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今天的我们不会象叙利亚、伊拉克那样动不动有炸弹从头顶落下来,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想过吗?是的,那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核威慑力量,才使豺狼逡巡而不敢犯。

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最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1950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谢绝了老师和好友的挽留,毅然回国,投入了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妻子表示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

邓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工作中去。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当好原子弹设计先行工作的“龙头”,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

那时,由于条件艰苦,他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工作到天亮是常有的事。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邓稼先还冒着酷暑严寒,在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邓稼先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

之后,他又投入对氢弹的研究。呕心沥血赤子心,扬眉吐气报国情。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氢弹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零6个月、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患癌症而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元勋陨落英雄去,天地同悲万古垂。邓稼先献身科学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我们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这正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献身科学美名传。长缨在手豺狼怕,魑魅魍魉不敢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弹元勋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