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莫扎特是天才,那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的机会而不自知。

世人都以为莫扎特是天生的天才,以为丁俊晖出生就带着光环,以为泰格伍兹基因里就写着”会正确的挥杆“。

其实不然,我们被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理所当然的表面现象欺骗了。这些天才们,谁也并不是出生就是天才。莫扎特再六岁生日前,他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小时。其他的天才们也都遵循着一个原理:一万小时天才原理。

但这就又给很多人造成了另外一个误解,就是重复练习=成功。但其实成功是一系列的活动组成的精密过程,并非不加思考的重复就够了。

大师的激情究竟从哪里来?精深练习 X 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

所谓精深练习不是随意挥一挥棒子就成了泰格伍兹,而是每一次肌肉的运动都是按照完美的弧线发生的,从神经元发出信号,引领着肌肉完成一次完美的挥杆。事实证明,一开始可以模仿并放慢动作拆解每一次动作,真的会让每个人有成为大师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文学作家在最初的文学作品中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作者的影子。

天才往往在专狭领域见长(钢琴、数学、小说写作……)。而他们通常事先累积了大量与该领域打交道的经验,例如在家听大师级音乐等。这种天才真正的特长在于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进行精深练习,甚至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他们在练习。

那天和悦姐聊完我的个人品牌,她说你不是那种核心技能型的人,你就是一个项目型的人,而项目型的人往往比核心技能型的人具有更多优势。虽然听她这么说完我似乎给自己找到了救命稻草般欢欣雀跃了一阵。但依旧时常陷入那种”核心就能“缺失带来的焦虑感。

萨特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讲”存在即焦虑“,人们总想逃脱那个”自我“其实根本不存在的事实,来抓住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所以从妈妈的逼仄狭小的产道中被扔出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感觉自己失去了控制,失去了那种和世界的合一感,而不得不独立为一个“我”。而恰恰很多时候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存在。

所以我开始爱上了研究大师的成长路径和成功的途径,那些看似偶然的因素其实都是必然的因素。而我之所以还没有成功,主要就是因为,说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是可以用一万小时天才原理解释通的,但还有项目管理的课程要复习,所以MARK一下,明天再写。


我的一万小时计划:

1. 写作

2. 阅读/电影

3. 心理学

4. 项目管理

5. 英语讲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莫扎特是天才,那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的机会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