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龙猫》观后感

龙猫国内宣传海报.jpg

       宫崎骏的作品《龙猫》最早于1988年在日本上映,那个时候的我还只刚上幼儿园,并且受限于当时的条件,肯定是无法看到的。宫崎骏先生的其他作品我也是后来上大学以后陆续通过网络才有幸看到,包括《哈尔的移动城堡》、《天空之城》、《千与千寻》等等有名的作品。当时的我深深的为他的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但《龙猫》一直没有机会观看。这次国内上映电影版,我一直想去看看。正好今天有空,带着我儿子一起圆了自己的一个愿望。第一次上映时候我比现在的儿子还要小,这次和我儿子一起去看这部动画片,还挺有意思。

       80年代的电影中出现的很多物品现在都很难见到了,但对于我却带来很多回忆。整个故事情节还是很温馨的,没有出现不好的结局,我儿子看的也是津津有味。作为一个父亲,并且深深为儿子教育感到头疼的我,对电影中两个小姐妹的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方式感到印象深刻,也有了很多感悟。 电影中小月告诉爸爸,别人说他们的房子是鬼屋,还有奇怪的东西。爸爸听了,并没有呵斥小月,而是很兴奋的说:"是吗?我也一直想看看鬼长什么样子呢?"。看见爸爸兴奋的样子,小月和小梅也变得不再害怕,而是同样兴奋和期待了。想想自己平时生活中,当儿子问及一些奇怪的话题,或者不好的事情,自己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阻止,比如说:"不要乱说"、“别瞎讲”等等。相比之下,电影中的家庭教育要显得高明很多。另外一个情节也让我印象深刻。当最小的小女儿小梅第一次遇到龙猫以后,再想带姐姐和爸爸到大树洞中去找寻龙猫,却怎么也找不到的时候,小梅显得非常沮丧,并且说:"我没有说谎"。这时候爸爸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没有觉得小梅在说谎,相反是小梅有好运气,才能看到龙猫呢。",并带两姐妹去和大树“打招呼”,"一起鞠躬"。这些行为在我看来,都是非常好的"陪伴式教育"典范,和我经常看见的“说教式教育”是俨然不同的,在现实中要能坚持做到这点,其实很难。在与儿子的日常相处中,我其实也有注意这点,但总觉得还做的不够彻底,甚至有时候也会为情绪所左右。这次的电影内容虽然是80年代的大背景,但放到今天来观看,我依然能感受到亲情(爸爸和两姐妹)、友情(两姐妹和婆婆、两姐妹和龙猫、小月和康泰)、甚至是爱情(爸爸和妈妈)的难能可贵。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以身作则”,在以后的教育之路上,作为父亲的角色,电影中“爸爸”的角色有很多我需要学习的地方。相信我也会成为儿子最好的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龙猫》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