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杂记

二半夜突然被饿醒,辗转反侧不知怎的想起了包子,越想越馋越想越清醒,各种包子一股脑涌上心头。

多数情况下,吃包子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偶有例外,N多年前我去天津出差,专门去尝狗不理包子,失望之极,不说也罢。西安的贾三灌汤包子名气也很大,回民街里开了好几家分号,店铺里迟早是人头攒动,墙上挂满了老板与各种名人的照片儿。我个人感觉一般,馅料除了花椒的麻味儿就是个咸,真心乏善可陈。东大街五一饭店楼下窗口常年卖虾肉大包,年轻时囊中羞涩,曾经专门和妻子跑去打牙祭,当时觉得好吃的不行。

图片发自App

90年代初,我在省建材贸易中心上班儿。我单位的斜对过,也就是金花饭店的正对面,省建五公司家属院有一户孟姓人家,每天早晨在人行道上摆开一溜儿折叠桌和小板凳,专卖小笼包子,河南胡辣汤和鸡蛋汤。主打是猪肉大葱小笼包,馅儿挺瓷实,据说退休的女主人早年在国营饮食单位工作,手握秘方,难怪味道不错。

通常早晨我骑自行车到单位,先搞卫生,然后砌上一杯热茶翻两眼报纸。完事儿接近九点来钟,便晃悠到马路对面用早餐。老孟家的儿子,绝对是块搞经营的材料,眼观六路手脚麻利,见俺来了,便高声招呼着“老下数,六个包子,一碗鸡蛋汤”!树荫底下吹着小风,吃着包子喝着汤,能体会到小确幸。老孟家生意越做越火,在东郊一带名气颇大,据说后来蛮殷实的家底儿,都被老孟家这儿子抽大烟给挥霍掉了。

图片发自App

过了几年,我辞职下了海。我儿子已经四五岁光景,我们爷俩共同好上了无锡汤包。那时金康路边儿人行道上搭了各式的棚子,有家无锡人卖灌汤包和馄饨。自尝过一次,便教人欲罢不能。

大冬天星期日。我不用上班,儿子不用上幼儿园。我们租住在农村自己的小家里,妻子单位与国家假日不是同一天,一早便上班走了。俺们爷俩懒觉睡到日上三竿,互相勉励着勇敢起床去吃灌汤包,室内温度相当Low,说话都哈着白气。收拾停当,我把儿子放在摩托车油箱上,一脚油奔了无锡包子铺。熟客自然有待遇。听见摩托响,无锡姐妹俩见又是我们来了,喜滋滋的,一把从车上接过儿子。进门坐定不久,热腾腾的包子就端上来了。皮儿薄汤鲜,满嘴流油。尤其那汤汁的甜咸口,简直绝了。配上虾皮紫菜汤,也算大快朵颐。恍惚间,倘若一辈子到死都有保证吃上这一口,俺还奋斗个屁呀。

人对美食的体会绝对是复合的,加了太多食物本身不能承载的乱七八糟。自此以后,我儿子也对无锡灌汤包念念不忘,无论走到哪里。黄兴记,丁大福,请人捎也罢,顺丰快递也罢,吃到嘴里,貌似就吃到了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包子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