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都怎么了?(中)

当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之后,孩子们心灵成长需要什么条件?或者说,孩子精神健康成长需要什么条件?

爱,陪伴,理解认同支持,尊重,自我掌控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有给吗?

爱和陪伴,家长太忙了,不是外出打工常年见不着,就是上班加班,有点时间还想自己休闲下抱着手机独乐乐;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却鲜有家长能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在父母眼里孩子有吃有喝应该幸福满满,感恩戴德;常年背负家长的期望和越来越重学业压力对精神造成的摧残却很少有家长意识到;

尊重就别提了,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的长幼尊卑都是在告诫孩子要尊重长辈,从来也没见过要求长辈需要尊重孩子的,父母可以随意打骂孩子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孩子是不值得尊重的;

教师总觉得师道尊严强调的不够,学生都不尊师了,至于老师要不要尊重学生,不好意思,千百年来老师们还真没这意识。

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只要他们觉得是为孩子好,都可以不经孩子允许,不问孩子感受,直接替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直接用功课和作业填满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连异议都不能有,他们觉得这是他们天经地义的权利。

孩子从中感受到就是,他是无权要求尊重的,他的感受是可以被无视的,他对自己是没有管理权的,管理权是归父母和教师的。

家长和教师有没有这权利不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只是一直被安排的孩子们如何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常年在一个被安排被驱使的生活模式下活着,他只能产生为别人活着的感受而无法产生为自己生活的感受;被迫为别人活着他自己的精神需求就一直无法满足,精神就会一直处于空虚无助不安的状态。

既然是为别人活着,你让他珍爱生命,为什么要珍爱?为谁珍爱?你让他感受幸福生活,他又拿什么来感受?

自我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被剥夺

如今父母教师以及专家们最想不通的就是生活条件这么好,为什么孩子们越来越脆?这才有专家觉得挫折少了。

为此专门了解过那些三十年前农村孩子的生存状态,那个年代孩子们家庭大都比较贫困,仅仅能吃饱饭,家里一年半载才能买一次肉,一年做一套新衣服;上学自带小凳,桌子用泥巴垒成,但他们觉得童年的生活很幸福,爹妈对孩子成绩都有一颗平常心,能学好就继续上,学不好就在家种地;每天放学或割猪草或出去玩,男孩子们爬树掏鸟下河摸鱼,女孩子们挖野菜或挖中药材卖给药铺为自己换点零花钱。

为我介绍情况的,有考上985(当年的重点大学)的学霸,也有非常努力的成绩优异者,15岁的年纪自己背着行李卷去乡里参加高考,居然也考上了211院校(当年的省重点),考大学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个人意愿,父母没给过任何压力。

学习是发自内心还是外力驱使,课余时间是做自己的喜欢的事还是被别人安排满,这可能是二者最大的不同。

前者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心和精神是自由的,他们可以由自己安排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包括决定考不考大学,如果他们放学后在家努力学习,那一定他们自己愿意而不是被家长教师所逼迫。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虽富足,但心和精神完全不自由,和那些孩子比起来,现在的孩子是一群精神上戴着枷锁的奴隶。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孩子都怎么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