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妈妈煮的那碗面条。

01

说起乡愁,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余光中的诗《乡愁》。

实际上,这首诗表达的不是乡愁,而是乡思,这首诗的英文版本中,乡愁都被翻译成 homesickness ,中文就是乡思。诗人表达的是一种对祖国和故乡的思恋。

如今我们说起乡愁,大多是很美好的意象,绿水绕山的乡村原生风情,质朴悠久的人文历史,会被称为能留得住乡愁,其实应该说是留得住的向往之情——乡村风情及风貌。

然而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不断加速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城镇建设蓬勃发展,从小长大的故乡也许已经只是存在在记忆中了,而寄托我们的乡愁的家乡小吃的味道也许还在口中回味,这就是“舌尖上的乡愁”,用回忆中的味道承载我们对故乡的想念。

02

有人说:故乡是一碗热汤——鲜美、喷香;又有人说:故乡是一壶白酒——甘醇、浓烈;还有人说:故乡是一盘点心——香甜、可口。你呢?你记忆中的家乡是什么味道的?

记得以前学校举办过秋日祭中,各种美食小吃应接不暇:桂林的米粉、黄山的芙蓉糕、新疆羊肉串、广州点心、西安肉夹馍、黑龙江锅包肉、台湾牙签肉、武汉热干面、长沙臭豆腐、韩国鲫鱼饼、日本的寿司等等。


在这个活动上,大家都是先拉着好友去自己家乡的小吃摊位上,如数家珍的向好友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自己吃完一口,也不忘向朋友感慨一句:“这个远没有我家乡做的好吃、地道。”

离开家太久,想家变成了一件奢侈而遥远的事情。


03

前些天有人在朋友圈传了几张小时候看妈妈做面条的照片,评论点赞的很多,很多外出工作的人都说离开故乡后就再也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场景,再也没吃过妈妈做的面条。

突然想起刚实习的时候,我经常加班到深夜,拖着一身的疲惫从公司里走出来,整个人就跌进车水马龙的街道旁。

临近公司最繁华的地方,是淮河路步行街,但是在这样一个夏日的晚上,饥肠辘辘的人下了班,整条街却连一家能坐下来安心舒坦地吃个夜宵的地方都没有。

这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街头的馆子。穿着拖鞋短裤,吹着夏日的晚风,椅子凳子随意地摆在门口,菜单就在墙上挂着。热腾腾的胡辣汤或者是煎饼,配一瓶冰镇的可乐或者冰啤酒。老板忙起来的时候会直接让你自己去取饭,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跟你说一些家长里短。

突然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人的某些行为,有时候总是在有意或者无意地为之前的行为自赎。就像我们在故乡的时候,总向往外地的美食,而真正到了外地却留恋故乡的味道。

那时我才知道,虽然来的地方天南地北,有不一样的经历。但一样的是,我们都曾经在某个出门在外漂泊的时刻,格外想家。

04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有人开始把故乡的食材放到网络上,缩短了乡愁的距离,一件件快递也开始寄托乡愁。

很多源于农村的食材、小吃,依然有着自身独特的生产制作逻辑,城市无法复制。农村食材通过互联网上网进城,也是靠着在城市生活的农村人口碑相传。他们没有去乡间寻找乡土情怀,而是通过这样一种途径寻找慰藉。对故土的感情。

就在这一件件农村食材的快递中得以显现,故乡的文化也在做出的一道道美食中得以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愁,是妈妈煮的那碗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