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送端阳

文/牛妈

在我的家乡,端午不叫端午,叫端阳。

这一天,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女婿们得准备好各种好吃好喝的,送到老丈人家里去。

送的东西,也很讲究,有几样是必定要有的。

一是酒。也不需要什么好酒,街上纯正的粮食酒,几块钱一斤的,打上一壶就成了。

二是肉。赶早在市集上割上几刀五花肉,用细细的麻绳穿好,不用袋子装,直接拧在手上,一路拧到老丈人家去。

三是油条、“油登子”或“哈散”。油条不必说,大家都知道是啥,油登子和哈散,倒很稀有。我从家乡出来后,在外面就没吃到过。其实,它们和油条没太大区别。油登子几乎和油条一样,只不过油条是长的,它是圆的,且比油条更绵软。哈散则比油条细,也是一种面食,一条条跟拉面似的,像麻花一样拧在一起,过油炸得金黄酥脆,入口时“咯嘣咯嘣”响。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送端阳为何要送油条,而且一送至少二三十根(现在也没明白)。为了能买到那么多油条,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跑到集市上去(去晚了就没了)。买回来的油条,用个大塑料袋装着,时间一长,都软塌塌的了,根本没有刚出锅时好吃。扯一截放进嘴里,嚼得腮帮子疼。可是大家似乎都喜欢这种吃法,要的就是这个嚼劲儿!

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出产的桥米曾是明嘉靖皇帝御用的贡米,除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米饭,咸蛋、米酒、鳝鱼、蒸菜、野松菌,这些都是端午时节餐桌上会有的美味!

我在荷香鳝鱼黄里已经写过父母如何钓鳝鱼、下鳝鱼,也写了两道用鳝鱼做的美味:腌菜蟠龙鳝和老黄瓜炖鳝鱼。事实上,端午时节,我最爱的,还是粉蒸鳝鱼。

鳝鱼在桶里养上数日,待肚子里的脏水都吐干净了,端午那天,一条条捉出来,用棒槌和剪刀将它敲晕后开肠剖肚,将内脏掏出来清洗干净,再用棒槌一点点轻轻敲扁、敲松软,将中间一条脊骨取出,只留下鳝鱼肉,再用刀切成一节节的,裹上米粉、盐、豆瓣酱后,上木蒸笼大火蒸,蒸好出笼时,再淋上一点猪油,就成了馋死人的一道菜——粉蒸鳝鱼!

除了鳝鱼,还有野松菌,那可是比肉还鲜美的食物。我小时真把它当肉,每次要吃野松菌时,就会对着母亲喊:“肉!肉!”

这种野松菌只有端午时节才会有,走进山里,拨开地上厚厚的松针,就会发现肉肉的它们。

我小时最爱提着篮子和母亲一起上山采野松菌了。除了能收获一篮子美味的松菌,还能收获美味的端阳泡(野山莓)、野樱桃。如果有幸,还能捡到一窝野鸡蛋,逮到一只野兔。大山在端午时节也是丰盛而美好的!

在我的家乡,女儿女婿们用送端阳的方式来给父母送安康、送祝福,也用送端阳的方式,来表达对丰收最诚挚的祈盼和感念!

母亲去世后,我几乎年年端午都会回乡看老父亲,可惜,因疫情,今年不能回家为他送端阳了,只能在心里遥想着那些美味,祝福他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言乱语|送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