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胶带的华丽变身《胶带贴画》

转自《中国美术教育》杂志2016年第一期

胶带是学生熟悉的日用品,其工具属性在学生的观念里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于用胶带进行固定、连接、粘合、修补,这种“属性定势”认知,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审美理念的建构。如何让学生转变思维,把胶带从普通工具转变成美术媒材,从单纯形式转变成精彩内容,从思维感知转变成丰富创意,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观念上的突破,笔者鼓励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去创作”,采用各种方式促进生成,通过美术创作实践,使胶带实现华丽变身。

一、用变换的方式贴

在导入时,笔者逆向而行:“同学们,咱们今天换一种新方式贴胶带,试试看,看谁贴得最不平整!”此言一出,学生很惊讶,但充满好奇。当学生发现合理的“破坏”能使胶带产生很多不同的效果时,便主动在平面上反复尝试最不平整的粘贴效果,使得课堂乐趣横生。

1. 贴出不同的纹理

由于塑料胶带在平面上粘贴时的偶然性,会产生气泡褶皱、起伏、明暗等新的状态,这些“效果”为图像感知再创造奠定了形式基础。待学生发现这些变化后,笔者顺势让学生体会和寻找其中的规律,利用胶带“软”“粘”的特性,在粘贴时把握轻重、松紧、快慢等因素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分析过程,总结规律。通过不同作业的练习,学生的经验变得丰富起来,呈现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发散纹理,有的是条形纹理,还有的是交错纹理。

条形纹理和发散纹理
交错纹理

2. 贴出各样的形状

胶带虽是扁平的长条形,但它可以“弯曲”,也可以“扭转”,还可以表现“空间”;当方向、动作、手法等主观因素发生改变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形状。学生在实践中也探索了各种想法:有的盘着贴出圆形,有的折着贴出三角形,有的绕着贴出环形,有的摆着贴出方形,有的拼着贴出了多边形。

多样的形状

3. 贴出多变的形式

有的方法是出于实践的偶得。胶带具有粘性,既可以“他贴”也可以“自贴”, 加上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贴的先后顺序不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这样就会派生出一些多变的贴法。有的先弄皱或折好形状再贴,有的一层一层反复地贴,还有的先缠绕好再贴。

多变的贴法

二、用意象的方式看

针对胶带的抽象性特征该如何才能用得好、作品才会美的问题,笔者启发学生,要进行审美构想,利用好胶带光滑、透明、起伏、褶皱的特性,通过意象的方法,去感知、联想、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加工。

1. 看格调,感知形象

胶带变换粘贴所产生的复杂纹理和多变图形,学生很难判断形式是美是丑,也不知如何入手继续创作下去。这时就需要引导他们整体地去看,从快慢、激烈、柔缓中去感知,从各种变化因素中找规律,把握节奏,生成形象。

《深蓝大海》是从“光感的纹理”中得到的灵感。从纹理表面看,起伏、转折节奏变化不大,仅从局部感知不到什么形象。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到胶带的光泽和纹理的舒缓、自在,给人一种在水里的感觉。在这种整体观察的引导下,学生完成了这幅表现海洋风景的作品。

学生作品《深蓝大海》

2. 看韵律,联想形象

胶带贴出的偶然肌理中,有许多前后连贯的曲线和弧形,产生一种流动、起伏感,结合胶带塑料透明光亮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

《飘逸长发》是利用有序的光亮和起伏,给人一种柔美、流畅之感,令学生由此联想到了飘逸、洒脱的长发,完成了创作。

学生作品《飘逸长发》

3. 看形状,想象形象

在胶带粘贴纹理中有各种形状,或相似、或变异,或封闭、或敞开,图像本已十分生动了,只要稍加提炼,就可以创造出新的图像。同学们尝试了各种观察角度,有的凑近了看,有的离远了看,有的颠倒着看,有的侧着去看,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宝贵的观察经验。

从轮廓看,《大树的身姿》中两条差不多平行的侧弯曲线,加上一些凌乱的小碎线,俨然两棵并肩而立的大树的形象。

学生作品《大树的身姿》

4. 看主观,构想形象

作为造型元素,胶带材料“线”的特性明显,学生很容易受到启发,并用作创作的手段。在学生手里,胶带怎么贴都是“线”。在这样的认知前提下,他们都会用惯常的方式去造型。虽然是主观构想,但当学生用胶带为手段方式来造型时,还是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们开始大胆想象,拓展题材,翻新手法,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小雨伞》这件作品,就是巧妙利用弯曲的折叠,贴拼出花边图案。紫色透明胶带的花边雨伞,也是源于生活体验的创意构想,使这件作品显得既简洁又生动。

学生作品《小雨伞》

三、用多样的方式画

由于胶带材料无色、透明,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工、修饰,以增强视觉表现力。这样的创作实践是一个“练习—创作—加工”的循环过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了经验,激发了灵感,变换方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1. 补充添画

这是利用胶带粘贴原有的纹理画面,用线条、色彩在周边补充并完善,形成完整的画面的一种方法。它保留了意象观看的感觉,只作适当补充,给人“画中有画”之感,引人遐想。

《可爱的蜗牛》先是采用了圆形盘贴的方法完成画面雏形,接着,让同学们对画面进行自由讨论:有的说像太阳,有的说像棒棒糖,还有的说像大饼……受了启发的作者,便又简单地添了几笔,引来了大家一致的赞叹,认为那几笔添得真妙。

学生作品《可爱的蜗牛》

2. 主观勾画

当学生理解了表达方式,就会主观构想,直接在胶带呈现纹理凸起的轮廓线上,按照感知的图像,进一步完善勾画,形成新的画面。这样的作品很好地把形、意结合在一起,既有胶带纹理,又有学生再造形象的元素,显得生动而有趣。

《形影不离》中的形象呈发散状纹理,表现的是两个人的下半身;乍一看还不一定辨认得出。在勾画时,学生受多余线条的干扰,一度不知从何下笔;通过边勾画边简化的方式,再加上粗线条的强调,方才逐步完善了创作。

学生作品《形影不离》

3. 加工描画

在已有形象联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描摹、涂画、着色,会使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更加鲜明。起伏的褶皱纹理被进一步“确形”,线条的粗细和曲直,色彩的变化和统一,都让画面显得格外醒目。

《幽默女生》采用的是先贴后描在画的方法:贴胶带→描形状→画色块。作者不满足于一般的画面效果,用了自带的色彩工具,于是,作品便多了色彩的描画,更显画中人的十足个性。

学生作品《幽默的女生》

画时代教育扶贫||2018年“加油计划”仍在温暖进行中

北京画时代美术公主坟校区
北京画时代美术花园桥校区
北京画时代美术世纪城校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索:胶带的华丽变身《胶带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