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耶,《波西米亚狂想曲》除了好听,也太好哭了吧!

命运青睐勇者。

——《波西米亚狂想曲》

文丨旧故麻袋

90年出生的我,生在一个流行音乐飞速发展的好时代,那个时候,我们从来不缺好歌,周杰伦、王力宏、孙燕姿、梁静茹、蔡依林、SHE、林俊杰......也是那个时候,我们开始听艾薇儿、霉霉、贾斯汀·比伯、贾老板、小甜甜布兰妮......而说起皇后乐队,或许属于他们的旋律更容易让我重回青春。

我不是摇滚粉,虽然听过几首摇滚音乐,吼过几句摇滚歌曲,还去放肆的迷笛音乐节噪过,但我对摇滚其实一无所知,自认摇滚就是一种音乐态度,与说唱一样,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传递歌手们自己的价值观。

有些事情或许就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就像我看《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预告时就感动到无以言表,即便我并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但当熟悉的音乐声响起,众人齐唱《We Are the Champions》的时候,身上的所有感官都被带动,一曲唱罢,热泪盈眶,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甚至还搞不清楚自己感动的地方是哪里,但就是被感动到了,没有任何理由。

《波西米亚狂想曲》

今年的奥斯卡虽说是小年,影片质量平平,即便是那几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都被不少影评人批评,其中声量最高的当属《绿皮书》,这部在中国创下票房奇迹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在不少影评人看来不过是恰好利用了政治正确和喜剧元素,才让影片看上去增色不少,除此之外,一无是处。

而评价《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影评人更多的是侧重批判整部电影音乐部分,成也音乐,败也音乐。因为音乐,这部电影在播放时观众时不时会热血沸腾,因为我们对每一首出现在电影中的音乐都充满惊喜,可也是因为音乐,电影的故事情节大打折扣,为了最后那一出“拯救生命”演唱会的还原,前面剧情的过度太过简洁,导致整部影片“头轻脚重”的。

这些情节推进粗糙处理的情况,确实存在,好在最后部分没有烂尾,温暖而感动,让人忽略了前面剧情部分的瑕疵。

我很少看此类传记电影,原因就是怕剧情推进过程太过急促,毕竟一部电影的时长有限,却要在有限的时长里,尝试去诠释一个人的一生,这似乎太难了。

可音乐类传记电影却不同,你若将它视为一个演唱会来看,简直太值回票价了。而看《波西米亚狂想曲》就是皇后乐队的热门金曲演唱会,每一首经典之作的诞生都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再一次听到同一首歌曲,意境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意境,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绝妙的体验。

打个比方,简单来说,有一天,周杰伦拍了个音乐传记电影,将他那些热门金曲的诞生过程一一阐述,那《夜曲》就不再是原来的《夜曲》,《东风破》也不再是原来的《东风破》,你会用不同的心境和理解去听完这些你耳熟能详的歌曲,而且可以在歌曲里找到杰伦关于人生的定义。

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魔力吧,我第一次看传记电影看到泪流满面,特别是结尾处的那几首歌曲,妈呀,实在是太好哭了吧。

当主唱佛莱迪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用尽全部力气去表演,带来完美之声和完美演绎,他对音乐的执着,值得每一个人敬佩,即便他曾经高傲到不可一世、私生活混乱、与队员种种矛盾,给挚爱的玛丽带去伤害......但在最后的那一刻,他卸下所有的骄傲,所拥有过的一切,为音乐,不计一切,我只能用影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钦佩:佛莱迪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他们从最初的酒吧驻唱到最后红遍全球,靠的不是像如今娱乐圈这般的炒作与宣传,靠的是真枪实弹的创作灵感和音乐魅力,他们不甘与流行为伍,只创造自己认为好的音乐,打破音乐既定的规律,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个音乐的种类。

他们唱摇滚,也唱歌剧;唱抒情,也唱迪斯科。你永远猜不到他们下一张专辑将会带来怎样一种新的音乐潮流,因为他们便是潮流的定义者。

而今天,社会是快消社会,娱乐也是快消娱乐,音乐更是谁都能唱,只要你有话题度,你可以演而优则唱,音乐圈变成了门槛略低的一个圈子,多了选秀节目,出了一帮流量制造者,我们看颜、看代言、看露出,唯独不看他们对待音乐的态度和真诚。

时代造就一代音乐人,但今天这样的时代,优秀的年轻音乐人真的太少了,我们听惯了口水歌,听腻了抖音神曲,偶尔来一首《波西米亚狂想曲》,妈耶,感动到一塌糊涂!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耶,《波西米亚狂想曲》除了好听,也太好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