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随笔02

写在前面的话:在上次写日记之前,我几乎从来没有把私人日记分享给任何人。结果上次单单分享给老妈一个人之后,嗯,全世界都看到了。当得知自己的读者群产生变化之后,我强烈的意识到我的写作风格和内容或许随之会发生些许改变。不过有人看或者没人看,这里只是记录个人随笔的平台,写作只是我自己与内心对话的一种沟通方式,无论分享与否,我都希望能在每一次写作过程中,记录下当时当刻的情绪波动,定格当下自己所思所想的一部分。

今天想涉及的主题是“无期待的生活”。期待,或者不期待,是一种想象,而想象不一定等同于现实。虽然此前我已有多次离家在外或旅行或移居的经历,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最近才开始具象化在脑海里。比如说,在15年去美国留学之前,因为没有申请到理想的学校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在去之前几个月便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到了学校之后这股情绪越来越浓烈,我大费周章的尝试着转学,期望能去排名更好的好学校。我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变得对这个学校的一切几乎都不满意,天气太冷(冬天从11、12月份一直要延续到5月初)、学校太村、食堂难吃、当地人都是假友善等等,于是很快把自己孤立,我的生活除了上课、食堂、寝室三点一线之外,几乎沉浸在网络和手机中。

那时的我肯定不会想到,兜兜转转一圈之后,我竟然愉快的从这个学校顺利毕了业,结交到了许多的好朋友,到最后爱上了这个学校和城市,甚至在回国之后还会时不时的想到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有16年去欧洲旅游的时候也是,因为听说了“难民危机”的相关新闻,便认为欧洲是非常不安全的地方,出去连背包都要反着背在胸口。所以我想说的是,不期待源自于成见,是对于还没有发生事情的猜测和忧虑,但它往往和真实是有差距的。是的,我也可以抱着这种不期待前往另一个地方,以保护自己的名义把自己包裹在担心中,甚至在到了那儿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会很庆幸自己的选择:是的!这个地方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样,甚至更糟。

但是,直到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环境不仅是真实存在事物的堆砌,同时也是与内心投射的混合。环境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我开始过上无期待的生活。就拿这次我来柏林留学来说,自从决定了我要来留学,我来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之后,就只剩下按部就班的准备来柏林上学和生活的各种手续。老实说,除了在留学前几天因为还没有找到住所短暂的产生panic attack之外,我每天的所想所做几乎和未来的生活毫无关系,甚至在留学前一晚还睡了一个好觉hhhhhh这对之前的我来说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在今后柏林居住的日子里,我也尽量希望用平和、轻松的心态面对一切。因为这种无期待,我渐渐意识到虽然在异国他乡生活貌似是一件天大的事,但是生活=生活,不论在哪里,生活的本质是不变的,只要能沟通上做到更mindful。除了认真聆听对方的字句之外,同时从表情、手势、语速语调、眼神等等感受对方想传达的信息和情绪,并对此做出准确、及时的反馈。虽然我承认沟通对于身处任何社会和群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尝试着这么去做永远只会对自己更有利。

话说回来,我是如何做到改变的呢?在经历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之后,在经历非常多的(无意义的)痛苦和折磨之后,我发现这么做让我更快乐:一是信任,二是感恩,三是友善,四是计划,最后便是无期待的生活。从小我听到的声音都说要么改变环境,要么改变自己,但是改变环境&自己未尝不能同时进行呢?改变自己的同时,周围的环境就是会发生变化,并且一定是朝着人想的那个方向变好或者变差。

记录这段心路是为了提醒自己,继续保持这种活在当下(carpe diem)的心态。就像此刻我正望向窗外美丽的景致,也不曾想到困扰我的租房难题最后也会顺顺利利的解决。一切都会好的,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柏林随笔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