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余晖,岩寺塔的守望

“岩寺塔”又名“文峰塔”、“水口塔”,建于明嘉靖23年(公元1544年),从奠基到竣工整整15年完成。在明崇祯和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岩寺塔”系参照绍兴的“大禅寺塔”和南京的“报恩寺塔”式样建成,塔高二十五仞(一仞为八尺),为七层八面神龛塔。乾嘉年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有游塔的习惯,以取“登高”之意。

岩寺塔浸染着岁月的沧桑,像一位远离世俗的智者静观历史变迁,更像一位女子讲述着有关她的神话故事。古塔风流, 古韵悠悠,它在演绎着一个个动人故事的同时也在向人们述说着一幕幕难忘的历史。

“岩寺塔”为里人郑双溪先生(明正德甲戌进士,官至贵州右参政)倡建。据称:丰乐溪水顺流东注,非此不足以障也。以凤山台为砚,以文峰塔为笔,象征吾镇水口之高雅。建塔工艺精湛,名师巨匠来自苏州、无锡。

物资专人分赴外地采购,近到杭州,远至四川,选料相当讲究。仅塔心木一项,走访歙县全县山场,未获合适之材。后来辗转休宁、黟县,在渔亭大圣山方觅得一株,长十三丈,伐倒利用河道春汛流放,三年才运到岩寺,可见工程之浩大。为使塔顶坚固美观,资助人不惜血本带着师傅,搜集绍兴府大禅寺塔、南京报恩寺塔及泗州诸处塔图样,汲取众美,总而成之。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夕照余晖,岩寺塔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