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生破局的7大底层概念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我们恨不得一天内就能实现一年的愿望,抵达人生巅峰,开启摸鱼躺平模式。


我们迫切地希望自己得到改变,实现进步,得到一个结果,诸如一夜暴富、一夜暴瘦、一夜成名、一夜变得知识渊博,无所不知……


而许多商业模式,也以快餐式的变化让我们对此心生期待和羡慕。一夜成名的网红,一夜暴富的中彩者等等。


但实际上,这其实只是我们焦虑的表现,罗马并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吃饭也得一口一口吃,才不会让自己噎到。


那么,有没有哪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拨开人生迷雾,找到前进方向的方法呢?

我的答案是周岭的《认知觉醒》。

 

01

大脑——一切问题的根源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三重大脑,我在此作简要的阐述。


第一重是“本能脑”: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刺激做出本能反应;第二重是“情绪脑”:哺乳动物登场,拥有了恐惧、愉悦和伤心等情绪,已经产生了情感交流;第三重是“理智脑”:人类特有,可以进行思考创造。


正因为人类拥有了第三重“理智脑”,才使得我们人类与世间其他万事万物有了明显的区别。


由于三重大脑中“理智脑”发育最晚,导致生长的时间短于“本能脑”和情绪脑”,根本斗不过“本能脑”和情绪脑”,便造成我们大多数时候做出决策仍然依靠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习惯待在舒适区不愿意走出来。


因为舒适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第一选择。毋庸置疑,很多人明明想考四六级,可是不愿意做题,抖音却一遍又一遍刷着;明明想好了早起锻炼身体,却总是起不来,睡到昏天黑地……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遵循科学的方法进行持续练习,强化我们的“理智脑”,从而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


02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有些人在面临人生关键节点时,往往会手足无措。

但有时,只要“凭感觉”,我们就能做出人生很多重大的选择。


作者在书中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个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凭感觉”逃过一劫的故事。


一天晚上,丘吉尔检查完阵地准备离开时,助手为他打开车门,他却从汽车另一边的门进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随后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如果丘吉尔上的是助打开的那扇门,那么,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多关于丘吉尔的故事了。


妻子问他为什么要换到另一边,丘吉尔给出的回答是:“有个声音对我说‘停下’”。

说白了,这就是感觉的力量。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别急,书上又讲了另一个例子。


美国总统林肯在见过朋友推荐的阁员后,并未任用。原因很简单,林肯不喜欢那人的长相,说:“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这些“凭感觉”的行为看似感性,却有着它内在的逻辑。而“凭感觉”其实就是自己察觉到了潜意识发出的信息。


因此,懂得善加利用潜意识,也能够帮助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看一个例子:


当我们被一个电影片段打动时,这是我们的感性认识被触发了。

如果我们能够顺着感性认识去思考,便可发现自己内在更多的想法,从而更好进步。


03

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力


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是我们的反思能力。


这种能力人人都有,但元认知能力也分层级。最终一共分为两类: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


两者的区别显而易见,不用多说。

作者在书中说:反观,是元认知的起点。


深以为然。反观自己时,或许我们可以做到开始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判断,纠正自己不好的想法,让自己做出当时条件下最好的选择。


如何获取元认知能力:


1.学习前人的智慧


通常来说,我们多阅读一点,就能从书中多收获一点。毕竟,我们现在经历的,大多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2.反观自身的经历


日子一天天过去,如果我们不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和反思,则很难留住生活中的智慧。以后也可能再犯。记下来是一种好的选择。


3.启用“灵魂伴侣”


让自己的“灵魂伴侣”一直监督自己。这样,我们便能监督自己的行为,不沉浸在过程中,可以跳出来及时警醒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4.冥想


冥想就是指,静坐在某地,让自己的身体放松,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感受上。


元认知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它必然伴随着实际行动。久而久之,我们便能感知到自己的变化。重视日常的练习和反馈,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04

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毋庸置疑,专注力在我们现代社会是一种稀缺品质。


我们做很多事目的性都太强,太急切地想要一个答案了,因为我们总想立马见到成效,很难沉下心来专注做事。


相信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做着一件事情,脑子想的却是另一件事情。


比如:


跑步时手脚在动,耳朵在听音乐,脑子在思考接下来的安排;

睡觉时眼睛闭着,思绪却一直飘飞。


作者在书中管它叫“身心分离模式”。

那么,“身心合一模式”是怎样的呢?


“跑步时,跑是行动,剩下的是感受;

睡觉时,睡是行动,剩下的是感受。”


身心分离时,当我们遇到困难,很容易立马退回自己的舒适区,逃避眼前的不幸。而身心合一的人,则能主动面对困难,跳出舒适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专注力的一个好办法是: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跑步时,细细感受每一个动作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变化;睡觉时,放松自己的身躯,体会身体的紧张与松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让感受回归行动,也就是身心合一模式。感受当下的行动,有利于我们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4种深度沉浸的办法: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2.练习时极度专注

3.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始终在拉伸区(舒适区向外一点,达不到困难区)练习


05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型社会,学习力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1.掌握“匹配”原则


作者说:“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舒适区边缘”其实就是指上一节提到的“拉伸区”,它有双重含义:第一,它意味着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不再循环往复地做擅长又简单的事。在拉伸区,我们所做之事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并不困难;第二,我们能“主动做”,而不是逼着自己“靠意志力做”。


这其实就是“匹配”原则,它讲究难易适中。


同理,“匹配”原则也适用于解释其他事情,比如练习写作,阅读,弹钢琴等等。想要得到提升和进步,我们就要不断地游走在“舒适区边缘”,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2.深度学习


作者在书中提到美国学者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


最终报告结果如下:


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5%、10%、20%和30%。

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


这个模型很好地展示了不同学习深度和层次之间的对比。


作者认为,遇到困难才是深度学习的开始。此时,我们必须调动自己所学全部知识去解释新知识。


深度学习的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06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也曾一度觉得,所谓行动力都是凭借坚持得来的,与人的自制力有关。

但周岭的《认知觉醒》让我改变了这一认知。


作者说:“清晰力才是行动力。”

什么意思呢?


当我们要做某件事情时,一定要让它变得足够清晰,把目标细化,我们的行动力才能有所支撑,从而得到重构。


另外,作者还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不计得失的“傻瓜”。“傻瓜”一词就和我们文章最开始所提到的迫切寻求结果者对应。


做一个不计得失的“傻瓜”意味着,我们不会因为一时看不到结果而放弃自己的行动,不会担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所以,我们还要学会做一个有理有据的“傻瓜”。当我们无法反驳一个道理正确与否,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行动反复验证,不适则改,适则用。

 

07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修炼自己的情绪力,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

在我们的整个生命中,情绪是无法忽视的,多样的情绪更是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如何修炼自己的情绪力呢?


作者在书中给了以下几种方法:


1.勤移动


作者把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比喻为“相机”机位,告诉我们在问题时要多移动它,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即站在多元立场思考问题。


2.善学习


多看经典书籍,向高人学习。


3.要开放


生活中,我们有时常常会抱着“先入为主”的心态去思考问题,孰不知,这样会带来偏见,使自己难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客观真相。

以为自己以为的,就是别人以为的。

以为自己以为别人怎样,别人就是怎样的。


4.寻帮助


当我们有遇到难以排解的情绪问题或是其他问题,可以尝试向外界求助。这并不是一种软弱的行为,相反,它有助于我们借助他人多维的视角来克服自己单一视角的局限。


5.多运动


6.常反思


对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深入的剖析,有助于我们看到更多维的视角,不被自己蒙蔽。


写在最后:


为什么听了很多大道理,还是觉得自己无法过好这一生?


答案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知道”是一回事,“行动”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那么再多的“知道”也对我们的成长无济于事。


当我们开始行动,才有可能迈出前进的一小步。实践出真知,说的就是这码子事。想要得到什么,就去付出什么。与此同时,去探索最适合自己进步的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努力的状态,便不会在痛苦挣扎中前进。


慢慢地,你会发现: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回头再看《认知觉醒》,我发现这本书中已经在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比如,我在日常学习中,就是作者所说的会“主动休息”的人,但是在我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也会不正常地熬夜,但得来的结果自然不好。


在看到这里时,我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让自己走到要靠熬夜来完成一件事情。我想,从这里开始,我读这本书的价值也就得以初步显现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现人生破局的7大底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