到了净土去以后,他也能够成佛。为什么?这是国土的不可思议,这并不是因为你自身修行的力量获得的。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在我们现在十方,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如恒河细沙那么多的诸佛如来世尊,都在各自的国土共同地赞美称叹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威神功德,本愿的威神功德,成佛以后佛果的威神力,功德不可思不可议,完全没有办法用我们现在的心去思,用语言也没有办法去评议。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诸’就是各种各样的有情众生,如果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什么样的名号呢?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也就是本愿名号。闻其名号,就是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这个愿是怎么发起的?为了什么而发起?这个愿满足了什么样的愿行,而成为今天的果号——阿弥陀佛,这样详细地、完整地听闻、思维,叫做闻其名号。
信心欢喜,乃至一念。领解阿弥陀佛名号的不可思不可议,一切都是为了我,愿我国土无三恶道也是为了我,愿我国中人天都是金色身也是为了我,拔苦与乐,是这样的大慈大悲的心,这个心愿满足,愿行满足的果号,而内心信任、欢喜。信心欢喜,信心就是信靠、依靠。感通到这一一悲愿都是为了我,这个名号就是为了我的愿行已经满足的果号,内心产生依靠、信靠而身心欢喜,叫做信心欢喜。这种信乐欢喜的心,即使只有一念,一次的在心中思念,哎呀,都是为了我啊,愿望的净土已经成就了呀,光明无量为我结缘的佛现在已经是阿弥陀佛了。当我们心中即使只有这一念,不单单是这一念,而且是什么,哎呀,这样庄严清净的国土啊,这样的佛果已经完成了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信心的相貌。
我们信心是信什么?就是信这个愿已经满足了,这个悲愿一一已经满足了,果号可以给我们依靠。我们现在这个生死啊、苦恼啊,可以依靠阿弥陀佛渡过去,可以有归处,可以有归宿,而怀着这样的心,把自己所有的心都拿回来。以前认为说我人生要做这个,我希望下一辈子如何,我希望现世如何,把这些心都转回来,向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为什么把他都拿回来呢?因为摄取我的清净土已经庄严成就。选择能使我往生净土的别意别愿,往生净土的别行,也已经成就了。我的心有了方向,有了依靠,愿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当我们这种信乐、回向愿生阿弥陀佛净土的心决定下来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即时、即刻就获得了往生。我们的身份,马上就成为往生决定的身份。虽然现在报还没有尽,还在这个世间,但是我们往生的处所啊,已经决定下来了。我们后生要去的地方,已经决定了,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住不退转,不会再退下来,也不会再转动。
这是因为阿弥陀佛本愿修建净土,原本就是为了我们。当我们领受阿弥陀佛摄取我们往生净土,召唤我们到净土去,布施我们安乐境地的这颗心,而成为信心,身欢心喜的这个时刻,往生就立即决定下来。并不由于我们自身这边,再需要另外再附加什么样的修行,或者再积累念佛多少遍数。这里既然说乃至一念,就可见什么?不是把念佛当作功德回向往生净土,也不是把念佛当作积累遍数,通过这种多多的功德,而往生极乐净土,那就不欢喜,怎么会欢喜呢?我要积累多少遍数,我才能往生极乐净土啊?欢喜不起来。那我靠的是什么呢?我就不是靠的阿弥陀佛啊,我靠的是我念佛的多少遍数和我念佛所积累的多少功德,那就没有信心欢喜。
那他就不是这一愿所对应的往生机类。不是说这一愿不摄取不包含救度他,而是因为什么?疑和迷惑,不清楚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也就是闻其名号,他没有完整、清楚地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所听到名号跟名号所包含的含义和德义是不相合拍的,不合应。所以心中就不会生出信心来,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怎么会欢喜呢?
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不要很骄慢地认为说:我已经听到了,而是什么?诸佛如来用他那大慈大悲的心,以种种方便善巧为我们赞叹阿弥陀佛,这种大慈大悲彻到我们的心底。哦,这个愿已经满足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叫作诸有众生,闻其名号。在这样的如实听闻当中,伴随来的就是信心欢喜。因为这个名号不是用我们的耳朵可以来听闻的!信心也不是从我的心中,好像自己的房子乱了,去找一个丢失的物件,不是!都是名号伴随来的正觉大音声,阿弥陀佛的心传递到了我们的面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者,不取正觉。为了我啊,我在这里啊!照到我了呀,南无阿弥陀佛!不然我怎么能听得到呢?这个光不照触到我,你怎么能听得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呢?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他光明的形象。他不是简简单单这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不取正觉!这个就是闻其名号,是他呐喊出来的——正觉大音声。用他的光明,像一个传声筒一样,把这个南无阿弥陀佛传过来,传送到我们的心底,我们听闻到了。那这个时候我们的心转为一颗什么样的心?不安的心转为什么?转为安心,安心就是信心。安心伴随的就是欢喜,你身体安了是不是就欢喜了?如果把你放在墙角那里去,你就不欢喜。不给你凳子坐,哪里来的欢喜,没有欢喜。你都不知道你后生要到哪里去,也不决定能不能去,你怎么会有欢喜?这样完整地如实地领解,哎呀,我后生要到哪里去?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哎呀,为了安置我啊,为了安置我啊,看看我这颗心往哪里去的,是要冲向三恶道的呀,我身上丝毫没有离开三恶道的力量和善根啊!从那边传来的声音:南无阿弥陀佛,我国土中无三恶道,把我们的心转回过来。
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当然是乃至一念。一念是快,非常地快速,一念不是我们的感官所能去衡量的,一念是非常快的一个时段,你不要说是哪一念。你去追寻那个,实际上是没有领解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弹指,快吧?一念是这里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我们凡夫的心多粗啊,你会知道你是哪一念而决定往生净土的吗?这不是你的智慧所及的。你就算是把眼睛都闭住,把你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你也不能知道。哎呀,是哪一念呀,哪年哪月哪日哪时啊?把它作为一种体验,很在乎自己的感受。有那个时间再一次听闻呐!再一次的听闻呐!难道你已经听过去了?过去了的事情吗?难道阿弥陀佛的名号只听一次就OK了吗?哎呀,我听到了没有?我哪一念听到了?我现在还要不要念佛啊?哎呀,我信心有没有啊?骄慢的心!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各种各样有情众生,也有可能那些犯五逆和谤法的人,把他特别放在后面,让我们知道这诸有众生是哪类的众生,是有可能犯五逆和谤法罪的人。一个让你知道这两种罪极重,另外一个让你知道,即使如此,佛的心啊,也没有忘怀对你的关念,这就是佛啊!相信的人,一定会帮助他,不相信的人,也要帮助,这叫无缘大慈。所以我们读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国中天人,不住定聚,不取正觉。南无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身者,南无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叫为物身。
你就知道这个佛的名号是什么?是为物身。你这样的闻就是如实闻,这样的称念就叫作如实称念。这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每一声每一声都跟阿弥陀佛的名号怎么样?都拍上。不然,看着你挺鼓舞的,心里都不落底。啊,这个念了这么多了,哎呀,也不知道临终的时候怎么样?哎呀,希望能正念就好啊,阿弥陀佛要是提前告诉我就好了。心中没有欢喜,他装饰不出来。你外表再怎么装饰,一个人的时候坐在那里,哎呦,什么欢喜呦,临终的时候不要病苦,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给我一个小报告,啊,到了净土给我品位高一点点。虽然你听的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但是呢,你没有领受,你不接受啊!《阿弥陀经》说信受奉行。这个闻啊,就是听到了,没有接受,没有留在自己的心底。那就是耳朵上好像风吹了一下,你不要以为你的耳朵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耳朵,可以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没有那么好。外面没有声音,你的耳朵几乎就是一个肉肉的,是外面有声音传过来,你耳朵才能听得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是一样,是诸佛用大慈大悲,用他彻底的人格,把我们的心翻转过来。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这是阿弥陀佛本愿第十一愿的成就文。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这是阿弥陀佛本愿第十七愿的成就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阿弥陀佛本愿第十八愿的成就文。这都是佛智的不可思议,往生净土完全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只不过在信靠阿弥陀佛愿生净土里面,有些人是至诚恭敬地信乐、信靠阿弥陀佛,有些人是怀着少少的疑心,所以释迦牟尼佛才告诉我们说,往生有不同的现象。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这是阿弥陀佛本愿第十九愿的成就文。
十八愿是诸有众生,只要不造五逆谤法,任何一个有情众生都包含在内。他不限定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他往生的方法也非常的简单:乃至一念,信心欢喜。不但是易行,而且是易行的极致,易行到了极点了,但是信心的人不多。为什么?大家都怀着骄慢。或者听啊,听不彻底,听一半,听一部分。一部分人说,哎呀,有没有极乐世界呀?或者有一部分人,有极乐世界,那我这样的人呢?他不愿意再往下听下去了,不愿去听阿弥陀佛的名号,去领解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一部分的人,他们是什么人啊?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不但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的十方,东方、西方,诸佛所居住的国土中,诸天和人民,其有怀着至诚心,愿意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人大概分成三个辈类。三辈,就是同一类里面分出,由于行的不同,他们发心修行,功德大小、多少的不同,分成三个辈阶,就好像台阶一样。这个是高的台阶,这个是中的台阶,这个是低的台阶,但是他们都是这一类。
其上辈者。其中上辈的。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舍开家庭、世间的五欲而作沙门。沙门是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他抛开了世间五欲的快乐,把世间人最关心、最爱慕的家庭都抛弃了。他勤修戒定慧,约束自己的不善的言行,身心断除各种各样的烦恼。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发菩提心,菩提就是佛,就是发起愿作佛的心。他舍开家庭,抛弃愿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他发心是什么呢?他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不俗的人吗?不是,他不是这样的发心。修持戒律呢,也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供养。他为别人讲经也不是让别人去尊重他,不是为了名和利。首先,抛弃五欲、出家,他就是表现了他的发心高尚。不但高尚,而且发的是什么?是无上心。世间所有心之中呢,这个心最无上,叫作菩提心,就是我愿作佛。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我持戒,作各种各样的,就是不要伤害众生,而且还能够帮助众生。有一天当我成佛的时候,可以广泛地为他们结缘利益。
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这是发菩提心这一类,由于他们发心殊胜,和他们发心所作修行的功德大小不同,所以分有三个辈阶。虽然这三个辈阶,释迦牟尼佛总是在这里教我们心向阿弥陀佛,忆念阿弥陀佛。这里的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他把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作为什么?作为修诸功德,把阿弥陀佛名号作为一个功德,而且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功德,而作这样菩提心的愿行。
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也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愿意。而这一类的众生呢,他不能直接的,像前面所说的,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他不是这一类。他是怀着修诸功德的这种至心发愿的心,愿意往生到极乐净土去。他对阿弥陀佛的净土,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怀着少少的疑心。当然他不会表现出来说我怀疑阿弥陀佛,就是他不会完全依靠阿弥陀佛,他仍然是以自身的行愿想召感来往生净土的果报,希望阿弥陀佛能来迎接他,希望他的这个愿望能够达成。实际上他有这个愿望,阿弥陀佛的本愿已经了解众生的心,他就说如果你真有这样的心,至心发愿的心,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我一定出现在你的面前,只要你这个发愿的心是真实的,你所作的愿行是真实的,我就一定会来。那来的时候呢,由于他们发心的轻重缓急、修诸功德的多少不同,感应到的,看到的来迎的佛身也不同。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这个就是在解释第十九愿的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这是把他很形象地来为我们解释阿弥陀佛本愿的第十九愿成就文。因为愿的愿文很简略,没有说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现到面前,下面是什么。这里释迦牟尼佛他就以佛眼知见到,就告诉我们。十方世界之中,释迦牟尼佛看到了,坐在这里,当然不一定是坐着,躺着也行啊!啊,又有人往生净土去了。他一看,哦,这是上辈,他出家的。他一观察,哦,这个人他没有出家,他只是做了一点小小的功德,但他到临寿终时就看到,阿弥陀佛来到他面前。由于他发心的不同,有的是看到一千尊阿弥陀佛,有的是看到五百尊阿弥陀佛,这个看到阿弥陀佛的形象特别的尊特,特别的美好。这个的形象就没有那么庄严那么清晰,或者有的都不是眼睛看到的,好像做梦一样,他也往生到极乐净土去了。
那我们简单地把这一段很形象地共同地来同学一下。此等众生,临寿终时。哪等啊?就是前面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这一类的。所以这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作为修诸功德来发愿往生净土,另外一个是释迦牟尼佛劝导他们要信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在这一向专念的佛教当中,把佛要教给我们的,阿弥陀佛的本愿意隐隐地表露在里面。有心的人就领解到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啊,我之所以能够往生不是因为发菩提心,不是因为修诸功德。是因为什么?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当他临近寿终的时候,就是他在现世还活着的时候,所以后面就讲,如果有人想在现世见阿弥陀佛,应当发无上菩提之心,就是这三辈都以发菩提心为他们自身往生的一个心行。阿弥陀佛就和大众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个人一看到阿弥陀佛,他马上就跟随。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的衣角非常的光彩夺目,他一看到,这个世间好像没有这么美丽的衣角。他赶紧,眼睛都眼花缭乱,被吸引过去了。你看阿弥陀佛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啊呀,身上这个璎珞庄严,天乐鸣空,你就跟随过去了。
即随彼佛。什么时候呢?就在这个时候,随阿弥陀佛,这个时候他的心转过来了。往生其国,这个时候就随着阿弥陀佛往生到了极乐国土。因为阿弥陀佛在前面引导,他不会不知道方向,该停就停下来了。阿弥陀佛说中间休息一下,我们参观一下你当时在世间时候生活的景象。阿弥陀佛说,你看看,你看看,你看看。
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到了极乐国土以后,就在七宝莲花当中化生出来。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他一生到净土是怎么样?智慧非常的勇猛,神通非常的自在,天眼天耳快速地圆满。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有一类众生呢,他想今世见到阿弥陀佛,那他现在就应该发起愿作佛的心,修习各种各样的功德。这个修行功德主要指的是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虽然做这个做那个,但是他的心向阿弥陀佛,还是念阿弥陀佛。他早上起来敲钟,噹——,愿这钟声响彻三恶道,让他们都能够离苦得乐。把这个钟摆一放,马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早上起来,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刚完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边诵戒完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的心总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些只是他这个世间的外表行仪,是他这个上辈的形象。由于他是这一类的机,他的根机就是这样,他就有菩提心,他就会发菩提心。他们对这个世间就没有像我们这种非常的贪恋,哎呀,家庭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啊,我的孙子啊,我的爸爸啊,我的妈妈啊……,他没有这个,他觉得这个我要把它抛弃,他的志向,根机就是这样的。这一类的众生,阿弥陀佛就发了一个第十九愿,是往昔所发的悲愿,就来摄取这一类的众生。
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这就是相比较啊,就要差次一点。他都不能出家了,他只能在世间生活,也有妻子,也有儿女。但是他大修功德,发无上菩提之心,修各种各样的功德,放生啊、建寺啊,当发无上菩提之心,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你虽然在这个世间,你应该发起愿往生,愿作佛的心。就是他有发菩提心的根机,佛就劝他发。如果你发不了,佛再劝你发,这个就不符合道理。所以你看第十八愿里面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劝发菩提心啊?没有吧?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啊,你们这一类就好好地听阿弥陀佛的名号,你们这一类就恭敬至诚地信心欢喜,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但是你这一类众生一生到净土怎么样?你就必定成佛了。就算你在这个世间不发菩提心,你生到净土,由于净土是怎么样?没有邪定聚、不定聚,你一到那里你就转为成佛的身份,当然到那发,哈哈哈哈……。
奉持斋戒。吃斋啊、持戒啊,奉持八关斋戒,各种各样的。多少修善。他没有出家,在这个世间多多少少地修持善法,每个人遇到的善法都不一样。有的是以戒律为他有缘的;有的他身边有寺庙,他就去建佛塔,起佛的形象。看到出家人来,他就很羡慕,哎呀,我虽然根机劣,没有办法出家,但这些出家人的人品道德这么高尚,我应该把我最好的东西都供养给他们,让他们衣食无忧,他有这样高贵的心。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佛像面前供灯,让佛前总是很明亮,还有各种各样的幢幡庄严。让别人一看就想给佛礼拜,就想恭敬欢喜。种下了这么多这么多的善行,他以这些善行回向。他做这些善行为什么呢?他持戒不是为了想长寿,他放生也不是要去求长寿;他去供养出家大众也不是为了将来给他一个漂亮的宝宝,或者下辈子能做一个五颜六色的美女。他没有这些愿望,他想什么?把这些都拿回来,我要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去,这就符合第十九愿了,直接就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往昔作法藏菩萨的时候,深切地了解所有的众生。但是他的本意是劝恭敬地来领受,领解阿弥陀佛的名号,活在即得往生的大安心、大幸福、大满足当中。但是还有这一部分的根机,他们自身的善行啊、发心啊,他们就想凭着这个,发愿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他不为世间的福报追求,他以此愿生阿弥陀佛的净土。
其人临终。十九愿,三辈,他们往生的决定,都是在临终的时候。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具体就如同上辈所看到的佛一样。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这个时候他就跟随阿弥陀佛威德神通所变化出来的佛的形象,紧紧抓着阿弥陀佛的衣角,往生到了极乐净土。一到了极乐净土就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他到了净土以后,仅仅跟上辈的人所感应到的有所不同。怎么不同呢?没有详细的介绍,就说次如。这个不是我们追求的,追求的是什么呢?我们早早生到净土去,这才是释迦牟尼佛说三辈往生佛教的用意,而不是去追求什么上辈往生,还是中辈往生,还是下辈往生。
这三辈是由于菩提心行的不同,分出上、中、下。你要衡量好我们自身,很多人都不去衡量。哎呀,我要是往生以后,我是哪一个辈啊?你哪一辈啊?你有菩提心吗?你发得了菩提心吗?你没有,你没有就要把这个骄慢的心搁下来,就扔掉,恭恭敬敬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用这种信心欢喜的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遇到闻法的机会你就要去请问阿弥陀佛是一尊怎么样的佛啊,极乐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净土啊,以这种恭敬至诚的心,这就诸有众生啊,这个第十八愿,阿弥陀佛的本愿,都包含在这个里面,绝不会漏掉。
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下辈的就相比中辈又差次一些,但是都是以至诚心欲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假使不能作诸功德,不能如中辈那样做各种各样的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也是劝他发无上菩提心。因为我们凡夫,要想直接发愿往生到极乐净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极乐净土是大乘善根界,如果不发菩提心是过不去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凭自身的力量愿望往生,就可以到达极乐净土。我们怎么样?我们只有去领解诸佛所称叹的不可思不可议的名号,这个特别的佛缘,恭敬领受,那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往生到极乐净土去。所以至心发愿的这一类根机,都劝他怎么样?要发菩提心。凡夫不可能靠自身的修行或者是功德,你把念佛当作修行,当作功德,想凭这个往生净土,仅仅这个行是过不去的,还要发菩提心。就要把这个骄慢的心降落下来。知道,哎呀,像我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的。我是因为什么?我是因为领解了阿弥陀佛的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我是信阿弥陀佛名号有这不可思不可议的功德,我是相信这个净土都是为我建立,那这样的人就即得往生,不用等到临终了。即得往生,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得很痛快,本愿是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我们会讲,若不生者,那什么时候生啊?释迦牟尼佛说即得往生。你回向心决定的时候,信乐回向心决定的时候,就即刻得到往生了。信乐什么?信阿弥陀佛不可思不可议的功德,不是靠自己。我有什么善根啊,我有什么修行啊,是以这种至诚恭敬的信心。
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专心专意的,即使只十次、百次的念南无阿弥陀佛。他以这个功德愿意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他念这个佛是什么心呢?他是修诸功德的,凭这个功德,愿意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去。
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还有一类,他听到深法,佛法当中很深入的很重要的佛法,他欢喜信乐。深法,就相当于像《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一个人快要离开这个世间了,跟他说阿弥陀佛有十力威德,光明相好,种种的庄严,也为他说有四十八愿。他听到以后,心中很欢喜很喜爱,没有生起疑惑。这个人即使只一念,对阿弥陀佛产生一种敬仰,对佛身啊、相好啊,产生一种恭敬。以这样的心,以这种欢喜信乐的心,乃至一念,念于彼佛。念哪一位?念阿弥陀佛,就说明他这个时候的心啊,对阿弥陀佛有一种更恭敬的心更至诚的心。以至诚心,愿生其国。他愿生净土的心啊,是一个至诚愿生净土的心。这个人临寿终的时候梦见彼佛。他的感应,跟中辈就又不同。这个时候他不能清晰地用眼睛看到阿弥陀佛,他好像头昏昏的,好像做梦一样看到阿弥陀佛来了,也得到了往生净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跟中辈又相次一点。因为他们感应到感见的不同。这是第十九愿的愿成就文,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作这样的解释。
第十八愿是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十九愿是临寿终的时候随佛往生,到了净土以后再住不退转。大家就感受到十八愿的愿意,还有这个利益有所不同。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下卷结尾,劝我们应当明信诸佛如来无上智慧。同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去的人啊,应该深深地恭敬地去闻说阿弥陀佛名号,生起信乐、明信佛智的心,那这样的话就得到了大利益,他不用等到临终,他现在往生就可以即时决定下来。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于彼。阿弥陀佛的威德神通没有极限,到底能救度哪样的众生?这个众生罪障很重很重,他有没有力量能够救度他,能够接引他到极乐净土去,这个是无极的。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单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赞美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就像我们现在这个世间,虽然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了,但仍然还有很多的佛弟子,自信教人信。阿弥陀佛的名号到处可以听到赞美。
现在东方世界的药师佛净土,也是日日夜夜在传扬阿弥陀佛的德号,药师佛也日日夜夜赞叹阿弥陀佛。不但药师佛,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诸佛如来都会用种种种种的智慧,来称扬赞叹。称扬,把他详细地说明、称叹。而且即使详细说,说也说不详细,说也说不完,就是语言已经没有办法完整表达了。就是劝我们赶紧发愿往生到极乐净土去,十方诸佛都劝我们早早发愿往生到极乐净土去。
东方恒河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东方恒河沙佛国,这里面就有药师佛的国土,有无量无边的菩萨大众,当他们听到药师佛赞美阿弥陀佛以后,都前往到阿弥陀佛所居住的极乐国土,恭敬供养阿弥陀佛和极乐国土所有的菩萨和声闻人天大众,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宣布道化,把阿弥陀佛的德号十方世界普遍的去宣扬流布,化导有情众生,劝他们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单东方如此,南、西、北方、上、下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的菩萨都像东方世界的菩萨一样,都前往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到了极乐净土以后,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解说: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一切诸菩萨,各赍天妙华,宝香无价衣,供养无量觉。
咸然奏天乐,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供养无量觉。
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恭敬绕三匝,稽首无上尊。
见彼严净土,微妙难思议,因发无量心,愿我国亦然。
很多菩萨和大众,数如恒河沙那么多诸佛国土的菩萨大众,都前往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去觐见阿弥陀佛。一切的菩萨大众都捧着各种各样的天上落下来的微妙花朵。极乐国土常常有妙花,像下雨一样的落下来。宝香无价衣。极乐国土有种种种种的庄严、香,还有各种各样的衣饰、衣物去供养阿弥陀佛。天空中响起音乐,畅发和雅音。这个音乐非常哀和雅丽,来赞叹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表达供养,这是对阿弥陀佛的赞美。究达神通慧。穷究到达神通智慧之底,游入甚深的佛法之门,具足了无量无边的功德法藏。妙智无等伦。赞美阿弥陀佛的神通智慧,还有功德,阿弥陀佛智慧像太阳一样,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照耀十方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消除生死的云彩。恭敬绕三匝,稽首无上尊。绕着阿弥陀佛三圈,来来回回地观察阿弥陀佛的庄严相好,极乐国土的美妙庄严。见彼严净土,微妙难思议。眼睛看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难思难议,是他们的心思不及的,用语言是没有办法去称扬去赞叹的。这个时候他心中就发起了无量的心,愿望有一天我成佛的时候,我所居住的国土也如同今天我所拜见的阿弥陀佛的国土。
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
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
就在这些菩萨大众都发起了愿望,庄严像阿弥陀佛净土一样的心念的时候,阿弥陀佛他心智就了解他心中所念,容颜就有所动作,就动了。你刚去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好像不动,以为是个佛像,这个时候才知道,我心中一想,阿弥陀佛那里就动了。嘴角就向上翘,微扬,欣笑欢喜,笑得不大,没有把牙齿露出来,微微地笑。现欣笑,非常欣喜的笑容。口出无数光。嘴巴一笑啊,嘴里面有光明散发出来,遍照十方国。这个光明非常柔和,普遍地照耀十方世界的诸佛国土。诸佛都在各自的国土看着阿弥陀佛。回光围绕身。光明照耀十方无量无边的国土,然后这个光明又回转过来,又照回来,又绕着阿弥陀佛的佛身绕了三圈,然后这个佛光又从阿弥陀佛的头顶消散。那这个庄严、这个美妙,我们可以想象。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天人大众眼睛也瞪得目不转睛的,嘴巴也张开了,完全没有见过这么庄严的形象。
大士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左边的大士,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把衣服整一整,刚才他也没有动,也像是个佛像站在那里,现在还整整衣服。大家一看,哦,不是佛像。整服稽首问。可能他衣角有些褶皱,把它整理好,这是表达对佛的恭敬。其实衣服是非常好的,没有什么皱的。
禀佛何缘笑,唯然愿说意。就向佛禀告自己的心意。佛因为什么缘故啊,他会现出欣笑啊?因为佛已经断除了烦恼,他不会无缘无故的笑。突然傻笑在那里,这说明这个人心中有烦恼。就像我们没事了,突然表情又不好了,突然又不笑了,你心中有妄念有烦恼,佛没有啊,总有缘故啊,是什么缘故啊,肯定不是小因缘啊!小因缘佛一般是不动的,一般就像佛像这样的。等你有大因缘了,说不定这个佛像,一会儿有动作,是不是?
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发出声音了,这个声音非常的清净,像打雷一样,极乐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晃满了阿弥陀佛说法的这个声音。八音畅妙响。这个雷音里面又发出各种各样的美妙的音乐和鸣,互相地,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对观音菩萨说,我现在要给他们授菩萨记,给他们作一个记录,现在我说,你要把他记录下来。观音菩萨这个时候就是作助手,把他记录下来。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从十方世界来的这些菩萨大众,我都知道他们心中所愿望的。现在他们心中所愿望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庄严一个净土,像我这个国土一样。菩萨一看,哎呦,我这个心他都知道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这些菩萨他们所觉悟的,已经觉了了一切的法相,如同梦中还有水泡,声音的回响一样,没有实体。所以说什么样的净土都可以庄严,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的。这个秽没有固定的,那个净也没有固定。我想庄严成什么样就庄严成什么样,我想多庄严就多庄严。就像梦中一样,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不是?当他这些愿心满足的时候,必然也就成就跟我今天这个国土一样庄严清净的国土。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他知道,所有的法相就如同电所散发出来的电光,和电所产生的影像一样,没有实体,所以他们所作的一切都不会有任何的休止,都会精进不懈,这个功德都会成为无漏清净的功德。这个功德就会召感来庄严清净美妙的国土,你想成什么样就成什么样。一切的法相就像如幻如梦,只要你心中想到,就能够做到,这个才真正是想到就能做到。因为我们这个世间的想都是妄想,菩萨的想,他是如实知见,他是为众生,不为自身求安乐。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他们做这一切,都不是为了自身,他们求清净的国土是为了摄取跟他有缘的众生。
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闻法乐受行,疾得清净处。
至彼严净土,便速得神通,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菩萨兴至愿,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名显满十方。
奉事亿如来,飞化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各个告国土中的菩萨,令他们去觐见阿弥陀佛。以一种很恭敬的心,很至诚的心去礼见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说法。阿弥陀佛说法,他们要非常欢乐爱乐地接受、实行。
疾得清净处。快速地就得到了成佛。至彼严净土。他们一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就快速地得到神通了。他们在其他的世界,在各自的国土要修行几百劫,甚至几千劫都不能熟练地神通、智慧、三昧,他们一到净土去,这个脚尖刚一踏上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地面,啊,一下,天眼就见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以前在自己国土的时候可能只见一千个佛的世界,这是比喻。他原本的修行和禅定呢,只能知道几千劫过去的事,一到净土,脚尖刚一碰到,眼睛刚看到极乐国土这个树的影子,眼光还刚一接触,脚面还没有踏到,已经怎么样?马上就回忆起百千万亿劫的事情,快速就满足了这个大神通。
便速得神通。快速地就得到了。很多的不自在,不如意,一到极乐国土马上就得到了。这就是阿弥陀佛国土的清净庄严,给众生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利益。他们一得到这个神通,就可以快速地到十方诸佛面前。每一尊佛都摸着他们的头说,你们不久以后将会在哪里成佛,都会为他们作授记。
其佛本愿力。这位阿弥陀佛本愿的力量,他往昔发愿,这个愿已经满足。这个愿力,凡是听到这尊佛的名字,而欲前往生的人,皆悉到彼国。一切都会前往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去。自致不退转。一到极乐国土就不会再有退转。很多菩萨在其他世界修行了很久,还是退来退去。当他听到,他的药师佛为他说阿弥陀佛的时候,他生起,哎呀,我要过去呀。药师佛马上说,你现在就可以如愿。他一到阿弥陀佛净土马上就不退转了,他马上又回过头来到药师佛面前,药师佛马上就给他授记。昨天还不授记,今天就授记了。昨天还说你继续修行,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有结果!其他的法门修行都是这样的利益。其他的菩萨一看,哎,昨天还不给你授记的,还对你有鼓励的呢,怎么今天你到极乐世界打个转,回来马上就给你授记了。那个净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净土啊?不行,我也得去看看,他马上就跑到药师佛面前:药师佛啊,你给我讲讲,怎么样能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去啊?药师佛就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啊,当他这个头抬起来的时候,他已经出生在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这就是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有很多的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因为这个,因为他们想快速地得到不退转位。天亲菩萨、龙树菩萨、马鸣菩萨,他们为什么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因为极乐国土是正定聚,即使一个五逆十恶的人一到那里都不退转了,那我都一地菩萨了,我到了那里那还不能不退转啊?
菩萨兴至愿。菩萨兴起了至诚的悲愿。愿己国无异。愿望我成佛的时候,我的国土如同这个极乐国土一样。当我成佛的时候,愿望我的心念度一切的有情众生,如今天的阿弥陀佛一样。我成佛的名号也像今天的阿弥陀佛名号一样,美妙宣扬。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我们到哪里都能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近水楼台!当然,我们到了极乐净土都得到同样的利益,因为极乐国土的名字就有这个功德。
得了这个无量无边的神通,他奉事亿如来,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供奉无量无边的诸佛,在诸佛那里接受他们所教的佛法,马上可以非常快捷地来到诸佛的国土。当这些诸佛都为他们授完记别以后呢,他又很恭敬地向这些诸佛礼拜,然后返回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就是这些往生极乐国土的菩萨,他们也不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到达极乐净土。他们也是发愿往生,生往到了阿弥陀佛的净土,所以他们已经是净土的菩萨。他们即使再回到药师佛的国土去,但是他们自己的国土已经转变为极乐国土,那药师佛就会说,哎呀,极乐国土的某位菩萨。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个赞偈就是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为我们解释阿弥陀佛本愿的成就偈。我们平时没有时间一条一条的来聆读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本愿,领解起来可能也有困难,你可以把这四句偈,牢牢地,好像一个总持一样,记在你的心里。他能总持阿弥陀佛的本愿,总持你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如果这个人往昔没有做过善行,没有发过善心,他今天没有可能听闻这部经法,听也听不到。你看我们在座的,这就有几个人,这没有几个人,你不要看着房子好像坐满了,对无量无边的众生来说,那真是很少很少。这样比较下来,为什么我们一起来恭闻阿弥陀佛的经法、阿弥陀佛的本愿呢?因为我们过去生中,发过善心,修习过善行。这个宿善的力量,使我们今天有这个善缘能听到这部经,没有善缘你今天能坐在这里吗?你会恭敬纯祥法师吗?你不会呀!那这一重一重的,怎么都能坐在这里?根本是不可能的。今天晚上这么一重一重加起来,那其中的因缘,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难得殊胜。有人说“我跟朋友一起来的。”你跟朋友之间,至少他跟你不是仇人,是好朋友啊!
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能够听闻到佛说往生净土这个佛法,正法,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为我们要说真实的佛法,你能够获得听到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身上有戒律,不但有戒律,而且是戒律清净。比如说,佛说生命是无常的。哎,你听了以后呢,你就能够接受,而且你也会思维,人生确实是苦。佛的这些教导,这就是佛的戒律,教戒啊!啊,人生是很短暂的,你应该恭敬地去闻法。因为你对佛说这些话能领解能接受,而且不被身边的人破坏,很清净。你能接受佛的教戒,心中领解佛所说的这些教戒、训诫,你才能同坐在这里。
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这是一重一重的,这个因缘啊,不是一个因缘。我们凡夫智慧很短浅,看问题很简单。哎呀,坐在一起,八点啊、九点啊,明天啊、后天啊,关心的都是这些事情。我们今天能够坐在一起,这是很难得的佛缘。如果我们过去生中,首先讲宿善,不是现在,是过去,如果我们过去没有善心没有善行,得不到这部经,你听闻不到这部经。你虽然听闻到这部经了,你不能了解这部经佛所说的重要的佛教。那是什么啊?因为你对佛所说的很多的话,你没有严格地严肃地接受。我们现在能够听到、而且能接受,不但如此,而且我们今天听到以后还能够相信。阿弥陀佛的净土不是我们眼睛所能及的,阿弥陀佛的本愿也不是我们的历史上有记载的。我们今天能够相信这是什么原因呢?曾更见世尊。因为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们虽然没有见到,释迦牟尼佛的眼睛是知见到的。你今天为什么能相信呢?因为你曾经见过世尊,跟释迦牟尼佛结过缘,所以他今天所说的佛教你能够接受,你不会违反,不会怀疑。你不会说:啊,谁见到,我都没有见到。释迦牟尼佛说:“我见到了。”噢,因为你跟他结过佛缘。
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我们能很谦卑地低下自己的身份,其实我们有什么身份呢?其实也没有什么身份,我们在佛菩萨面前没有什么身份。你作的那些善行,别人把你说是老菩萨,或者是老修行。你自己看看你那些修行,有多少水分?你抱着一颗至诚的心,你应该很谦虚地、很恭敬地来听闻佛说的这部经法。佛说的你就去实行、奉行,把他放在自己头上,把他放在自己生命里,把他作为最重要的一个教导,时时刻刻把他想念起来。啊,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应当发愿,愿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我们心中就应该想,极乐净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净土啊?我就要去听闻。哦,彼佛何故名为极乐。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你这样以非常谦逊,非常恭敬的心,来听闻佛所说的经法,而且把他放在自己的头顶上,恭敬而且去实行,念南无阿弥陀佛,来观察思维极乐净土的庄严景象。踊跃大欢喜。你心中就会涌出喜悦。你自己你坐在那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别人说我们去跳广场舞啊,你去,你去,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很欢喜。
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一个怀着骄慢心的人,认为自己很优秀。哎呀,往生净土,我不需要往生净土,我自己修行就很好,我自己要建一个净土。或者是我自己要断除烦恼,我自己要解脱生死,这就是骄慢!还有,像我这样的人哪有资格往生净土去啊?实际上他是认为要靠自己的力量,所以才会产生这种怀疑的心、顾虑的心,哎呀,我肯定没有资格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又不是靠你的力量,你干嘛要那么谦虚呢?这种谦虚不要。这种谦虚是什么?实际上是一种骄慢的心,这个不叫谦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努力,对往生净土也认为,哎呀,我恐怕是去不了了,其实这里面就是骄慢的心。弊懈怠。哪有极乐世界啊?哪有阿弥陀佛啊?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弊恶。眼睛没有任何知识,而且心也不善于思考,懈怠,松懈。哎呀,佛法,什么往生净土,那都是方便,就是为了劝善,你有善心就好了。干嘛还要那么精进去闻什么法,你就不需要嘛。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你听了你也不能相信,你也不能接受。
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我们听了以后,听了一遍还想再听一遍,听了一遍还想再听一遍,爱不够,爱乐地听。这是什么?因为我们不单单自身有宿善,而且我们过去跟佛结过缘,不单单跟一尊佛结过缘,我们是多生多世以来都跟诸佛结过缘。宿世见诸佛。见过诸佛,比如见过佛的名号,见到佛的形象,见到佛的经法啊,能以恭敬的心,这就是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你听了以后,呀,往生净土好啊!诸佛都说,你们都要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啊,菩萨都发愿往生净土啊,因为我们跟这些诸佛都结过缘啊!一听,这些诸佛都劝往生净土,好啊好啊,药师佛也南无阿弥陀佛。哎呀,不空成就佛也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佛也劝,那个佛也劝,这个佛也劝,那个佛也劝。总有一个是你喜爱的佛吧?如果都不喜爱的话,那你这个信佛,信的就是,对佛都不爱了,那就不合适了。
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声闻就是阿罗汉,他自己没有这种广大利他的心,所以他也不去听闻有关于诸佛菩萨往昔悲愿的愿行,他不会很关心,他也不会教导你。就算你遇到阿罗汉,阿罗汉也不会教导你说,哎呀,你长得这么美丽,你供养我,你念阿弥陀佛吧,他不一定会教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阿罗汉他没有这个智慧,他也没有这个发心。菩萨虽然发心想要利益广大的众生,但是他的愿行没有满足。他不能穷究阿弥陀佛的誓愿为什么有这么不可思不可议的力量,他会怀着疑惑。啊,你看着他很恭敬,其实他心中有不明朗,连弥勒菩萨都说受佛重诲,不敢有疑。弥勒菩萨已经是菩萨中的极果了,等觉菩萨了,对于阿弥陀佛的誓愿啊,他仍然是什么?不是你的智慧所能衡量的。他只能不敢有疑,我不敢有怀疑,就算有,我虽然不知道,但是我不怀疑。这个就很好啊,仰信,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还怀疑呀?只有一位菩萨为我们发愿,我们人生就面临这个大事。生命就要以他作为依靠,我们哪有疑虑的价值和意义呢?没有!
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这些声闻、阿罗汉、菩萨啊,他们虽然在这个世间非常受人尊重,甚至他们有很多持戒的功德。甚至我们说某某和尚,他持戒很精严,从来没有骂过一句人,讲经的时候,智慧像泉水一样的涌出来。但是我们去问他关于阿弥陀佛的智慧,阿弥陀佛的本愿,他能不能教导我们呢?不一定!哎呀,我能不能往生净土,我去问问那个和尚啊,我去问问这个老师吧,他不一定知道,因为他没有学,没有恭闻,他就不知道,不是他的智慧所及的。那这样的人对于阿弥陀佛不思议的佛智啊,弘誓本愿的不思议啊,对他们来说是怎么面对,他们就好像一个人出生下来就是瞎子一样,他怎么可以去引导别人呢?所以我们要去了解能不能往生净土,今生能不能决定往生净土,我们要恭恭敬敬地来聆听佛所说的。
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如来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深而且无边,无涯底。唯佛独明了,只有佛才独独的非常明晰地了解,哦,这里为什么是那样,那里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念佛就可以往生,为什么乃至一念就可以往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他可以清清楚楚地为我们解说。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释迦牟尼佛作了一个假设,假设让所有人都得到阿罗汉道,他们的智慧很清净,了解一切诸法本来没有实相的这个空相,像《心经》说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么广大的智慧,神通也很广大,用一亿个大劫那么漫长的时间,合起来一起去思维阿弥陀佛的智慧,而且穷尽自己的努力,用尽自己的辩才,根本都没有办法来称扬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不可思不可议。我们只有去领受,我们没有办法去衡量,去想。哎呀,越想,你越没有边际,你根本就找不到边。你想,你的智慧难道还超过这些都已经证悟了空相、空性的阿罗汉圣者吗?他们一个大劫,尽寿犹不知,即使到了寿命终了他们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佛的智慧是没有边的,没有际限的。所以说国土清净,没有一个角落是不清净的,佛身也没有一处是不庄严、不清净的。
寿命甚难得,你想想我们一个人出生在这个世间,你的寿命才能有多长的时间,没有多长时间。这些菩萨都证悟了空性,用一亿个大劫思维都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智慧。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种骄慢的心扔掉,搁到一边去。像我这样的人有没有出离生死的希望,以这种恭敬的心,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好像那个拍子一样,迅速地就响应,不会有任何一次的差错。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的心啊,对众生怎么样,没有逆违。只要你心顺着想到净土来,佛都不会违背你。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这个愿力已经圆满了,你乘这个愿,这个愿的力量就把你牵到这里去。你怀着信心到了净土,你就莲花化生。你怀着疑心,但是你只要发愿往生,至心发愿,你到了净土,五百岁仍然见到阿弥陀佛,一点都不会有差错。
佛世亦难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是很难相值的。你看这个世间多久你才能相值一尊佛啊!你看释迦牟尼佛之前那么漫长的时光岁月,没有佛。释迦牟尼佛人寿在这个世间住世只有八十年。八十年后,到弥勒菩萨来到这个世间,又要经过漫长的亿亿年,你中间什么时候才能够跟佛相值遇呀,很难。
人有信慧难,若闻精进求。人有信心,信心也是一种智慧,你有信心的智慧啊,这个很难。所以我们听闻佛法要拿出什么来?我们说要有智慧,用什么智慧?用信心、恭敬的心来听。你这样听就能够感通到诸佛,感通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悲心召唤一定会彻底到你的心中。这六字的名号你再捧起来的时候,你就不会违逆,你用不同的心打拍子,回应出来感觉就不一样。你把他当六个字,你感受到的就好像数羊羊一样。当然,功德比数羊羊要好很多,但是你恭敬心多一点,你明显地感觉到:好像阿弥陀佛就在我身边照顾我。哎呀,我今天出门开车,没有注意,我忽然念了一声阿弥陀佛,那个车,哗,擦过去了。慢慢你就知道了,哎呀,原来它不是六个字啊!这个名号里面有这个功德啊,有佛的陪伴啊!慢慢你对佛的这个感应就不一样了。如果你全身心地相信,以至诚信心来相信的话,那这个名号就跟你永不相舍,摄取不舍,故号阿弥陀佛。《无量寿经》说,无量寿佛又号无断光佛。你一旦心转向阿弥陀佛,这个光明就不会再断绝了,他就会日日夜夜地照护你,而且是无碍光佛,不因为你身上有什么东西能妨碍。
若闻精进求。如果你听闻到,你应该精进地去求闻,去恭闻。这都是让我们去尊重这个往生净土的佛教,这是很难得相遇相闻到的。你能听到,不是一生一世的善根,是你多生多世的善根。既然多生多世的善根到今天成熟了,你就不要再有所差错,要精进地听闻到,一定要听清楚。南无阿弥陀佛,哎呀,我一定往生净土,当你这个信心在心中决定下来的时候,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我们听到佛所说的这个经法,能常常地去忆念,常常地去思维,不会去忘失。见敬得大庆,我们互相见到,恭敬而得到了大庆喜。
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亲友。我们跟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我们精进地去闻法,如果以恭敬心去闻法,释迦牟尼佛就把我们看作是他的朋友,不但是朋友,还是亲朋好友,那你就不用担心佛会不会保佑你。那你遇到问题了,你家里人会不会帮助你?肯定会帮助你。
是故当发意。有这么大的利益,我们恭敬地去求,互相恭敬地去听闻。见到了,以恭敬的心来接受,以庆喜心来领受,我们就可以跟释迦牟尼佛成为亲朋好友,因为我们一到净土就成佛了,成佛不都是跟释迦牟尼佛称兄道弟吗?释迦老兄,药师三弟,是不是?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假设,激励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要恭敬地、精进地去听闻这个佛教佛法。就算这个世界都充满了火,都燃烧起来了,这么样子的不安乐,你得要超过去听闻这个佛法,因为这个佛法对你有大利益。当你领受着经中所说的教法,你就一定会成佛,圆满佛道。广度生死流。不但解脱度过自己的生死,成佛以后还可以广泛地度脱一切有情众生的生死。
南无阿弥陀佛!我仉��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