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师第三讲

一、意识比知识更重要。

此次新冠肺炎是一种高传染率、低致死率的传染病。

传染病意味着什么?

防控先于治疗,防控大于治疗。

此次新冠肺炎在中国的有效防控过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虽然在疫情中,首当其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因为意识到位,上下同欲,成功狙击病毒,将确诊数字控制在8W左右。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殊为不易!

中国疫情数字通报


而医疗知识、医疗设备更先进,准备时间更长的美国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国外疫情数字通报

不管背后的原因有多少,在这里,显然知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为什么?

因为意识没跟上。

意识跟不上,就更别谈防治行动了……

没有行动或者行动无效的后果,数字已经很直观了。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丈八烛台,照得了别人,照不了自己”。对别人横加指责的时候,是看不到自己的无知的。

疫情同样严重的意大利,却开窍了……开窍,开窍,首先得打开自己,承认自己的无知(限制),才有窍可开啊。要不然就还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句话对于那些有觉察的人,才适用。

对于那些坐井观天,拒不承认自己的无知的人来说,我们也只能双手一摊:嗯,你说的对,你说什么都对。

二、认识心理

尽管心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触目皆是,但是如果要一句话解释清楚什么叫心理,如何运用心理知识去帮助别人,或者从心理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总感觉是老虎吞天,无从下口。

教科书上对于心理的解释很清楚: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但是知道了定义,对于生活并没有任何帮助。人们总是执着于相信“眼见为实”,执着于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客观的真实的,而他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不重要或并不正确。

而我们的课程,就是要让听众知道,眼见并不一定为实。

1.

粉白?还是灰绿?

蓝色?还是绿色?

一样?还是不一样?

眼见,为实吗?

2.痛,是哪里痛?

(互动)左手打右手手背,哪里痛?

左手?右手?

不是左手,也不是右手,是你的脑痛!

做手术的时候,麻药与一打,把大脑神经麻醉了,该切胳膊切胳膊,该切腿切腿,开膛破肚都觉不出痛。

痛在哪儿?(指脑袋)在这儿!

饿,是哪里饿?

我们吃饭,喂的是肚子?还是脑?

如果到点儿不吃饭,会饿,坚持不吃呢?——就不饿了。

老百姓爱说,饿过劲儿了就不饿了。

你的肚子并没有得到满足,怎么就不饿了呢?饿不饿,和我们的大脑有关,和我们的肚子无关。

(选一道具摇摆),大家看,是什么在动?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同样是坐在这儿听课,我知道,现场一定是有的人走脑,有的人走心,有的人是动也不动。

此时,此地,此刻,我在讲课,同一个客观现实,每个人的反应可都是不一样的。

心❤不动的人,觉得我说的都是废话,都是洗脑的话,拒绝接受。

走脑和走心有什么区别呢?

同样是看书,走脑的人一边看,一边分析逻辑,结构,修辞,想着到底哪儿好哪不好,怎么为我所用。

走心的呢?他投情,跟着书中的喜怒哀乐走。

心理服务,一定要有心理的知识,更要有心理的体验。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不一定有心理知识,但肯定有心理体验。

一杯水,三个人喝,你问他,这个水温如何?可能就能得出三个答案。

有的人说是热的,因为他刚吃了一只冰凉冰凉的冰棍。

有的人说是凉的,因为他刚喝了一口滚烫滚烫的稀饭。

有的人说是温的,因为他喝了一口,这是第二口。

同样是这一杯水,同样是这一个温度的水,三个人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比较的对象不一样。

幸福也是一样,幸福不幸福,都是你比较的结果。

同样是开30万的车,如果你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都是坐公交车的,那你幸福得不得了。

如果你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开的全是300万的车,那你就痛苦得不得了。

心理,虽然都是反映的客观现实,但是如何反应可是不一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服务师第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