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劳模

母亲

文/春风柳上归

我的母亲已是耄耋芳华,一头雪白的运动短发,白皙清瘦的脸颊透着淡淡的微笑。不了解她的人还以为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呢!

母亲出生于大户人家,从小就勤奋,好胜,身上完全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影子。她识文断字,十八岁入党,便开始了她那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母亲先后获得省级“”劳动模范”,省级“三八”红旗手,在全省财贸工作和“五讲四美”活动中荣获”优秀营业员”称号,同时也出席过市人大代表。

小时候每次见到母亲,我总是仰着头,羡慕地望着她那漂亮迷人的脸庞,她的皮肤细腻而白净,眼睛里满是爱意,她的衣着总是那么的平展出众,看上去特别干练有气质。

在哪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母亲在比较红火的供销系统工作。她虽然出身娇贵,但没有一点大小姐脾气。从来都是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 ,很多人觉得娇小的她是做不了这份工作的,她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好,就带着这个追求与坚定地信念,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单位的每一位员工,母亲都把他们当老师看待,不懂就问 ,不会就学。她抓住单位给她的每一次锻炼机会,一步一个台阶 ,让自己逐步走向成熟,并很快成为棉布销售组主力。

母亲嫁给父亲时,父亲还在读大学,家里只有一个裹着小脚的寡妇婆婆。当时她工作的单位距家较远,为了节约不到一元钱的车费,她一般都是步行近50公里到单位。她不但要供养父亲读完大学,还要照顾养活婆婆。每逢母亲休假她都会为婆婆准备近乎一个多月的食物,才放心的离去。

每年的秋冬季节 ,母亲的双手都会被棉布的碱性腐蚀成一道道小口。她的指尖个个缠着胶布,但她依然快速地工作着,从不喊痛。母亲的口心算是一流的 ,每当她用尺子丈量完顾客需要的几种布后,就会一口报出总价额。十里八乡的人们都非常赞赏她。

在70年代,尤其是节假日,商店一开门,营业厅里已是人山人海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她经常下班后忙着准备第二天要卖的布匹。早晨她比别人先到20分钟,做好迎接顾客的准备。那时食品组的同志比较辛苦,母亲虽然是棉布组的,但她忙完自己的事情后,仍然要帮食品组包货到深夜。当时没有食品包装盒子,都是专用食品纸包装。有时下班后还要下乡收购鸡和鸡蛋,因为第二天才有货销售。每过一段时间就要送货下乡,有时跟着交流会要在临时搭建的牛毛毡棚里住上十天半个月。如果遇上下雨天真是苦不堪言,货如果遭到雨淋受损就要自己赔赏,那是铁的规定。

在计划经济时代 ,母亲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广受群众好评的工作作风,为国家创造了高于正常利润30%的收益。

每次我们姐妹去商店找她,母亲会不停的小声叮咛,不要到铺柜台里去。那怕叔叔阿姨怎么让,都不能进去。我知道,她怕我们经不起诱惑,顺手牵羊,捏个食品吃了,或拿个别的什么小东西,揣在怀里。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喇叭里经常能听到赞扬母亲的话语:张素素同志为了集体的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第一个带头跳下冰冷的河水里,她用自己的行动和光辉事迹,诠释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她最大程度保护了集体财产不受损失,她那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集体荣耀感,将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喇叭里慷慨激昂的声音至今萦绕耳旁。可以说播音员当时用尽了所有词语赞美母亲。我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时我不太爱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只知道疯玩。但是从那以后母亲落下了腿痛的病根,腿上经常粘着膏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母亲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始终奋战在一线岗位,并且在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70年代和80年代 ,为单位取得了娇人的成绩。也为她自己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也许她的工作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甚至只是千百个日子的默默坚守,但她都在用点滴汗水浇灌着璀璨的“劳动之花“”。

从花季少女到鬓染霜华 ,只要是在工作时,单位需要她的时候,她都会用一个个 ,近乎完美的细节展现出”最美”的劳动姿态 ,”最美”的人性光辉,“最美”的中国职工形象。

时光荏苒,母亲在阿尔茨海默症的侵蚀下,已不认识自己的儿女了。同她一起逛街,母亲见人就主动搭讪,说些以前和人家在一起上班的话,搞得人家一头雾水。她竟然还当着我的面焦急的说,我家里还有三个娃等着我回家做饭呢,我不跟你多说了,我走了,我一会还要上班之类的话……病魔慢慢剥夺了母亲自主生活能力。但她那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却传为佳话。

              谨此献给我亲爱的母亲

母亲的荣誉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母亲是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