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辞旧迎新,大大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可是对于对联的由来你知多少呢?

对联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

它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

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朝以后,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

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

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

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

在古书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

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

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

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

就因对联的各种传说,所以家家户户年前都要贴春联、请门神,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