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这章内容让我觉得很迷茫,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有太多的点让人摸不清,比如:按常理说一个有欲望的孩子比一个没有欲望的孩子要好才对,可是这种欲望如果控制不好或是指导不对,有可能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这也说明了教育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的精力,也可以看出学校老师的这个角色有多么的重要,因为这个角色是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这章内容有的点让我理解起来有点困难,那我就把一些内容摘出来,大家可以一起来聊聊:
1、人们对优越感的和成功的追求,跟自卑感直接相关,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感到自卑,我们就不会有突破现状的欲望。
2、被侮辱、蔑视的感觉,彷徨的自卑的情绪,总会使人产生一种渴望去努力达到高一级的目标,以获得补偿,达到完美。
3、小孩努力向上的渴望越强烈,他的目标就变得越高;他寻找的是他的力量的证明,但这些证明经常超乎人的能力范围。
当孩子自我肯定的欲望变得异常强烈时,这个孩子就会产生某些嫉妒情绪。这种类型的孩子,很容易变得希望他们的竞争对手遭受厄运,岂止是希望——这经常导致神经疾病——这种孩子还会给人制造麻烦,做出伤害别人的行动,甚至不时地暴露出彻头彻尾的犯罪特征。这种小孩会揭短、谩骂、羞辱他人——他这样做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别人在场看着他的时候。
当权力的欲望变得太强时,他就表现出恶毒和报复心理。这些孩子总是表现出一种好斗和无畏的态度——它反映在他们的外表:他们闪烁的眼神,他们突然的大发雷霆,以及随时准备着和想象中的敌人的搏斗。
4、从孩子喜欢的游戏、故事和历史人物中,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他那肯定自我的程度和方向。
瑾瑜就很喜欢看历史书,有段时间看“三国演义”,她就喜欢里面的“关羽”,我问她为什么,他说就因为『仁』。
5、成长良好的孩子会利用有益的建树获取优越感。他们会取悦老师,保持整齐清洁,成为正常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一个班级的学生又太多,老师要想关注到每个同学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学习成绩好和表现好的同学,就会是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
6、在一个班里两个学生暗中较劲,这些竞争欲很强的孩子会形成一些并不那么令人喜欢的特征。他们会变得既羡慕又嫉妒。一个独立的、和谐的人格,不应有这两种品质。看到别的孩子取得成功,他们会感到苦恼;有同学一马当先时,他们就开始有神经性头痛、胃疼等毛病;当别的同学受到赞扬时,他们就会退到一边去,从不会去赞扬别人。这是羡憎情绪的讯号,但它并未明显地反映出这类孩子所怀有的争强好胜的心理。
其实在学校老师挺希望孩子有这种你追我赶的行为的,这样也是帮助孩子进步的一种方法,如果家庭让孩子感觉到对他们的期望,他们脑海中时常转着的念头就是超越别人,成为“令人瞩目的人物”。
孩子过分的雄心会摧毁他们的信心,雄心勃勃的孩子只关心最终的结果。成功如果得不到承认,就不会使他们满足。在很多情况下,如果遇到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孩子能保持心理的平衡,而不是马上着手解决这些困难。但一个过于雄心勃勃的孩子并不知道这一点,他感觉没有别人的赞赏就无法生活下去。
有过分雄心的孩子的处境并不好,因为人们会习惯以他们取得的成功作为评判他们的标准,而不会留意孩子是否经受过锻炼、是否准备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
当今社会,我们习惯上更多地关注孩子所取得的肉眼可见的成功,而不是强调他是否受到全面、彻底的教育培养。我们知道那种不费力气获得的成功不会太久。所以训练孩子成为雄心勃勃的人并没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孩子成为勇敢、坚忍、自信的人,让孩子认识到:面对失败不能气馁,要把遭遇的失败当作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
如果我们以温柔、关心和理解的方式对待孩子,他们则会令人吃惊地表现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智力和才能。
7、如果小孩进学校前就掌握了一些如何与人交往的知识,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期待一个被宠惯了的小孩在学校马上就能将精神集中到学业上,是不可能的。这种小孩不能够专心。看得出他宁愿留在家里——事实上,他不会有“学校意识”。小孩厌恶学校的迹象很容易被察觉。例如,父母每天早上都得哄小孩起床;父母不断地催促他做这做那,会发现他吃早餐时磨磨蹭蹭等。
解决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给予孩子时间去学习、适应,不能因为他们上学迟到就惩罚他们,因为这样做只能加剧他们在学校不愉快的感觉。这样的惩罚更加使孩子认定他无法在学校待下去。如果父母用体罚的手段强迫孩子上学,那么孩子非但不愿意到学校去,反而会寻找办法,巧妙应对他的处境。这些办法当然就是逃避、而不是真正地面对困难。孩子厌恶学校,他无力解决学业这一难题,这从他的每一个动作和行动中看得出来。他的书本总是不在一块,他不是忘记带这一本书,就是丢失那一本书。当一个小孩习惯性地忘记或丢失他的书本时,我们就可以肯定他在学校并不如意。
而这些现象奇怪的是,我们认为有相当水平的教育者,他们的家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更认可合适的教育和用心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