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民主的形成

作为美国第一位科学院院士的社会学家,尼斯贝特的文化心理学专著《思维的版图》在中西思维差异研究领域可谓家喻户晓。

书中尼斯贝特教授通过丰富的历史和哲学史实资料,论证了中西方思维差异原因。在他看来,适宜农耕发展的地理环境构成的古代中国社会生态,孕育了农业经济和君主专制社会;而适于狩猎和捕鱼的地理环境,则促成了商业经济和城邦社会的出现。在农业经济时代,中国百姓必须与邻里和睦相处,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环境和关系的关注 ,形成了东方哲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运动、联系的;而欧洲的经济 、社会行为和政治生活不会过分受到与他人关系的束缚 ,使古希腊人十分关注物体以及其属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方哲学,认为物体是永恒、静止、孤立。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熊猫、香蕉、猴子的分类问题,东方人更容易将熊猫分为一类,猴子和香蕉分为一类;而西方人则更喜欢将熊猫和猴子归为一类,香蕉单独设为一类。

尼斯贝特更多关注文化思维差异的形成原因,关于为什么中国容易形成中央极权?而欧洲文明则容易产生民主?作者似乎也只是浅尝辄止,似乎中国地理环境适宜农业,而农业多集体劳动,适于权威管理有关,而西方人在狩猎和捕鱼过程中,进而以商业谋生,流动性大,人力资本含量高,权威管理难度较大,所以比较容易产生民主机制。是否真的是如此,作者也没有给出完全肯定的答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文化心理学研究偏向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视角下的考察论证,对于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细节多有忽略,所以,在文化思维差异上的演变过程缺少探究,很多问题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最近阅读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作者:约翰·赫斯特)对于上述缺憾有了较好补充,虽然作者并没有用文化心理学理论来分析,更多的是阐释历史,但是仔细思之,还是很有启发的。

结合尼斯贝特的研究理论,结合《你一定爱都的极简欧洲史》内容,便很容易明白欧洲民主文明的形成过程及原因了。

历史上的古希腊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国家,更像一个松散的联邦体,或者说是松散部落的联盟,捕猎文明孕育了斯巴达,经商则孕育了雅典,二者结合的松散联邦难免有冲突,冲突的解决方式除了武力便是协商,这是这种协商方式形成了最初的民主。而在后期的欧洲发展中,古希腊文明不断渗透延续,经过包括文艺复兴运动在内的文化运动,使得古希腊文明影响至绝大多数欧洲。而与此同时,另外一种文明也介入,并导致了民主从贵族走向大众,这就是宗教冲突,宗教冲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宗教间的冲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新教改革运动使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另外一种是宗教与皇权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在罗马帝国时期特别普遍,究竟是皇帝臣服于教皇呢?还是教皇听命于皇帝呢?双方斗得不可开交,这种斗争一方面导致了各贵族侯爵站到不同队伍,进而独立分化,使统一的罗马帝国不断分裂,形成今天欧洲版图上国家遍布的状态;另一方面教皇和皇帝相互发动战争,导致他们不得不大量雇佣普通百姓参战,百姓在雇佣过程里就会像墙头草一样,哪一方给予的待遇丰厚便偏向于哪一方,进而使得皇权和教皇权利不断削弱,民众对于民主权益的参与度不断增加。

你可能感兴趣的:(欧洲民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