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共情水平这么LOW,想必还是单身狗

文|良大师

美国Spirit航空公司,面试客服人员时,出过这样一个经典的问题:

向一位盲人描述黄色是什么样的?

(PS:Spirit航空公司的标志色就是黄色。)

你可以问问盲人,沐浴在阳光下的感受,对方可能会说「温暖」;

你也可以引导盲人,让TA想想明月悬在深邃空中的景象,对方可能会说「美丽」。

这些都是正确的方式。

这道题的用意是什么?

其实是在考查求职者的共情力,因为航空客服人员,需要处理的问题多数与人相关,且情况各异,拥有共情力的人,才能胜任。

你可能会问「共情力」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官方的说法是:

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很多社会学者,都将共情力视为未来人类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人工智能的到来,必将取代人类的大多数工作。

但是可预期的将来,与共情力相关的工作,还是人类的赛场。

共情力是一种柔性能力,你很难完美的诠释,就像你无法定义「好人」的标准,但是你却可以放入到某个场景,通过描述的方式来实现。

鉴于此,通过一个场景,以展示共情力的四种表现形式:识别、认可、引导、迎合。


1. 识别

听过这样一个相亲的故事:

经家长介绍,两人约在咖啡厅见面,还算对的上眼,开始闲聊。

女孩抱怨:「最近我那领导,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老找茬,我都不想干了......」

一般情况下,小伙会接话:「唉,我领导也这样,但想想对我要求严点,也许是好事。」

醒目点的小伙,可能更会来事儿:「我相信你的能力,你要真想跳槽,我有些朋友也许可以帮忙。」

就算,小伙木讷点,也会说:「哦,你的心情我理解,但还是要冷静一点......」。

这种回答,虽没新意,但也不至于让对方深恶痛绝。

然而,这个故事里的男主却说:

「哦,我和你可不一样,我的工作没人能接手,老板都得抱我大腿。」

故事没有讲结尾,但估计那男主,只有左右互搏,守身如玉的命了。

这就是典型的共情力指标弱爆的表现。

男主看似不会说话,其实是没有识别对方的情绪点,只顾标榜自己,不顾她人感受,当单身狗一点儿都不冤。

所以,共情力的最低起点就是识别。


2. 认可

说:「哦,你的心情我理解,但还是要冷静一点......」

这是共情力的第2个表现形式「认可」:识别了对方的情绪,并给予接纳。

女孩子说一件事,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感情的倾述,你只需表示对这种情绪的认可即可,甚至解决方案都不见得需示。

这不仅适用于男女情长,在很多领域都可举一反三。

美国一家媒体,对服务生小费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客人在点菜时,服务生有两类表现。

一种是只顾埋头记菜名;

另一种,一边聆听,一边点头,或者轻声重复一下。

后者得到小费的数额高出前者70%左右,其实也只是多做了一件事,向对方释放一种认可信号。

你一定觉得「认可」这种小事没什么难的。但现实中很多人却做不到。

职场上开会时,你可以看到,那些共情力高的人,总是频频点头,和领导互动。

而另外一些人,要不目光呆滞,若有所思。要不埋头伏案,忙忙叨叨。

你可能会说在忙于记录,但也需要眼神表情和领导交互一下,要不然以为你在搞别的。

在家里也一样,很多夫妻吵架,多数是男人不懂得「认可」,非要和老婆明辨是非,理性分析。

岂不知,有时一句安慰就可以搞定的事,最终却落得眼红炸毛,甚至离婚收场。


3. 引导

说:「唉,这情况我也常遇到,但想想对我要求严点,也许是好事。」

这是共情力的第3个表现形式「引导」: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化解矛盾

有孩子的朋友,应该有体会。孩子12岁以上,有了自己的思想,如果再按条尾巴,基本和头驴子差不多。

你说什么,都和你反着来,你越是采取高压手段,反作用力越大,很多父母举手无措。

其实,如果懂得引导之术,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王小波讲过他引导外甥的故事。

当年,他外甥在清华大学,突然迷上了摇滚乐,并准备以此为生。

那个年代,做父母的怎么可能接受?但苦口婆心都白费,于是请来王小波当说客。

王小波问外甥:「你为什么会喜欢摇滚呢?」

外甥说:「摇滚也一种艺术啊!喜欢艺术不好吗?」

王小波说:「喜欢艺术好啊,我也很喜欢,可是你要先考虑养活自己,搞摇滚的我认识几个,过的日子很清苦,根本不快乐。」

外甥马上怼回去:「追求艺术,为什么非要快乐呢?不是说痛苦是艺术的源泉吗?

思特里克兰德痛苦吧,所以才有了《月亮和六便士》;秋菊痛苦吧?所以才有了《秋菊打官司》......」

王小波说:「你说得很好,痛苦确实是艺术的源泉,但是不必是你的痛苦。

《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毛姆,很富有的;演秋菊的演员,一点也不悲惨,老有钱了。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你别搞反了,成为别人的源泉......」

后来,王小波果然说服了外甥,没再搞摇滚,开始好好读书。

你可以想想,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事?本来大家目标一至,仅仅由于角度不同,竟然横生枝节。

这时,你就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计一条路径,引领对方殊途同归。


4. 迎合

说:「我相信你的能力,你要真想跳槽,我有些朋友也许可以帮忙。」

是共情力的第4个表现形式「迎合」:在顺应对方情绪的基础上,给予积极主动的回应。

这种原则,最常见的体现就是赞美。

有一本讲销售的书,很火,名字叫做《销售洗脑》,虽然有点标题党,但书中一个小技巧却很实用。

作者对销售人员进行了大量调研,找到了卓越者和平庸者话术的一个巨大差别。

比如,卖服装,平庸的销售人员见到一位女顾客,在挑男士服装,一般对话流程如下:

店员:「您是为先生选服装吗?」

顾客:「是呀」

店员:「你想选什么颜色呢?」

顾客:「黑色的有吗?」

店员:「有的,请问您要什么码的?」

顾客:「有L码的吗?」

店员:「好的,您稍等,我这就去拿。」

如果是优秀的销售人员会如何对话呢?TA们会使用一种「问、答、赞」的模式。

这种对话,是在顾客回答完问题后,插入一个小小的赞语,再接着发问,如此就可以提高销售成功率。

对话展开的模式如下。

店员:「您是为先生选服装吗?」

顾客:「是呀」

店员:「哦,您好体贴。那么你想选什么颜色呢?」

顾客:「黑色的有吗?」

店员:「黑色我们有,您很有眼光,黑色衬衫很显气质。请问您要什么码的?」

顾客:「有L码的吗?」

店员:「有的,看来您先生的身材很不错哦,您稍等,我这就去拿。」

看到区别了吧,「问、答、赞」就是一种迎合式的表达,是共情力一种典型体现。

就像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被称赞的,如果有人说不喜欢,那么他在撒谎。

当然,赞美到位,别人受用,才是真正的共情力,否则很容易被当成虚情假意,阿谀奉承。

具体怎么赞美,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文末有链接,点击可以阅读。

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不直接叫「赞美」,而说是「迎合」呢?

因为赞美只是口头上的,更深入的还有行动和精神上的迎合。

如果你看过《山楂树之恋》,看看老三是如何对待静秋的,也许会明白。

正所谓浅喜如苍狗,深爱如长风,那种如同影子般的迎合,才是最高境界。

今天谈了共情力,以及共情力的4个表现形式:识别、认可、引导、迎合

你会不会有个疑问,在共情力上,人与人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除了少数是生理问题(脑部的镜像神经元有缺陷),多数都是因为懒。

因为,关照别人的情绪要付出精力,退守在自我的逼仄空间,则相当舒服。

更有意思提,很多人会为这种舒服甩个锅,说是直率,说是个性,说是不一样的烟火。

可是,你要知道两件事:

一、这世界确实有少部分人,不需要共情力也能活得很好;

二、这部分人肯定不包括你......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共情水平这么LOW,想必还是单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