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伤寒中风,柴胡证。
2. 证是有主证加次证组成。
3. 证候是症状加体征。
4. 体征主要指舌苔,脉象,次证是伤寒论讲的或然证。
5. 主证反映处方所代表的病机。
6. 抓独抓的是反应基本病机的特殊证候,往往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7. 抓独法抓的是独证。
8. 少阳治用柴胡汤加细辛,少阴治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黄芩。
9. 细辛是少阴病的解热镇痛药,走少阴又解表。
10. 口苦两个原因:胆汁反流,胆红素升高。
11. 口苦可以从少阳或者厥阴治。
12. 咽干,患者喉咙肿痛从少阳治,小柴胡汤加细辛。
13. 咽干,患者喉咙肿痛从少阴治,无证,脉沉,麻黄附子甘草汤,发热麻黄细辛附子汤加黄芩。
14. 目眩,少阳加枸杞,少阴加菊花。
15. 省疾问病,务在囗给。
16. 木型人,鼻梁附近发青,皮肤油腻(肝经湿热),尺脉玄数(肝经湿热下注),失眠,疲乏,掉头发,腰酸,泌尿系统感染,性病,脉玄小柴胡汤证,尺脉病在下焦,柴胡四妙散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17. 白面书生,手心潮热,脉浮缓,浮大无力,,按压腹部十二指肠溃疡疼痛部位,胃口不好,消化不好,桂枝证,小建中汤,如果出血加阿胶,当归建中汤加阿胶。根据检查单十二指肠溃疡定小建中汤证。太阴病。
18. 栝楼通便,治疗便秘。
19. 神效栝楼散可以治疗乳腺增生。
20. 抓独抓独证,抓枢(三阳取少阳,三阴取少阴),抓病。
21. 抓病有七条:先经后病调其经,先病后经治其病
先血后水治其血,先水后血治其水
因实致虚治其实,因虚致实治其虚
痼病卒疾,先治卒疾,从痼病化
表里同病,先表后里,急则救里
形气同病,调气为先,神气同病,调神为先
直取其病,随证化裁
22. 先经后病调其经,先病后经治其病:如多囊卵巢综合症,月经紊乱等先调月经。如其他疾病引起月经紊乱,治其他病。
23. 先血后水治其血,先水后血治其水:先血后水是病在血分,治其血(肝癌腹水属于血性腹水,红色的,比较粘稠,甚至有絮状坏死组织),先水后血病在气分,治其水(肝硬化腹水是澄清的腹水)。
24. 因实致虚治其实,因虚致实治其虚:三阳的肿瘤就是因实致虚治其实(下淤血汤,桃核承气汤,子宫肌瘤用桂枝茯苓丸等),三阴的肿瘤因虚致实治其虚(太阴肿瘤如先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然后转为胃癌,用四君子汤,胃阳受脾阳影响,治脾来治胃,久病脾阳亏)。
25. 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需要考虑平衡激素水平,恢复脏腑阴阳气血,通过内源性阻断,从而子宫肌瘤变小。
26. 痼病卒疾,先治卒疾,从痼病化:本来得了慢性疾病,然后又得了急性疾病,先治疗急性疾病,但是慢性疾病会影响急性疾病的转归,所以痼病卒疾,先治卒疾,从痼病化(胆结石患者感冒,少阳与太阳同病,柴胡桂枝汤)。
27. 表里同病,先表后里,急则救里:同时表证里证,先表后里,如病情危急,里虚太甚,先救其里。
28. 形气同病,调气为先,神气同病,调神为先:形气同病,调气为先,急则调气,缓则调形(如癌症患者饮食不好,吃不下饭,先调整饮食,改善身体状况,身体恢复再治疗肿瘤),神气同病,调神为先,神气同病单纯调气没有效(如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欲吐不吐,欲食不食,百合病欲吐不能吐等,调神先)。
29. 直取其病,随证化裁:囗疮用导赤散加减,导赤散是治疗囗疮的特异性处方,木通可以换成通草。阳虚加细辛,附子合全真一气汤,砂仁合封髓丹;阴虚加牛膝,生地。
30. 抓证总纲:
无热恶寒发于阴,发热恶寒发于阳。
太阳恶寒并发热,少阳寒热来复往。
阳明但热不见寒,背寒即合太阴脏。
太阳脉浮少阳弦,阳明在经大脉现。
沉而有力是腑实,无力而沉附子见。
太阴浮大缓无力,少阴沉迟并微细。
微细欲绝是厥阴,弦而无力是肝虚。
太阴手足自温之,少阴厥阴四逆始。
若有少阳阳气闭,疏肝泻火皆可治。
自利不渴属太阴,渴是少阴不化津。
厥阴消渴兼久利,龙雷火升夜半饮。
腹满而吐是太阴,欲吐不吐少阴经。
吐而冲逆属厥阴,痛烦胸满吐涎清。
劳宫汗出为桂枝,反此阳明腑气实。
手心为桂手背附,表里浮沉虚实知。
三阳抓独取少阳,三阴独取少阴经。
前者为开后者阖,咽喉便是截断形。
31. 抓六经脉证:
浮为太阳多恶寒,缓风紧寒无力虚。
咳而遗尿是蓄水,色黑反易为血蓄。
时热时汗背桂枝,时腹自痛是里虚。
脉弦少阳半表里,囗苦咽干一证备。
弦而有力属少阳,无力而弦厥阴具。
大脉即是阳明病,日晡潮热是在经。
大而无力是虚劳,细涩夜热与失精。
手心汗出燥屎成,噫气胸痹是阳明。
少阴阳微与阴细,咽痛干呕但欲寐。
附子但向腰间求,人参还是背中虚。
浮缓即是桂枝证,沉迟附子温阳气。
表脉反沉麻附甘,阳气虚弱多两感。
反热即向细辛求,但寒不热病缠绵。
阳不入阴是少阴,早醒渴痒入厥阴。
错杂冲逆与胜复,宁失其方勿失经。
32. 阳明但热不见寒,背寒即合太阴脏:阳明病是但热不寒的,如果其背恶寒者加人参,即白虎汤加参汤。
33. 太阳病脉浮(高),少阳病脉弦(长),阳明脉大(宽)。
34. 阳明病可见脉沉,脉沉有力多腑实,用便秘通大便,没有便秘是肿瘤。
35. 沉迟无力脉少阴寒化附子证,少阴阳虚。
36. 太阴病的脉可以是浮脉,也可以是大脉,是缓脉,但是其特点是应指无力,桂枝汤证和建中汤证。
37. 少阴脉微为阳微,阳虚,细为阴细,阴虚。
38. 厥阴病细脉为阳虚。,当归四逆汤脉细欲绝。
39. 厥阴病脉一个是欲绝,一个是弦而无力。
40. 四肢冰冷考虑少阴经,四逆证。
41. 患者不能吃凉的可以用理中丸(太阴),手背凉用附子理中丸(少阴),弦而无力脉用丁附理中丸(厥阴)。
42. 少阳阳气郁闭不达于四末,四逆散证(少阳不夹湿)。疏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少阳夹湿)。
43. 患者怕冷,夏天穿棉袄,少阳夹湿用龙胆泻肝汤。
44. 自利不渴太阴病,大便稀溏不口渴。少阴病口渴,肾不能蒸腾气化,不能运化津液。厥阴病半夜渴醒。
45. 太阴病消化不良,少阴病欲吐不吐,恶心,心烦不舒服。厥阴病呕吐有冲逆症状,头痛,烦躁,胸满,或者呕吐涎沫,这些症状是呕吐寒气上逆。半夏干姜散治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治干呕,吐涎沫(头痛,烦躁,胸满)。肿瘤患者恶心不吐太阴。
46. 手心劳宫穴位置汗出,桂枝证。
47. 劳宫汗出不是虚证,就是阳明腑实证,大便燥屎。
48. 阳明病特点:日晡潮热在气分,伴手足濈濈然汗出,已经从经证转为腑证。
49. 手心潮热桂枝证(浮脉),手背寒凉附子证(沉脉)。
50. 太阳病,太阴病用桂枝见浮脉,用附子见沉脉。
51. 表证桂枝汤,里证建中汤或者四逆汤。
52. 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太阴病里虚证建中汤,都是浮脉。
53. 里实证-阳明腑实承气汤,里虚证-少阴寒化四逆汤,都是沉脉。
54. 太阳病独证恶寒。
55. 浮缓是中风,浮紧是伤寒,无力是太阴脾虚。
56. 膀胱蓄水证打喷嚏遗尿,膀胱,阳明,有血室蓄血证。
57. 色黑,大便不好解,大承气汤。
58. 色黑,大便好解,硬,抵挡汤。
59. 桂枝汤特点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出汗,一会儿烘热面红。
60. 小建中汤特点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太阴病。
61. 弦脉有力的是少阳,无力的是厥阴。
62. 阳明脉大,大热,大渴。
63. 脉大无力是虚劳,小建中汤证(脾虚发热,白天,自汗)。
64. 细涩脉晚上发热,盗汗,失精(肾虚发热,晚上,盗汗)。
65. 手心汗出燥屎成是阳明腑实证。
66. 有一种胸痹证(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人)先是胃不舒服还噫气,然后发作心绞痛,白天发作阳明病晚上发作厥阴病。胃络通于心,用半夏,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枳成姜汤。
67. 恶心是少阴病的特殊表现。
68. 附子定腰阳关穴(手背凉),人参定至阳穴(背恶寒)。
69. 白虎加人参汤与白虎汤,附子汤与真武汤区别背恶寒。
70. 浮缓桂枝证,桂枝增加心率。
71. 少阴肾阳虚用附子。
72. 表证沉脉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阳气虚,太少两感,反复感冒不好。如果发热加细辛。恶寒不发热,感冒是太少两感患者特点。
73. 入睡困难在少阴(阳不入阴)黄连阿胶汤,早醒在厥阴:醒后渴,痒,冲逆,胜复(阴不恋阳)。
74. 更年期综合征是因为雌激素撤退,烘热汗出,心烦失眠。
75. 雌激素那个甾环不能合成,只能从鸡子黄中摄取,滋养肾水。但是鸡子黄会产生胆固醇,胆固醇吃多会生痰,得高胆固醇血症。水泛为痰。
76.肝不藏血化肝煎少阳。
77.大小鱼迹乌青厥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