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具有永恒的道德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班会课、主题活动、学科教学等途径中,采用说理法、辩论法、演讲法、模拟法等传统德育方法开展勤俭教育,道理学生易懂,案例也能入心,但因学生缺乏体验、实践和内化,勤俭教育效果不佳。项目式学习方式能够解决体验、实践和内化问题,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已有的教育途径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勤俭教育 体验 实践 项目式学习
《资治通鉴·梁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唐代著名咏史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一件睡衣竟然补了 73 次,穿了 20 年;香港首富李嘉诚见到地上一元硬币也要捡起来,让一块钱也能流通使用;日本学校的学生春游时, 学生不允许带精美的食品和饮料, 只带茶与凉开水。平时家长不给零花钱 ,学生坐公交车上学必须用月票。
纵观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美德无处不在,勤俭教育无时不有。反观我国一些青少年,勤俭教育效果不容乐观,浪费现象林林总总:饭菜吃几口不合胃口就倒掉、将没有用完的草稿本扔掉、只用一次性的中性笔、不喜欢的书包和文具随时换掉、学校厕所里的成卷的手纸恶意扔在地上、上完电脑课的桌面留着笔和崭新的笔记本、上厕所后不关水龙头、教室没人时空调电脑投影仪不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精神,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勤俭节约是一种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青少年进行勤俭节约消费教育是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能使每一个孩子从小爱惜财物,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1]节约财物体现了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对自然资源的爱护,对现有物质条件的珍惜。同时,勤俭教育能够通过增智、养德、励志促进德、智诸育的发展,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勤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很多教育工作者精通勤俭教育的内涵、特征、重要性,对于勤俭教育能够侃侃而谈、针砭时弊,对现象和本质分析能够入木三分、鞭辟入里,但对于如何有效实施勤俭教育,却显得大而化之、泛泛而谈,没有一针见血的效果与方法,忽略了勤俭教育的有效实施方法,而这却是勤俭节约美德落地的关键所在。
一 勤俭教育常规实施途径的困境
(一)勤俭教育的常规实施途径分类
结合学校的课程、活动设置规律,勤俭教育的常规实施途径主要划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数学等各学科教学中,在育智为主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中,渗透勤俭教育;二是在班会课、升旗礼、课间操训话等常规育德为主的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中,正面开展勤俭教育;三是在综合实践课、周末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媒介宣传、家长座谈会等主题活动中,在育德、育智、劳动教育等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培养目标中,侧面或正面开展勤俭教育。
(二)常规途径中开展勤俭教育的成效困境
在以上途径中开展勤俭教育十分容易,采用的方法多为说理法、榜样示范法、举例法、辩论法、演讲法、模拟法等。在学科教学中,例如语文教师会在讲解物资匮乏主题的课文中,顺势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说理或举例;在班会课中,例如班主任会召开勤俭教育的主题班会,用辩论法让学生辩一辩勤俭节约的好处,用榜样示范法来树立勤俭节约的学生典型;在主题活动中,例如教师会在综合实践课中,会采用模拟法让学生表演“节约与浪费”的小品,学校会在大宣传屏上滚动播放勤俭节约的先进事迹等。使用这些常规方法开展勤俭教育,方便易行,省时省力,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明事理,辩是非,知道浪费可耻,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中相关题目能拿高分。但“知易行难”,这些常规方法的确能提高学生关于勤俭节约的道德认知,也能对其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和影响,甚至能提高一点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力,但这些方法带来的道德效果并不好:学生经过“一阵风”的勤俭教育“洗礼”后,又逐渐变得我行我素,浪费行为重新“复苏”,演变成为学校德育的“顽疾”。这些方法的不足与困境主要有三点:
其一,实践性不足。说理法、示范法、模拟法等都是用来提高勤俭美德认知的,但“知道不等于做到”。没有真实生活情境,没有实践环节,无法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力。学生没有勤俭美德的具身实践,仅凭勤俭教育的“道听途说”,不让勤俭节约行为切实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学生难以真正认同和推崇勤俭教育的内涵。
其二,体验性不够。常规的勤俭教育方法,有的毫无体验性,只是勤俭节约知识的传递,有的方法有一定的道德体验性,例如学生表演“节约与浪费”的小品、观看勤俭节约主题的电影,学生能体验到勤俭节约的价值和意识,虽然比单一的道德说教和道德认知前进了一步,但这仍然是间接的道德体验,不是建立在勤俭美德具身实践基础上的直接体验,间接的道德体验是一种缺乏真实感的“模拟”的体验,很容易消退和淡忘。只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直接体验,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勤俭美德感悟,形成持久的道德情感。
其三,难以内化。常规勤俭教育方法,效果不好,铺张浪费现象常常在教育之后“死灰复燃”,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将勤俭节约美德“内化于心”,也就难以“外化于形”,让学生去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饭,有些人显得心不甘情不愿,有些人无动于衷;一些学生甚至因为这些教育,形成“表演型人格”:老师在时,装作很节俭,老师不在时,就显现铺张浪费的本来面貌;他们常规教育方法下,勤俭品质为什么难以内化?因为这些方法没有实践性,“知行”不合一,也就缺少个体的体验性,而没有深刻的体验,就没有道德情感和认知的感悟,就无法形成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和道德意志,从而就不能产生可持续的勤俭节约的道德行为。
二 项目式学习融入勤俭教育的优势分析
项目式学习结合了杜威的“做中学”、项目管理方法、团队合作学习等思想,是一种类似于探究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2]杜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验发现,如果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且有意义的活动中,而且这些活动任务或问题是相对真实或具有生活情境性的,那么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按照活动目的来对学习材料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并应用到学习任务的完成和活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3]
项目式学习融入勤俭教育的常规途径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项目式学习具有真实性、实践性特征,能够解决常规方法实践性不足的问题。项目式学习从真实生活出发,通过真实问题吸引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阶段性的任务探究,完成项目作品。而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在课堂内外去实践,这就给勤俭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性保障。例如,在地理和物理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融合的形式,开展“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真实生活问题,让学生去动手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勤俭节约理念,教师较好地关照了节约用水的勤俭教育,避免了说教灌输,收效也会更显著。
第二,项目式学习具有体验性特征。项目式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而是主动体验的学习。“要变革梨子,需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亲自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勤俭美德形成深刻的学习感悟。例如,在学校“节约一粒米”主题活动中,常规教育方法就是说理法和榜样示范,改造为项目式学习方式,就可以设计成“调查各类饭店光盘率并写成调查报告”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周末去饭店蹲点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震撼内心的感悟与认知。
第三,项目式学习方式易于调动学生主动性,促成勤俭知识、方法、观念的内化。项目式学习时间跨度较大,在一个阶段中其独特的实践性、体验性极易催生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情感,实现对美德的深度学习与体认,并巩固内化为持久勤俭的道德行为。
三 勤俭教育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关键策略
刘景福等学者在长期研究中,提出基于项目学习的操作流程,即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步骤。[4]可见,项目式学习有其固定程式,教师按程式操作即可,笔者结合勤俭教育的项目式学习实践,归纳出勤俭教育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几个关键策略。
(一)围绕勤俭教育的目标对项目作品提出要求
项目式学习方式应用场景广泛,可以运用在学科教学、班会课、综合实践课、学校勤俭教育主题活动中,但无论哪种场景的应用,都要完成项目作品,这是项目式学习区别于其它教育方式的独特特征。要在上述诸多方式中开展勤俭教育,就需要抓住关键,对项目作品提出勤俭节约的要求。例如,在开展“节水行动”的厕所改造模型项目式学习中,需对水龙头等作品的功能提出节约的要求(如自动感应水龙头等);在开展“节能建筑”的项目式学习中,需对房子模型作品制作材料提出要求,尽可能利用家里多余的纸皮箱,废弃的颜料,快递袋子、粘土等;有些项目式学习作品是调查报告,可以要求学生双面打印,节约纸张。
对作品的节俭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作品评价量表,让学生在过程中填写,进行过程性观察、反馈、矫正。
(二)对项目式学习过程的勤俭程度进行调控
大部分项目式学习过程富于实践性,常常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也需要利用假期到学校之外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去实践。其一,教师应对项目过程进行勤俭教育目标设计,对项目过程提出节俭要求,并设计勤俭节约的实践过程评价量表,实时评价、指导学生,将勤俭教育落到实处,使勤俭节约美德生长在项目式学习的现实过程中。例如,生物和地理课综合的《保护生物资源——探索深圳红树林》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周末组队前往红树林,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表设计出行的最佳路线、出行方式、吃饭、采集标本数量等,体现勤俭节约的目的,同时教师制定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出行计划和实际出行结果进行勤俭节约维度的评价。其二,尽可能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项目式学习,对组员在过程中的铺张浪费形成合作约束和舆论影响,在评价量表环节,也引入小组成员互评机制,让评价更具过程的真实性。其三,加强过程中的反思。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项目实践,同时小组每位成员对过程中的每一次实践撰写反思,组长还对整体情况撰写反思,通过对勤俭节约美德实践性反思,升华学生对勤俭价值观的认识与行动。
(三)终结性评价中突出展示分享,巩固勤俭教育的成果
终结性评价和反思是项目式学习的收尾环节,对项目的结果性评价能够使师生积累项目学习的经验,激励项目完成优秀的学生,对项目的反思能够让学生审视自身和小组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法,有利于项目式学习能力在新项目中的迁移。对于以勤俭教育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教师应在班会、德育主题活动时间里,召开勤俭教育项目式学习作品展示分享会,或举办作品展览,让学生在作品介绍、作品演讲、作品完成过程的分享中,向公众传达勤俭节约的道德认识,表达道德情感。面向公众的展示分享能够增强学生的勤俭价值认同,形成道德表率般的气场。对于学科教学等其它途径中渗透勤俭教育的项目式学习,教师也应设置勤俭教育的展示分享维度,让学生在展示中达成勤俭教育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 结语
在勤俭教育的常规途径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有效地破解了德育缺乏体验性、实践性、德育难内化的难题。笔者所在学校七年级开展一学期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以来,不仅收获了两百多件项目式学习作品,也在学生午餐、厕所水电纸、学生文具使用、学生出行消费、学生废旧物品利用等各方面形成了丰硕的勤俭教育成果,勤俭教育之花正盛开在项目式学习的土壤之上。
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勤俭教育绝不是只有项目式学习一个途径,常规的说理法、榜样法、辩论法等在快速传播道德教育方面,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新兴的研学游学旅行、夏令营、贫困地区体验生活等活动也能开展勤俭教育。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探索勤俭教育制度的规范性、行为的体验性、常态化、延展性,构建勤俭教育的完整体系,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学校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毅.中学生的节约意识教育初探[J].宁夏教育,2006,(Z1):53.
[2]巴克教育研究所. 项目学习教师指南 ——21 世纪的中学教学法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3]王超.中小学创客教育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探究 [J].教学与管理,2020(2):110-113.
[4] 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