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析第六十六章:不争之争。处世治商底层认知系列

【注释】

[1]上民:把自己摆在百姓之上,寓意为统治百姓。[2]重:重负,负担。

【译文】

  大江大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所汇住的地方,是因为它居于百川之下,所以才能成为千百河谷的统帅。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心口一致地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成为人民的表率,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人虽然地位高于人民,但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但人民并不感到有妨碍。因此天下人都乐于拥戴他而不会感到讨厌。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赢得了他。

【解析】

要心口一致的善下,行为上做到善下,更要在内心深深的认可善下。谦虚使人进步,是因为谦则不满,不满则可装,当再次装有新的进来,我们不光要舍离掉原有的一部分,更要将自我这个容器扩大,并使自己有足够的韧劲。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源于内心的知足,更是源于对万物顺其自然的认可,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包容。当我自己是大海的时候,还需要去争夺清晨小草滴下的露珠吗?不争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积极进取,而是要在顺应自然万物德性的同时,努力创造再反哺万物,帮助万物顺应自己的德性。

  当我们在随心、随性的时候都能居下、善下、不争时,我们则成了“王”。王是一个概念,是天、地、人统一相互贯通的契合,也是人与人,人与世界所能达到最和谐的至高境界。能成为“王”的人拥有天德、地德、人德。每一个生命都有成为“王”的特质,所以,你是“王”,我也是“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李哲同学”。

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部分图片与文字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站内联系作者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解析第六十六章:不争之争。处世治商底层认知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