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和谐社区(幸福村)的创建包括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社区创建的思路。广州市中心地带都是城市社区,市社协评估工作范围的海珠区和荔湾区都属于完全城市社区的区域,黄埔区和花都区也有众多的城市社区。在和谐社区创建的评估指导中,评估组深入了解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存在的区别,把握广州市社区创建中形成城市社区创建(和谐社区)与农村社区创建(幸福村)的不同评估体系,做出实事求是的指导建议。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创建的目标(提升社区和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和路径(多元治理、多元参与、多元服务)都是一致的,创建的内容则根据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差异有所区别。
城市社区的创建评估首先要进行社区分类,分层分类才有精准化的服务。从市社协评估的海珠区、荔湾区、花都区、黄埔区的城市社区看,有小区型(楼盘型)社区、老旧(地缘型,包括了单位福利房等)社区、转制型社区等等,在社区创建中,根据“三个多元”的路径和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结合社区的实际需要和居民的要求,体现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以社区为对象聚焦社区居民集体性、公共性历史性的问题,采取三个多元的方式促进问题的解决,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在创建方案策划中,要有宏观结构性视角,从社区问题解决和社区培育两个层面进行设计,注重社区参与和资源挖掘,做出创建方案。
(一)小区型(楼盘型)社区的创建思路
这类社区包括了海珠区、荔湾区、花都区和黄埔区,在广州市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小区型社区占比高。以大型楼盘成为独立社区或者几个中小楼盘联合成为社区的形式为主,有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为社区三大组织和一大群体(业主),由于诉求多而且很复杂,各种矛盾问题和关系交叉纠葛,成为社区治理的难点。
社区走访和观察中,评估组与居委会、物业公司等有探索和交流,业委会有些没有成立(成立业委会的要求高,业主意见不一,难于操作),有些小区型社区有业委会但是没有发挥作用,容易引发关于环境、关于学位、关于车位等矛盾冲突,居委会主动作为较多。
社区走访黄埔区J社区,这是依山而建的大型楼盘,居委会在楼盘里,与业主居民和物管公司关系良好,社区环境整洁有序。在走访观察中,评估组了解到几个月之前有过社区矛盾引发的冲突,街道办和居委会有多次介入调解协商,促进了各种关系的改善。社区将创建“容貌社区”的奖励全部用于社区的道路、绿化等建设,受到居民好评。物管公司主任也主动参与到评估组的社区走访中,提出由物管提供一个场地(正在装修)作为党建议事厅,为业主居民的各所诉求提供实际场所,并在现场探讨每月居委会负责2天的接访聆听业主诉求,物管负责2天的接访聆听业主诉求。评估组建议实地化(物管负责)、制度化(物管、居委会、居民代表)、介入状况(公开化)结合起来,让业主诉求合理的有解决方案和时限,不合理的诉求有疏导和解释,培育社区协商机制与协商平台,预防社区公共问题的发生,促进社区和谐共享。楼盘型社区有众多的社会自组织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在创建中评估组建议采取社区文化日的方式进行有序引导,活跃社区的文化氛围。
社区走访海珠区Z社区,这是物业投入很多管理比较完善的社区,为了防止高空掷物,安装了向上的监控视频,宠物便便屋和各种管理制度都比较完善,停车管理规范,交通方便生活便利,小区内商店餐饮众多。与居委会和物管的交流评估组了解到小区已经有多年,有些公共设施比较破旧,物管公司正计划做更新换代的投入,在疫情影响下,原有的居民议事厅从线下转向了线上,通过业主群可以给物管和居委会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并进行监督。评估组建议在社区公共设施更新换代中更多聆听业主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网上议事厅和社区评审会的规范性和制度化,采取多元治理、多元参与的方式促进社区和谐。该楼盘的党建引领和志愿者类行的社会组织众多,评估组建议拓展多元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小区型(楼盘型)社区的最大特点是有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集体性公共性的硬件问题并不突出,矛盾冲突较多出现在软服务(管理)方面。创建工作中需要更多关注三个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管公司)和一大群体(业主)的关系和互动机制,通过三个多元的议事监督等方式预防社区问题的发生。小区的环境问题(垃圾分类)、学位、车位等都需要多方努力促进解决。
在小区型社区走访,评估组与街道办、居委会、物管和偶遇的居民进行了各种探讨,坚持从小区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三个多元的方法,更多关注各方关系互动和预防公共问题发生的机制建立,社区各种矛盾、问题和关系中如何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区和谐,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在这个基础上策划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受到了社区的认可。
(二)老旧(地缘型)社区的创建思路
这类社区属于社区环境问题集结地,社区基础设施落后残旧,房屋外墙剥落并有危房存在,下水道堵塞,道路破损,绿化和公共空间不足,缺乏文体康乐设施等,在城市发展中年轻人搬迁多,社区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社区和熟悉的邻居,老龄化程度高。
社区走访花都区H社区,这是老旧社区,有老国企的单位房(楼龄长,缺乏维修基金,外墙剥落严重,多数建筑七层以上没有电梯,居民主要是退休职工),几个小型社区(有物管,物管费低,管理水平低),有被拍卖的破产企业厂房(疫情状态下呈现停顿封闭的状态)等等。社区环境问题多,居民矛盾多,居民构成复杂。社区居委会经过多年努力,促进居民协商解决问题有成效,一百多栋单体楼安装电梯三十多座,两栋楼房解决了外墙剥落的维修工程。评估组与街道办、居委会书记等现场观察旧楼宇外墙剥落的情况,在走访交流互动中评估组建议总结梳理居民协商小区公共问题(电梯安装、外墙剥落维修等)的协商解决机制和操作路径,形成社区共治实务手册,从共治走向自治,提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指导有需求的小区居民通过协商解决问题,预防社区问题的发生。协商机制的建立,可以应对各类社区公共问题(包括旧楼宇安装电梯、房屋外墙剥落带来安全危机等等,也包括邻里争执等)。
社区走访黄埔区X社区,这是比较大型的老旧社区,有七个物业管理公司分片管理,基本上都是商住结合的楼房,人口密集度高且成分复杂,回迁安置房、出租房、公寓房、自建房……社区治理难度高。社区观察中发现三线整治、车辆停放、垃圾分类、宠物公共场所便溺扰民等等,社区和物管都在努力整治并有成效。走访交流中偶遇的居民提出的最大愿望能够改善社区公共空间不足,社区人口密度大,到处喧闹声。社区唯一的文化广场破旧,没有功能划分,文体设施不足,仍然有众多居民在此聚集聊天和各种活动。社区已经申请到改造文化广场的资金准备改造。评估组与社区主任探讨,文化广场只有资金投入没有维护和使用的制度,可持续就受到影响,评估组建议社区从志愿者、社区带头人挖掘引导出发,在施工过程建立协调平台,处理工程、噪音对居民生活和休息带来的影响,在工程完成之后采取乡规民约的方式对文化广场的管理维护进行规范,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增强社区归属感促进社区和谐。注意培育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社区。
社区走访荔湾区Y社区,这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内巷狭窄,邻里之间熟悉程度高,长者占比高。社区的创建设想是与社区微改造的“邻里花园”结合起来,该社区选择了三个点由政府投入打造三个邻里花园,原计划是打造邻里互动的场地。评估组在实地走访之后建议社区结合三个多元的思路提升邻里花园的功能,政府投入硬件建设额专家模式的规划,社区创建中将花草树木作为资源整合的平台,多元参与让邻里和非正式资源参与进来,在春节前工程结束之后,春天播春意,采取认购等方式进行社区动员,邻里花园的维护和功能发挥则体现多元主体,创建让社区和邻里更和谐。让邻里花园更美好。
社区走访和观察中,评估组根据每个老旧社区的状况,与街道办、社区、居民进行了各种探讨,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配合老旧社区的现状,关注社区安全和邻里关系,建议社区创建扎扎实实为社区和居民办实事,解决公共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居民参与,采取三个多元的方式进行社区倡导和社区培育。关注持份者管理的协商机制,推进解决创建期内能够完成的某些社区公共问题,在这个基础上策划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受到了老旧社区的认可。
(三)转制型社区的创建思路
所谓转制型社区,是指政府为推进城市化发展,对城中村及城市周边村镇进行改制,将原有城乡二元管理体制转变为城市管理的单一体制,实行有别于城市社区管理的一种过渡性社区。
转制型主要内容为“四转”,即撤镇设街、撤村建居,把村委会转成居委会;把城市规划区和建成区内的农民成建制地转为居民;把原来属于农民所有的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把原来由村委会管理的集体经济转为由集体法人股东和个人股东共同持股的股份制企业。转制型社区就是处于城乡过渡地带的新型社区,属于统筹城乡政策的产物。
市社协评估组的工作范围中海珠区、荔湾区、黄埔区和花都区都存在转制型社区。转制型社区是成项过渡地带的新型社区,与小区型社区、老旧小区不同,一方面有与城市社区相同的居委会的存在,另方面又有集体法人股东和个人股东共同持股的股份制企业的经济联社并存。广州市转制型社区的居民在经济联社有分红和各种福利待遇,因此兜底服务人群比较少。
社区走访黄埔区C社区,这是一个纳入广州市整体规划区域的社区,道路扩宽,三线落地,果园、河涌景观建设,美仑美奂。评估组在社区走访交流中发现街道办和社区提前做了许多准备,街道办民政科领导、社区主任、经济联社负责人、社工站负责人都参与社区走访座谈,使评委能够快速了解多方合作开展社区创建的情况。探索硬件建设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社区提出用多元治理的方式找准问题切入点,从社区停车规范入手:社区内的社区民居基本上是自建房,建房没有统一规划,内巷道路狭窄,汽车多(每户拥有汽车超过1辆),房屋商住结合多,社区与经济联社、社工站合作,正在开展环境整治,采取改建封闭小区对社区进行管理,乡规民约的方式规范内街内巷的停车规划,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空地等方式促进问题解决;在多元服务方面,社区联动了社工站、社区基金会、经济联社开展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并且常态化,正在跟进的收养家庭实事孤儿的监护个案,受到省民政厅的重视;多元参与则在社区共建资源中体现出来。该社区经常性开展多方联动会议,已经有比较好的社区创建基础,评估组认可社区的创建思路和正在进行的创建工作。
社区走访发现,转制型社区在创建工作中也有优势,居委会和经济联社合作良好,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中双向互动,加上社工站的专业服务,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只要能够聚焦创建期内能够介入的社区公共问题的解决,培育多方合作机制预防社区公共问题的发生,是能够比较好达成创建目标的。在创建工作中,社区也在不断成长和进步,学会协作和协力,用三个多元的思路,通过共建共治,达成共享的目标。
社区走访和观察作为社区创建的重要环节,中心任务是通过评估组现场互动和交流,协助社区村居观察社区问题,发现社区资源,理清创建思路,聚焦创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连接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价值感,参与的意愿和能力,通过创建参与,调动社区动力和资源,形成社区合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在实地走访交流中,评估组会碰到有些街道和社区积极性很高,在评估组实地走访之前已经将社区总体情况做了梳理,能够快速开展探讨和研究,街道重视能够促进社区创建工作的推进;也有些街道重视不足,评估组进入实地调研,街道办没有人跟进,只强调困难和忙碌,向社区了解,街道办也没有就社区创建对社区进行动员。在社区创建中,社区的方法是三个多元,但是街镇领导重视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广州市和谐社区(幸福村)的创建工作是广州市的统一部署,并不是自下而上的自觉行动,没有重视就没有关注,期望每一个街镇社区都能够把握创建工作的开展,为社区发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