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中,应该着重考察下属哪几方面,避免自己提拔到错的人?

在现代企业管理里面,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且不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先岗位后人才),更多的选择人先于事——找到合适的人不仅能把当前岗位的工作做得出色,更重要的是这人还能自动纠正错误,发现未列入岗位职责里面却要不得不做好的事,还能修正当下的方向,使得目前做的活是奔着企业战略的目标去,而非走歪了。要做好人员的选拔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想法和认知,还要从入选人员的个人知识、技能、工作成果、成就动机、沟通和协调能力等维度去入手,并且要采用全方位综合主位(不仅是上司,还可以是在工作中合作过的同事的评价),最终选出适合公司当下战略发展要求的人才,做出达标的业绩。

为什么要做好人员的选拔?——管理者的思想准备应摆在首位

在当下,优秀的员工意味着有出色的个人能力,交出不错的结果,但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何况一个优秀的人拿出的结果也总有限制,我们需要一群人去拿更好的目标,这个目标自然比个人单大独斗的要大得多。培养下属、提拔下属已经成为管理者的核心工作考核之一,意味着假如你没有这个动作,你很大可能被列为“当管理者不称职”——是害怕厉害的下属把你给取代了,还是太贪恋手上的权力?这样的管理者绩效会被打折扣,严重者会被调离原岗位,因为不胜任的人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负担,宁缺毋滥!

更重要的是,提拔下属只能当管理者了?这会不会导致竞争异常的激烈(管理者永远是少数)?做管理就更高人一等吗?

我们不应该在团队内部建立“唯管理者尊而其它卑”的风气,更应该把他平等化:无论你是往一线专家发展,还是往管理者上靠拢,两者应该平等而互相尊重,因为一个是专注于战略目标(事务性)实现,另一个是专注于在管理上立功,这两者对企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管理是一门专业,而技能专家也是一门专业,理应将其两者深度结合为企业经营作贡献。

你培养人优秀的人才,并提拔他们到合适的岗位上任职,也是在管理上立了大功;优秀的一线专家能完成定下来的目标,也是在为企业立功——在专业能力上强的人也让人信任和敬佩。

评估人员有哪些维度?

1.价值观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为了践行企业使命而提倡表现的行为,如果候选人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大部分相同,或者与管理人员的价值观大部分相同(毕竟管理者是接受过价值观考察通过),与管理者合拍,那么算过关。我们不仅要观察候选人所表达的,还要设置一些问题对其提问、收集他的一些行为证据来体现其价值观的真实度。

当选拔人员的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大部分相同时,能让工作效率更高效,降低内耗,同时能立马判断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能在不监督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执行;若提拔的人价值观不太相符,就算他过了考核期,长期在这企业文化环境中工作,对他来讲也难以长期忍受,最终离职告终,而你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2.成就动机

他不断地向困难挑战,他的成就动机到底是什么?

为了继续升级,挑战更高的目标,同时要自我实现——创办自己的公司

为了完成目标的升职加薪——高收入让他有干劲

为了做出样版业绩——跳槽时就有了谈判的筹码

这些动机都在激励着候选人向前进,我们要在平时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中发掘下属追求的赢是什么。

3.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有些下属只要把你的目标讲清楚,剩下的他就会去完成,交给你预期的结果。

有些下属则要你不仅要把目标讲清楚,还得把做事的方法讲清楚。

有些下属则要你把目标讲清楚,做事的方法讲到位,还得把关键的要点要素也提出来,甚至有必要时,帮他们在现场去解决。

以上的下属他们背后的不同在哪里?

知识储备、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的不同,你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向所有的下属布置任务,有些下属是需要你给指导、甚至在前期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做,让他们先完成一些小目标,找到自信心和一些方法,有正向的工作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做下去,然后你再慢慢地放手,让其独立做事。

毕竟你要提拔人时,你是想给他一个岗位的,那么就用这个岗位的知识要点、工作内容、工作议题这些抛出来,与其讨论怎样制定可行的计划、怎样做执行,通过定时的沟通了解这人的知识储备到哪个程度,能力变现又到哪个程度,自己再针对性地给予行为上的反馈(对事不对人)。

把以下情况都考虑进去:

有些人会说,但做得一般;

有些人不太会说,但会做;

有些人既会说,也会做;

你不可能全程监视他们的过程吧,但你可以关注于结果导向,通过定期反馈的结果来做出相应的行动:是没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技能欠缺、还是心理障碍、或者是知识欠缺原因导致的执行不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像提醒自己一样,提醒下属:不要只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不要只盯着眼下的一小块工作,我们有时要把自己从手上的工作抽离出来,发现自己的工作盲点、视野盲点在哪里。你是上司,你可以对下属提点,给他一些个人精进的指示,如果他能在你之前就提前做了,那么这下属的悟性是不错的,值得去栽培。

4.过去半年或1年内的工作结果;

企业不会无缘无故提拔一个没有立功的人,而这些工作成果,会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定性目标,另一种是定量目标。

定性目标考核相对会抽象一些,但对判别行为有一些简单的限定范围,例如下表:

定量目标则更容易理解,就是具体量化的工作结果产出,如下表:

定量目标考核更客观和具有可预见性,因为你可以把目标切分成多个小目标,只要小目标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那么大目标自然能达成,这时你要做的就是与下属定期沟通,了解工作进度,要是没达到预期,就共同讨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甚至去到现场去帮下属解决,从而有效地判定下属的能力、工作结果的含金量高不高。同时我们在评判预期目标时,应该还要衡量除了这个预定的目标外,有哪些是在执行中才发现、完成同样重要的目标,观察下属是否也执行到位了,如果没有,就得在职业化上打个折扣了——出色的人会自觉做到除了要求以外的要求。

作为上司,还要在时间(在哪个时间限时完成)、成本(人力物力、工具方法)、数量和质量(既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数量)这4个维度去评估他的工作结果,会满意吗?

5.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怎样?

你不可能一个完成所有的工作,呆在越大的公司,越需要沟通和协调的能力,为了保证他人是真心真意地去帮你。你先要学会沟通和表达,怎样说话会让人听得舒服且乐意帮你干活?因为协调时,你不能用权力去强压——这样的做出来的效果并不好,而在跨部门协作时,隔行与隔山,需要你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专业能力上的观点、甚至容易他们去试错,从而使他们对工作的认真度和完成度高,毕竟有包容、有尊重、有理解的团队能力会更高,这时你不仅要找到他的利益点,还得会做人,让大家沉浸在一个开放、包容、公平、有积极回报的氛围中干活,这就需要用到你不错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这下属做得怎样?身边与他合作过的同事,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除了直属上司的评价,人事部和更高级管理者对其的评价又是怎样?这些你都要做成问卷的形式拿到调查反馈,并且拓宽了评估下属的人群,争取客观而公正。

以上就是选拔下属要考察的各方面,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克服审判者的个人偏好:你会有自己的判断和喜好,那么导致有些人提出不同于你的观点和建议,你会认为他是在“与你作对”——实质我们要想想为什么我们自己内心排斥他提出的建议?是价值观上的排斥?还是自己陷入了自大的状态?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意味着你的观点不一定正确,而你应该要多听听他人讲什么,他们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评估,而不是一味地批驳他们,使得整个氛围变成一言堂,要是这样,以后说真话、提出不同建议的人会越来越少,以至于你很容易被人摸透你的偏好,用这个偏好来应付你——这没办法保持客观公平地选拔人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团队管理中,应该着重考察下属哪几方面,避免自己提拔到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