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天空

最近几天,工作重心在现场检查,检查重点是安全、质量、环保。汇总检查出的不合格项目,给相关责任部门下发整改通知单,要求按期整改,到期复查,未整改完成落实考核,再次整改。如此形成工作闭环,整改提升。

在此过程中,我作为检查人、督导人、考核人,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悟在心里。

一、责任部门重视不足

16日下发的整改通知单,要求18日1600前整改完成,调度室17日完全忽略了这件事,白白耽误了一天时间,未按时完成整改。仓储部较为重视,副部长张达督战指挥,不等不靠,主动解决苫盖工人不足的问题,按时完成整改。

二、发人深省的问题

在检查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是在长期的生产组织过程中形成的。

1、未平直疏港。堆场货垛之间相隔距离近、车辆进港集中等原因导致刚开垛时疏港作业面小,不得已从货垛的两面甚至三面开始疏港,以保证作业效率,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后来的疏港作业中、在疏港车辆不多时,有没有强调要平直疏港,叮嘱铲车司机从一个方向装车而不是“一直往里掏”。

图中是L4-7,在货垛南侧仍有作业面的情况下,在货垛东侧增开作业面,导致货垛大面积裸露,苫盖困难。

2、货垛牌管理。如果你是货主,第一次来场区,想看看最后剩下的10吨货,那么我几乎可以肯定,十有八九你找不到,因为这10吨货的“身份证”丢了。

按流程讲,每一个货垛在建垛完成后,都有一个货垛牌,这是它的身份证,记载着出生年月、户籍所在地、父母兄弟是谁、体重、品质等信息。但是为什么在货垛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货垛牌莫名其妙的找不到了呢?随之而来的是碾压、未苫盖、混质等问题。

3、疏港清扫管理。装完车后,大车司机随便找一个宽敞地方平车,平车落下的货物是否混质、是否好清理都不是他所关心的问题。铲车司机装完一车紧接着装下一车,平车落下的货物是否混质、怎么清理也不是他所关心的,到点下班,拍拍屁股走人,把问题留给清扫铲。清扫铲把隔离墩围蔽范围内扫一扫,把货垛周边和疏港通道的货物留在了那里。

如果铲车司机规定大车司机平车位置,装一车清一次或者装几车清一次,而不是把厚厚的货物留给清扫铲;如果清扫铲彻底清扫货垛周边和疏港通道,而不是“意思意思”,留下清扫痕迹就草草了事;如果指导员严格监管,多多叮嘱、严格要求,如此环环相扣形成闭环,那垛底清扫就不是问题了。

L3-2疏港通道平车货物未清理

4、港安工人管理。港安有38名工人,足足接近一个班级,应该有无穷的战斗力,但你在主干道上,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最关键的,他们在应付,应付工作、应付监管、应付时间,看到你来了,好一些的站起来扫一扫做样子,不好的理都不理、动都不动。诚然,磅房车道、检车场车道等设备作业范围之外的需要人工清理,但不可否认,他们在“吃空饷”。

图中港安工人清扫纬一路货物至隔离墩内未清走,做表面功夫,转移责任,形成新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

说了很多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货垛点检、回归现场。

记得2012年大约毕业刚来弘毅的时候,张景然是我的第一任直属领导。第一天上班,他给我H7、8区片图,开皮卡把我送到78区入口就走了,到饭点了就接我吃饭,吃完饭还是把我送回去。我在场区里不停的走,不停的看,不停的向工人请教,慢慢的我认识了货物、隔离墩、铲车、垛牌、苫盖网、疏港、卸船成垛…最后,甚至在脑海中形成了图形,各种作业勾勒其中,清晰可见。

不管你是什么岗位,都不能离开现场,离开现场的决策、理论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深入现场、审视现场,才能真正做到“以现场保市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