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 | 喜怒哀惧惊 · 色

继上周用线条表现了

『喜怒哀惧惊』五个情绪

回顾请戳▽

绘 | 喜怒哀惧惊 · 线

本周再用色彩表现了一次









涂画后记

上次画完长卷之后(长卷 ▷ 我们一同仰望的星空),丙烯颜料还剩下不少,于是又去进购了两把刮刀,五张明信片大小的画板,打算像个抽象艺(深)术(井)家(冰)一样,用刮刀和颜料尽情地放肆一番。


材料:布面丙烯,刮刀,以及最后还是没忍住用了的笔刷。图片是作者拍的。  

然鹅,试了才知道,这些撒泼的颜色,根本没法乱涂乱画出来。刮刀并不好控制,它容易和丙烯颜料粘合在一起。若我想要左右挥动平铺颜料,因为惯性使然,它反而会把原先在布面上的颜料刮走。

你大概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语言最难以描述的大概就是动作,你试一下便知道了。总之,最后我涂出了一幅极其混乱的,如同垃圾堆一样的颜色。

我突然很能理解为什么抽象艺术家Jackson Pollock(波洛克)的画作能够名留美术史。(他的画作拍出天价,这或有市场的因素在,便按下不表)


Autumn Rhythm #30, Jackson Pollock @ the Metropolitan  波洛克作品,秋天的节奏30号,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图片来源网络


Jackson Pollock Creating His Painting 波洛克创作中

波洛克就这么拎着油漆桶,拿刷子在画布上甩来甩去,也无法看到整幅画面的整体感觉,但是最后画出来的作品,却能够混乱得非常平衡。若非有非凡的控制力,那么他便是达到了子曾经曰过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当然是伟大的。

抽象画作的结果,只是作者表达的尾声。创作的过程,则是表达的全部。

我在表达“哀”这个情绪的时候,想了很久哀是什么。

我先刷上一层蓝色,好像很平静,不够哀。然后我手抖了一下。这幅画掉在了颜料盘上,沾了一小坨黄色。这一小坨黄色在一片蓝色里边,好孤独啊,挺哀的。但强迫症的我最后还是决定把它铲掉。

铲不干净。突然发现丙烯颜料没干透还能用水洗掉。于是我把原先平铺的蓝色洗出一个白色的大窟窿。空空荡荡的内心,这算哀了吧。不,内心空出来了,正好能接受新事物。哀,莫大于心死。

什么是心死呢?我想是,“算了,就这样吧”。心死,就是,算了。于是我用餐巾纸蘸了点水,糊上些旁边的蓝色颜料。把这个白色大窟窿随便地填上,填完,就算了。连餐巾纸留下的屑屑也不拭走。

于是,这一幅『哀』是这五幅小作里边我最满意的一幅。这幅作品有故事,有我的挣扎、摸索和思考在里边。

不像『喜』,改来改去,还是不喜。

『喜』好像已经是一个社交情绪,喜即正义。你要微笑啊,你要乐观啊,你要传递正能量啊,你才能和这个社会好好链接,你才能好好生存啊。你不要看看段子看看视频就傻笑,这是低级的快乐,你要追求高级的快乐。好吧。那谁来告诉我,一个不被外界要求的油然而生的高级的喜,是什么?

最后我只能在一片橘黄和澄黄之中,画一笔略带蓝色的白。

也不像『怒』『惧』『惊』,一下子就画好了。

其实『惊』这一幅画,原先是我用来表现『怒』的。只是等到画出『惊』之后,我看了看,从中感受到更多的怒,便将两者调换了一下。不是时常感受到的情绪,画得并不深刻。

在观赏抽象画作时,我听过太多这样的观后感“这画得什么鬼”,“这我都能画”……我曾经也不理解抽象画作的杰出之处在哪里,直到今日一试。

抽象画作最终的画面效果,只是画者表达的尾声。整个作画过程,才是画者全部的表达。

细想想整个作画过程,你会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作品,都要求作者做出无数个决断。这一笔为什么要放在这里,会产生什么效果,这些问题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明晰地出现在作者的脑海,但一定出现过,甚至只是下意识地出现过。

画写实画的时候,这些问题有套路可循。而画抽象画的时候,没有。画者需要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来自于内心的声音。

“画的都是什么鬼?”

“是内心的声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绘 | 喜怒哀惧惊 ·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