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读法》:从司马迁的历史世界中,读懂三千年历史的大智慧

文/云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汉武帝之前近三千年的历史,被后世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沈从文评价其“重要处且常是三言两语即交代清楚毫不黏滞,而得到准确生动效果,所谓大手笔是也。”鲁迅则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要阅读这样一本历史和文学上的璀璨明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多达五十二万余字的文言文版本,相信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若读白话文,司马迁的精妙笔法,则是当下各种全译本、选译本所难以精准传达的。不但如此,我们不仅仅要从《史记》中读到历史上发生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还需要体悟到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和智慧,这样才是史书的正确打开方式,然而,这一点却是最难的,难在它非常考验读者的史学功底。对于初次阅读《史记》的读者来说,一本好的导读作品,对于读懂、读深、读透《史记》,尤为重要。

《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杨照著,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就是这样一本佳作。在《史记的读法》中,作家杨照使用历史典籍常见的“文学式读法”,通过细读《史记》文本去接近作者司马迁本人,揭示司马迁复杂、精密的心灵,让远古文字鲜活呈现,并对当下有所映照。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探讨了为什么读,以及用什么方式读《史记》的问题。

一、以“历史式读法”解释《史记》中的历史

作者指出,历史不是一堆“What”,重要的是“How and Why”。当我们以这样的视野和方式去整理丰富庞杂的史实,就会对人类行为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碰触到普遍的人类经验,真正做到以古鉴今,让历史对当下现实有所帮助。所以,杨照更加提倡用“历史式读法”来阅读《史记》,通过还原历史上重大人物事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脉络,解读原由,复活历史场景,探析司马迁要告诉世人的历史经验。

因此,我们今天读《史记》,需要摈弃侧重历史事实的观念,要学习如何解释历史,了解人的行为是受什么动机、心理和观念影响的,以及这些行为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比如,读楚汉相争时,如果把《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联系起来一起读,对比项羽和刘邦的性格,我们会发现,项羽凭借在战场上的武勇,得到了西楚霸王这样称霸天下的极大权力。可是,他的个性、思想、所作所为,又不能帮他守住这样的权力,一次次地错失巩固权力的机会,尤其是鸿门宴上的犹豫不决,放走了刘邦,这是项羽个性中最大的悲剧所在。读这一段历史,不得不感慨性格对于命运的决定作用。

二、从司马迁的历史态度中寻找读懂《史记》的钥匙

司马迁出身史官世家。“司马氏世典周史”,司马家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周宣王的时候,其职责是记录周代的历史,到了司马迁和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期担任的都是太史令。正是继承了这种可能已经传承了近千年的家世传统,司马迁写作《史记》就不是为写书而写书,而是受一种责无旁贷的史家使命所驱使的。特别是其父司马谈因汉武帝封禅泰山而死,他留给司马迁继续完成的使命,就是要写出汉武帝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封禅这个事件从历史上又该如何看待。

所以,在“李陵之祸”中触怒了汉武帝的司马迁,最终在考量之后,没有选择有尊严地死去,而是接受宫刑苟活下来,被迫放弃了父亲留给他的太史令,进到内朝去当中书令,去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事情。进入内朝后司马迁很受赏识,益州刺史任安就写了一封信给他,指责他发达后忘记了老朋友。但司马迁一直没有回复,直到两年后任安获了死罪,司马迁才回信为自己做最后的辩解。

在这篇著名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进行了具有历史性感染力的理想告白:自己受了最深的屈辱去宫中服侍皇帝,不是为了获得权力,而是他必须要把《史记》写完。尽管内心怀着强烈的悲愤与羞辱,司马迁都一定要完成《史记》,最重要的理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是司马迁的“史识”,是他衡量历史轻重厚薄、取舍历史素材的标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史家的担当和野心。了解这一点,非常有助于我们读懂《史记》。

三、《史记》中的智慧

“究天人之际”,就是把天的部分和人的部分彻底隔开,只有这样,我们在人事上的判断才不会受到干扰。比如,秦并不是一个好的国家,但它毕竟最后统一了天下;刘邦一生中有太多的理由失败,但是他竟然也没有失败,单纯从人事的道理看,这些事本不应该发生,是没办法解释的。司马迁认为这里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神秘东西,他将其评断为“岂非天哉”。如果穷尽人事的道理仍然无法解释,那就叫“天”。所以,读《史记》首先要区分出命运与人的意志,在历史里要看到更加庞大或长远的模式。

其次,作者指出,超越历史表面的变化,探究历史背后的通则,即什么样的人,碰到什么样的状况,依照什么样的信念,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因而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才叫作“通古今之变”

而历史没有标准答案,不一样的人看历史会有不一样的评断,史书在历史记录与探究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挖掘出一些智慧,让读者可以通过对历史的理解与思考加以吸收。正是在铺陈这种智慧的时候,才需要“成一家之言”,这也正是司马迁的非常之志

在《史记的读法》中,作者将《史记》一百三十篇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五大部分打乱顺序,重新归类为权力与命运、超前与缺憾、司马迁的英雄们、如何为官、被遗忘的智者五个部分,通过同类对比,凸显司马迁在精微文字差别中的真实用意。通过作者的细致解读,我们可以体会到司马迁笔下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一个个选择的逻辑和后果,而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出重要的选择,正是我们应该向历史学习的大智慧。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云海书评”,欢迎订阅)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记的读法》:从司马迁的历史世界中,读懂三千年历史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