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送1000块的礼物,谈成10万元的单子?
我被生财有术社群里的这篇帖子吸引了,这位圈友是做销售的,刚加入社群就分享关于如何送礼的心得体会,确实是属于干货,后面好多评论讨论。
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送礼是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比较讲究人情世故的中国人这一生必须得去琢磨的学问。
这篇帖子正好切中了大家的痛点:作为中国人,会送礼,懂送礼,是一门大家都不太愿意学,但是必须要学会的艺术。
— 1 —
这篇帖子首先打破大家对于送礼的认知,很多人不屑于送礼,觉得送礼是拍马屁、行贿。
但是送礼并不代表要去贿赂,而是搞好关系,目的其实就是让客户更多了解你,给你更多的机会,有人说送礼和贿赂的关系是什么?其实一个就是我挣10万块钱,我分你五万没有这个,你不能做。这样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真正的送礼而非贿赂是要拿出1%或者1‰,送出恰到好处的东西,感受到你会办事会来事就可以了。
那么,送什么好?
这位圈友的分享很有意思,也很具有代表性。
如果客户是45岁以上的,无论是男女,推荐送宗萨仁波切的书,目前有两本书比较合适,一个是《正见》,一个是《八万四千万问》。
如果客户有孩子,而就非常建议送一本书叫做《洛克菲勒写给孩子38封信》。
送书只是表象,送书只占10%,剩下的90%是来源于怎么样跟对方沟通,这个书的价值在哪里?重点是要配合一段切中人心的话术,客户大概率就能收下,琢磨送书的时候说什么才是关键所在。
除了话术,诚意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客户也反赠书籍,务必认真真看完写下读书笔记,再和客户交流,一来一往,两人的距离就通过书籍拉近了。
— 2 —
送礼是长期主义的事情。
有人把送礼当这件事当成长期主义在践行,一送送十年,以十年为时间跨度计算,很大方地送,花钱不眨眼,不求回报,无差别对待。
彪悍一只猫的社群也分享过送礼的主题,并抛给大家一个问题:绝大部分人在一年中受到别人给你快递3次礼物的,有几个人?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没有。
如果你给某个人一年送3次礼物,哪怕是小礼物,你也很可能成为对方朋友圈中唯一一个一年给他送如此多礼物的人,让人印象深刻。
最近大红大紫的豪车毒创始人老纪,维护客户关系也是很到位,就是通过送礼。
所有的客户,每年在端午、中秋、圣诞、春节,以及客户生日时,都会收到不同的礼物,这么多年以来,礼物不停更换。
但是有几样礼品是固定的,端午是他父母亲自参与包的粽子礼盒,中秋节是书画家的书画作品,落款为客户惠存。春节是书法家的春联,以及为客户写好名字的红包。
另外的节日中,还可能随机送上别的精美礼物。
即使客户入狱了,也照送不误。
— 3 —
有本书叫《賭客信條:一門源自賭博的科學》,其中也有讲到送礼的核心观点是:宁送鸡首,不送牛后。送1000块的手机,还不如送1000块的口红。很多送礼高手都很留意那些很有高级感的小玩意。
送人想要的,但他并不想说出来的。
这点不得不提晚清名臣、官场老炮曾国藩,花费重金买到了一柄唐伯虎的香妃竹扇。这是一件珍品,曾国藩决定将其送给嗜好收藏古字画的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此人掌控升迁大权。
当其他人都直接送钱的时候,曾国藩却通过送收藏品的形式,既能打消了行贿的顾虑,又能投其所好拉近关系。
送礼不能让对方2选1或者N选1,因为只能选1个礼物,会有失落感,感觉上会失去了其他的礼物。
送礼给朋友也可以提前告知,让对方充满期待,这种过程也是充实和快乐的,能够使送礼的价值延长,将欢喜最大化。
我朋友云哥和大米在刚结婚时,有一天云哥突然跟大米说,我会送你一个故乡,那是一个好玩的故乡。
后来,搞王云哥不仅带大米回到故乡,也带了一大帮有趣的朋友回去,并策划组织了很多好玩的活动,欢度过了很多深植记忆的黄金时刻!
我收到过特别的礼物是一场英超包厢的球票,印象很深刻,体验很特别。
我也给别人送过比赛和演唱会门票。
王菲前些年复出开演唱会,一开始预售,所有开放销售的门票即在 32 秒内被抢光。抢到一张,至少翻三倍,而且线上直接交易,一百人跪求。
除了歌迷们,还有很多人抢票买票的目的并不是去看王菲,而是送礼。
高价票作为礼物送给客户,倍有面子,给客户送演出票有档次,票价越高越体面!
演出不仅仅是一个生意,它是一个交易入口,一个社会化营销场景,一个自带流量的IP。
无论是比赛,还是演出,还有各种人类大型活动,所有的内场门票,实际上是一张社交货币,拿着这张门票送礼,有里又有面,远远超越几千几万所能衡量的社会溢价。
繁复、变化的礼尚往来中,包含着世事变化,包含着人情世故。
送礼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也是体现人情世故的社会哲学。
来都来了,不如关注下
这个有你好看的公号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