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
唐浩明
65个想法
戒烟
圈点哪本书哪一章写清楚了的
>圈《汉书》《冯奉世传》、《宣元六王传》、《匡衡张禹孔光传》
聪明日减,学业无成
喜欢拜访是老派文人的习惯,吴宓日记也有反映,现在则是微信电话的天下了。
>。因走蔡春帆处、仙处、少鹤处。
我已经一世半了。
>三十年为一世。吾生以辛未十月十一日,今一世矣。
研幾工夫最要紧
对书中怪谈有记录。
>杨朴庵论《四书》文有诞言。
>> “研幾”工夫最要紧
要谨记之。
>倭仁对曾氏说,人心善与恶的幾微,与国家治与乱的幾微是相通的,道理是一样的。人在恶念初萌时不能遏制,则有可能酿成罪恶行为的发生;国家若不能在动荡征兆出现时予以制止,则有可能爆发大动乱、大灾难
静坐
>>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
因紧张而霸蛮。我经常有这种情况。
>正常秩序就是自然状态,不必做作克制,更不要紧张霸蛮。
诤友陈源兖
态度也要自省
>与同人言多尖颖,故态全未改也。
我这个毛病也深沉。
>。岱云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着怠慢之气,真切中膏肓也。
>> 我处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须步步留心。
倭仁读过曾氏的日记
我读书屡屡有此毛病
>早起,读《咸卦》,较前日略入,心仍不静
表面谦虚,骨子里怠慢。
>“敬”的反面就是“慢”。看来,对人怠慢是曾氏一个很突出的缺点。
>> 敬”也难以自觉做到,需要一段时期的强力逼迫,然后才可以达到内和外敬的圆通境地。这是对曾氏的委婉开导。
>> 我们还可以从倭仁的批语中看出,曾氏的日记是在朋友圈中被传阅的。
>> 我们可知,在曾氏当年那个朋友圈中,彼此的日记是互相看的,而且可以把自己阅后的意见直截写在别人的日记上。须知他们是倡导诚、倡导敬的,是要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坦露出来的。
愿终身私淑孟子
>> 早起,高诵养气章,似有所会,愿终身私淑孟子。
>> 作字能给他的心灵带来乐趣!
力惩简慢
>> 我们终于知道曾氏“怠慢”的具体内容了,那就是不主动去走访朋友。
不拜又陷入怠慢,败又陷于巧言令色,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左右为难的事情。
>曾氏又感觉到自己已走进巧言令色一途,心里增添新的不安。这真是左也为难,右也为难。
打破患得患失关
干扰
>即有俗事来扰,心亦随之而驰。
>> 果能据德依仁,即使游心于诗字杂艺,亦无在不可静心养气。
表扬驱动,批评厌恶
>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
吴宓日记和曾对照着读,甚是有趣
>若不打破患得患失这一关,则一切学问才智,都不过为欺世盗名而已。
与友有隙反躬自省
>> 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
>> 。两日全未看书,且处处不自检点,虽应酬稍繁,实由自新之志不痛切,故不觉放松耳
吴可能此端弱矣
>向别人,自己是无辜的。但圣贤的教导却是要多作自我检讨,
言物行恒,诚身之道
>> 余病根在无恒,故家内琐事,今日立条例,明日仍散漫,下人无常规可循,
>> :一是要言之有物,二是要行之有恒。
此我之大病。
>一个人能做到“主一”,则可以养得“心静气恬”、“天机活泼”。
>> 不恬静是因为情绪浮躁,不活泼是因为胸臆堵塞,但为什么浮躁、堵塞呢?最大的原因来自于欲望太多。
相疑由于自矜
心勿生疑妒。
>凡睽起于相疑,相疑由于自矜。
>> 凡睽起于相疑,相疑由于自矜。
为人好名可耻
>> 。记《茶余偶谈》一则。
交游好命好利,似乎能看透。
>又每日游思,多半是要人说好。为人好名,可耻!而好名之意,又自谓比他人高一层,此名心之症结于隐微者深也。何时能拔此根株?
一心想名位,退休后谁会在乎。
>做事时老想得名,这本身就是不诚了,不主一了,事情也就会做不好,更难做到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地步。
>> 做事时老想得名,这本身就是不诚了,不主一了,事情也就会做不好,更难做到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地步。
再次戒烟
>> 为了一时的快乐,可以不顾一生的祸患,正所谓饮鸩止渴。
父亲的教导
不好节
>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
以日记修身可获好评
>> 看来只是好名,好作诗,名心也。
>在曾氏时代,至少在京师官场士林中,一个人若严格按圣贤教导修身,并以日记这种方式来慎独,则有可能获得主流社会的好评。这篇日记透露了这个消息。
>> 在曾氏时代,至少在京师官场士林中,一个人若严格按圣贤教导修身,并以日记这种方式来慎独,则有可能获得主流社会的好评。这篇日记透露了这个消息。
最是静字功夫要紧
坚持没有空隙,纯而又纯最难
>无间最难,圣人之纯亦不已,颜子之“三月不违”,此不易学,即“日月之至”
>> 在静字上有功夫,所以他能做到心不为外物所动。
>> 自己平时有容易愤怒、发起脾气来不顾一切的毛病,偏向于刚恶;而细究自身的习性,则是好动而不好静。
戒烟后的痛苦
有时候要对照反思一下。若陌生人见面过于客套,反而内心有潜台词。
>“格外亲切”,实际上也是对心里“简慢”的一种平衡。
徇外为人无益
>>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 徇外为人,大致有这样一些表征:好表现、自欺欺人、虚骄、趋时等等。
>> 细细揣摸,这种毛病的要害,在于为讨好外物而不知不觉地丧失了自我。
节点任务可能川成很多事情。
>只能不断地趋时跟风,不断地放弃自我,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圆滑的平庸的世俗人。这种人活得也许潇洒自在,但既无长技,也无真才实学,实际上一点价值都没有。
修身三件事:谨言、修容、静坐
>> 一是要安静到极点,只有到了极点,才能体会到人性中最本源的仁爱之心。
以冯树堂为镜
我经常为了读完书而读完。
>意欲急读完《易经》,遂草草读过,全无所得,不知此心忙着甚么,
>> 意欲急读完《易经》,遂草草读过,全无所得,不知此心忙着甚么,
一日四省
我隔天写日记往往有此感受。
>。昨日心境已记不清切,
在应酬游戏中过了一天
>> 曾氏提出“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的用人原则,自己平时也尽量做到节制言语。
可爱的文学青年,可丑的名心大动
年青时时常有这种冲动。
>曾氏真是一个可爱的热血沸腾的文学青年
>> 曾氏真是一个可爱的热血沸腾的文学青年
感悟至静之境
此静坐感受真实描写
>细思神明则如日之升,身静则如鼎之镇,此二语可守者也。惟心到静极时,所谓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毕竟未体验出真境来。意者只是闭藏之极,逗出一点生意来,如冬至一阳初动时乎?
>> 我辈求静,欲异乎禅氏入定冥然罔觉之旨,其必验之此心,有所谓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庶可谓之静极,可谓之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也。不然,深闭固拒,心如死灰,自以为静,而生理或几乎息矣,况乎其并不能静也。
至虚即至诚
做事接物的最高境界。
>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
>> 心中不要存在另物,才能做到真实,而真实就是不欺蒙。
>> 人之所欺蒙别人,是心中存着另一个不能告人的私物,于是便以说假话来应对。如果心中不存有另物,又何必如此呢?
涤旧生新
这种强烈的自我批评意识非常人能做到。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务求息息静极,使此生意不息,庶可补救万一
基础不牢小毛病不断,日积月累,可能成为阻碍一个人有大成就的重要因素。
>大成功的曾氏,其坚实的基础恰恰就是夯牢于这段时期。不要说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曾氏还是慢慢戒掉了一些不好的习性,如吃烟,如晏起,如爱夸夸其谈等等,即便什么毛病都没有去掉,修身的意义也不可低估。
>> 大成功的曾氏,其坚实的基础恰恰就是夯牢于这段时期。不要说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曾氏还是慢慢戒掉了一些不好的习性,如吃烟,如晏起,如爱夸夸其谈等等,即便什么毛病都没有去掉,修身的意义也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