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皆是旅行。
我的2017年,没有所谓的休闲旅行,有的是思想的远足,灵魂的洗礼。
回望站在2016年的尾巴上充满疑惑和不解地眺望着未来的我,今天,我想对那个自己说:感谢你在2017年的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时至今日,我仍然十分清楚地记得,2016年末遭遇的职业“危机”。用“危机”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些点严重,但事业道路的发展,细微选择的差别都会导致想法和现实最终南辕北辙。
我的危机,来自于温水煮青蛙的舒适区陷阱。
想必和我一样工作多年的人都会有类似的体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流程熟记于心,遇到什么事,该怎么处理,基本上已经成为条件反射,比起刚开始少了很多挑战,舒适圈真的很舒适,完全无需花费多余的心力去学习新的东西。
渐渐的,我几乎忘记了那几年昼夜颠倒,加班加点,为了一个别人的梦想蓝图,而激情燃烧的岁月。忘记了,那几年的挑战给我带来的,仿佛坐上了火箭一样飞速成长的感觉。
不知不觉之间,万水千山已过。我在温水中时而享受波澜不惊岁月静美,时而挣扎于自我成长停滞不前。
终于有一天,有人突然对我说,你会的不过就是英语而已,语言它本身根本就不是一门专业,我要的是有专业的人。
有专业的人,学英语是一件很容易实现的目标。而会英语的人,想要在工作多年后从头开始踏入一门专业的门槛成为一个工程师,那不是100%不可能,而是99%的不可能。
由衷的感谢这个人,他的话令我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
不单单是作为一个职场人的价值,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个人的价值。
2017的第一天,我开始尝试回顾和定义自己的职业生涯,试图寻找一种人生规划的方向,但我失败了。
停止阅读习惯多年来,有价值的输入太少,日常输入都是来自信息爆炸时代的网络碎片化信息的冲击,在缺乏系统化知识和思维模型引导和整理的情况下,基本不具备输出的主观意识或者能力。
有时候,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和批评,也会成为一种压力和激励,正是在这样的神秘力量之下,我被迫走出了舒适区,开始进入学习区。
急切渴求获取知识,是我2017年初的状态。但是由于找不到具体的目标,反而像是一只没头的苍蝇,乱飞乱撞,想学的东西太多,却又急于求成,上半年整体处于焦虑状态。
所幸,从2016年底开始,我坚持每天早起和晚上收拾的时间听Podcast订阅号,往来办公室和餐厅的路上,听完《幸福课》《小狗钱钱》。休假的时候,相对比较放松,在爸妈喊早起去小公园锻炼的时候戴着耳机听完了《暗时间》,听了一部分《穷查理宝典》。坚持价值输入的那些日子,都过得十分的充实。
第二季度,我翻开了一本书,一本我很久之前就知道的书。为什么一直没看呢?原因很好笑,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太俗气,听上去就像是一个带点毒的励志鸡汤。
《富爸爸穷爸爸》-- 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我走上了三观尽毁,打烂了重组的颠覆认知之路。这本书为我塑造了一个初步的财务观和理财观。从此,工作和事业以及生活,在我眼里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关系。
今年开始订阅一年的公众号会员语音,对我的认知提升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不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我对知识的焦虑。
三季度,有好几个月都沉浸在完全的焦虑状态之中。所谓的学习很多时候都是浮于表面。
真正的转折点,应该是11月回到项目之后。
改变自己的主创张辉经常在强调,Ideas are cheap,我们应该行动起来。Stop consuming, start creating.
十年来放弃了很久的阅读习惯被各种微信微博朋友圈这些碎片化高刺激的信息获取方式所替代。
2017年我看完了13本书。数量不多,但是足以改变我的很多认知。从11月张辉的100天原创文章计划受到启发,我也开始了自己的输出。
坚持了三十多天,每天写作800字左右。与此同时,我无意中看到知乎一个专栏 --101个思维模型,从而开始学习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提到的跨学科思维模型。
11月到12月之间,学习了好几个思维模型。虽说,离真正的掌握可能还差着很远,但所思所得于我已经重于泰山。
可以说,2017年12月31日的我,和一年前的我,已经产生了质的区别。
感谢这一年中遇到的所有人和所有事。感恩帮助我爱护我和关心我的人,谨以这篇文字与你共勉。
2018我想和你们一起创造更大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