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申博」从物理到运筹

卫星公粽号:PhDPlanet  官微ID:phdplanet_cs2

原文链接:「跨专业申博」从物理到运筹

常常有同学问“读了那么多年书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申请博士的时候可不可以转专业,怎么跨专业申请博士呢”这个问题,今天双手献出我们星球团的跨专业大神的跨专业申博经历,以及他从丰富的申请经历中悟出的种种跨越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运筹学,跨越欧洲,亚洲和北美的博士申请规律。小编采完稿子还想拉着大神再聊一宿,你们看完有没有来找大神帮助你申请海外博士的冲动呢~有的话,就来吧!

本期嘉宾 |  Ross

本科:复旦大学,物理学

博士: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在读)

        Operation Research & Public Policy

PS:目前已成为PhD Planet博士顾问

#  PART 1. 本科直博,从法国到美国  #

我在本科读物理学,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机会较少,这个专业在业界的应用性似乎也不是很强,加上我自身更倾向于继续做学术,所以希望申请一个博士深造,积累技能,等博士毕业后再考虑进业界还是学术界。本科物理学专业的学习使我打下了较好的数理基础,因此博士申请能选择的专业范围较广,经过考虑后我选择转专业读商学的博士。

大四的时候,我曾在耶鲁大学做过半年交换生,北美浓厚的学术氛围令我憧憬,所以最初申请过美国的商学院,也进入了面试阶段,但由于是本科直申博士,又跨了专业,所以申请难度较大,最后没能拿到offer,只有法国的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接受了我,因此我去法国呆了半年。

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口碑好,毕业生就业率也不错,但是它们的优势是硕士项目,博士项目比较年轻,虽然这半年我接触了很多硕博研究生层面的课程,收获不少,但是对比以往在耶鲁大学的学习体验,依然更向往北美的大学。

所以,距上次申请结束的三四个月后

我选择了

再次申请美国商学院及运筹学相关的博士

我原来的计划是春季和秋季都申请一次,但是春季开学的学校数量不多,我只申请了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以下简称CMU)一个学校,想等到秋季再将其他意向学校都好好申请一遍,意料之外的我拿到了CMU的offer,对学校和专业都很满意,因此就放弃秋季申请,也放弃了法国的学业,直接春季入学了CMU。

从我的经历看,欧洲和北美的读博理念不太一样。欧洲读博的节奏一般比较缓慢,学术压力相对较小,如果有同学的理想不是非进学术界不可的话,去欧洲读博不错,该学的知识和技能也都能学到,而且生活质量相对更高一些;北美的压力和强度都更大一些,要求也很明确,比如每一年要做什么,要发多少文章等等,节奏快而紧凑,建议未来想留在学术界发展可以考虑来北美读博。

#  PART 2. 简历是门面,第一时间展示自我  #

我申博准备的材料包括托福、GRE、推荐信等常规材料。综排高的学校对标准化考试比较看重,比如托福要105+,GRE325+等,但是工科博士的招生中导师权力较大,所以对托福和GRE的要求并不是绝对的;而商学院的申请是系统根据这些标准化考试先筛选一批,这种情况下,如果托福和GRE成绩不好,那可能机会就少了。商学院对英语成绩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欧洲,香港等地申博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研究计划,但美国的博士申请并不一定需要这份材料。我申过欧洲、澳洲、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博士,一般来说就是套磁时先发一份简历,如果对方导师感兴趣,就会回复说“能不能将你的RP发给我看一下”,如果对方导师不感兴趣,那RP等剩余的材料他也不会要求看。

所以在众多的材料之中,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拥有一份漂亮的简历。

无论是套磁还是网申,简历都是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即使是所有的材料同时发送,对方也会先看最直观的简历。大多数导师给我的印象是,如果不是特别感兴趣,他们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一个个去看申请人的个人陈述,写作样本,成绩单等附加材料。如果简历能够清楚地列出自己的优势项目,打动录取委员会或导师,他们才会去看那么多其他的材料。

准备一份吸引人的简历是博士申请的第一步。

#  PART 3. 绩点决定上限,科研能力也关键  #

申博时本科绩点非常重要。北美学校相信本科绩点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学术能力,所以这几年越来越多学校倾向于招收优秀的本科生直接读博士,而且反馈的效果也确实不错。如果本科绩点不好,当然可以通过其他材料来弥补,但是很多名校就非常难进。

整体来说,本科绩点决定了申请的学校上限。

# 如果权衡申请条件和申请学校 #

不错的绩点+较强的科研经历+较高的英语成绩=可以挑战HYPS(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超强名校;

一般的绩点+不错的科研经历+不错的英语成绩=可以申请综排TOP 50的学校,比如UCLA ,CMU;

不理想的绩点+较强的科研经历+一般的英语成绩=可以尝试综排50-100的学校,比如很多研究型的公立大学也很不错。

# 博士申请的侧重点也要分专业看 #

工科:

GPA和科研经历>标准化考试和推荐信>PS

商科:

GPA,英语成绩和推荐信>研究经历

对博士任何学科来说,推荐信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材料,而这一点在商科体现的更加明显,所以申请商科的同学一定要好好找两三个业界能力强、又熟悉你的推荐人。

其实我的本科绩点并不是最好的,但是母校复旦大学声誉还不错,使得很多导师愿意给我面试的机会。当然,这不是说“本科院校有多重要”这样绝对的说法,但是有过在好的学校学习的经历对申请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再举个例子,比如我本科时在耶鲁交换过半年,虽然做的研究和我申请的学科没关系,但是学校比较好,别人进一步了解我的兴趣也就大了。

是否发表过论文是比较直观体现科研能力的。如果是本科生申请博士,若是有较好的论文发表经历(如果是比较一般的论文就不要写在简历上,简历一定要展示最好的方面),对申请是非常大的加分项,但是如果没有也没关系,通过其他科研经历弥补,比如说跟着老师做过一些科研项目,参与过一些科研小组,哪怕这些科研最后没有结果,你在这些项目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也是一种科研经历。

如果是研究生申请博士,最好有一两篇发表过的论文,但是很多授课型硕士也不一定有机会发表论文,这种情况下,就要好好考虑如何在申请时证明你有这样一个博士科研的能力。

#  PART 4. 博士套磁很重要,奖学金有学科差异  #

我现在的老师曾透露,一般学校的常规网申流程,都是先由专门的录取审核人员根据院系规定的条件筛选出第一批,比如一百多个人里拣选三四十个申请人,然后根据他们具体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再分配到导师的手里做进一步筛选。真正能被导师看到的申请人也许只有一小部分。

如果能通过优秀的套磁让老师了解你的背景,或者只是知道你的存在,对你的申请自然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套磁是博士申请阶段非常重要的一步。

至于如何能通过套磁得到老师的认可,无论是同领域还是跨领域的博士套磁,我认为个人良好的学术背景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曾经在研究领域取得过非常不错的成绩的经历,对导师来说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我也曾经申请过工科(比如Electrical Engineering,Computer Engineering)的博士,套磁非常有效果。这类学科基本上以套磁为主,只要导师点头就能录取。

商科和工科的录取系统非常不一样,比如我申请的法国商学院和现在的商学院,都是提交网申,由老师找学生的。商科的申请是,即使老师很喜欢你,录取委员会不接受你也无法拿到offer。

商学院的funding一般都由学院出的,而工学院一般是导师出钱招生,这个也是比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北美博士的奖学金都需要面试,商学院的面试官一般是学院分配的面试官,工学院的面试官就是未来的老板。

据我了解,申请北美大学的博士项目时,系统基本都会默认自动勾选申请奖学金,如果能够拿到offer一般就是会提供奖学金。除非有些特例,学院或导师funding不够,就会发邮件告知申请人“可以申请额外的奖学金比如CSC“。而澳洲一些学校国际生的学费和生活补贴两块奖学金是分开的,所以申请博士时需要同时申请两个奖学金。

当然,也有自费读博的情况,但是北美的博士项目时间长,学费也不便宜,所以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情况存在于一些州的公立大学中,因为这些学校资金可能不是很多,但研究质量不错,学费也不像私立大学那么贵,所以会招收一些自费博士生。对比之下,学制比较短的英国存在更多自费读博的情况。


#  PART 5. 时间规划要明智,申请定位要合理  #

很多同学在准备申请的时候比较焦虑,看着时间一点一点流失,PS也没写好,RP也没准备好。我当时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当我现在再回看那段时间发现,如果申请的时候有一个人在旁边辅导,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

所有的材料都只有一个限制,就是网申截止日期,只要在DDL之前搞定就没有问题。唯独不适合网申后再去调整的,可能就数托福和GRE,因为考试准备时间加上等待成绩的时间合起来并不短 ,所以我建议大家尽早把标准化成绩考到最好。

如果要申请次年秋季入学的同学,一定要在当年的9-10月份之前先保证自己的GPA,以及考到一个漂亮的托福、GRE成绩,把这些硬件条件准备好;10-11月中旬,可以先花一两周重点制作一个吸引人的简历,接着就可以开始套磁了,一边套磁一边开始写自己的PS和RP,并在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修改这些文书材料。12中旬左右是很多学校的DDL,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准备好的东西提交网申了。

前面所有提到的材料和过程当然都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最最重要的,还是要非常了解自己的条件,对申请目标有一个非常适合的定位。

我非常理解大家都想去好学校的心态,都想冲一冲挑战自我,但是一味追求排名而忽略自己与学校和专业的契合度,是比较盲目的选择。只有定位准了,再去选择8-10所,甚至10-15所符合自己实力的学校,才能保证申请的成功率。

从准备博士申请到拿到offer的时间并没有一个标准,战线一般都比较长,比如说10月份提交网申,正式的结果要到次年的4月份才出,有小半年的时间。也有比较幸运的一两周收到老师的答复,那申请的整个过程估计一个月内就能结束。

#  PART 6. 总结  #

我是跨专业申请博士的,能够申到满意的offer要归功于半年的法国商学院的学习,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让老师能够看到我虽然是转专业,但是对自己要学习的东西有不错的了解,也有了一些积累,才愿意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所以建议所有想在博士阶段转专业申请的同学们,不要盲目申请,要做一个充足的准备,并且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很重要。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博士申请是非常具体的一件事,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选择研究方向和未来学校。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指导你的博士申请,那么,你就不必花心思担心自己错过哪些关键时间点,错过哪些有效信息,需要达到什么标准等等,更集中注意力在提高自身竞争力上面。


想要有一个博士申请指导顾问的同学们可以来PhD Planet找我,我能够为大家提供以下的服务:

1. 准确定位

我非常了解生物,物理,CS,EE等方向的博士申请,也很熟悉法国、澳洲、新加坡、香港、美国等国家大学的博士申请,我可以根据你的背景,为你准确定位最适合的专业和学校;

2. 导师套磁

作为一个天天和博士以及博士导师打交道的博士在读生,我的人脉广,也非常熟悉博导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想要怎样的学生,能够帮你准确定位套磁导师,并在套磁的过程中吸引导师的注意力;

3. 文书修改润色

无论要写什么文书材料,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最重要。我能帮助你挖掘自身优势,制作一份漂亮的简历,并找出你的个人魅力和能力的点,在不同的文书材料中体现出来。


PS  本公众号致力于为大家提供各类海外留学相关的干货,多数文章都是邀请团队中的博士或博导原创的,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尽情联系我们 ;)

卫星公粽号:PhDPlanet  官微ID:phdplanet_cs2

你可能感兴趣的:(「跨专业申博」从物理到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