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褪去侠气精神的武侠电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

阉党将覆,王朝残年,内忧外患,天下大乱。积弊病重的帝国,倦怠地迎接着一阵阵激荡和洗白。一把绣春刀,一身飞鱼服,锦衣卫的江湖透着一股子快和狠的气势,在财富和权势拨弄下,依旧在底层不断挣扎的小人物,挥舞的刀尖滴着血,渗透了握刀人诸多的无奈。《绣春刀》的江湖中,不是我们想象的江湖,没有快意恩仇,没有大忠大义,在波云诡谲的变换中,江湖中的人,早已将侠气掩去了其锋芒。

2014年,《绣春刀》上映后,有人说这是一部缺少了一些“侠气”的传统武侠片,也有人说这是一部打破了常规的“新武侠片”,导演路阳却说:“绣春刀既没有探讨以前武侠电影里广义上的江湖,也没有刻画武侠电影中贯有的侠客形象,更像是接近于日常的普通人。没有那么强大,也没有那种可以碾压对手的能力,必须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会前思后想、顾虑很多,也会恐惧、软弱和茫然,就像是我们。

这部电影,不论是故事,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可以看作是沉寂了很久的武侠片的一种新的发展,继2010年《剑雨》之后,后现代武侠片才终于再一次迎来佳作。武侠片中传统的练功报仇、国难家恨、民族大义乃至师门恩怨在被逐渐被一种新的内核所替代,那就是抛去任何政治口号和忠奸大义后,映射出现今社会中的小人物细碎情感和灰色地带的挣扎。

曾几何时,后现代武侠片被戏称为无厘头恶搞,而《剑雨》和《绣春刀》的出现,则指出了真正“后现代武侠”的精髓,就是对细节的专注。对无论银幕上还是银幕下的都市男女来说,一个细节的精彩,远比一句口号更能带来安全感。

一逐渐没落的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的诞生,将文人笔下的江湖再一次以镜头和戏剧化的形式去勾勒和展现。1927年上映的《儿女英雄》算是中国武侠电影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完整呈现。国际上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以武侠电影为媒介,1975年荣获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的《侠女》,是中国最早一部打入国际电影圈的武侠电影。

早在80年代内地的武侠电影亦兴盛过一段时间,这与当年的国术热潮密不可分,加上武侠文学和武术连环画的风靡,更带动了武侠电影的发展,当时上映的《少林寺》《神秘的大佛》《武林志》等经典电影更是一票难求。可随着国术浪潮的褪去,国内院线在90年代也随着武侠电影皆不可避免走向衰退。到了90年代初,随着香港武侠片引入大陆,武侠电影又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然而这份热度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武侠电影随即又走向了衰退。

到了新世纪,张艺谋、冯小刚还有李安也相继拍出武侠电影,不论是在奥斯卡大放光彩的《卧虎藏龙》还是美轮美奂的《英雄》,似乎更多的是为了迎合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眼光,这其中,特效将人之间的打斗拉入了一个更加炫彩的阶段,没有节制的滥用,就导致了动作的失真和浮夸。所以,支撑起一部影片的魂,也就是故事,都已经被电影中的光影声和特技所弱化。

在我看来,这是武侠电影逐渐不被大众所接受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没有了故事作为支撑,也没有了灵魂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武侠电影就失去了本该有的思想和内涵。流于表面的故事情节和浮夸的动作处理,没有了最早武侠电影中所带感的拳拳到肉的感觉。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武侠小说的断层,这也是导致武侠电影逐渐被大众淡化的一个原因。由金庸、梁羽生、古龙撑起的近代武侠小说的一片天,温瑞安早期作品,依稀还能算得上是武侠小说,随着他的异变之后,武侠小说的创作,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留存的武侠小说著作,能够被翻拍的也基本被翻拍了很多次,作为影迷,早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再加上奇幻小说的问世,武侠世界里的江湖,一脚踏入凡尘一脚踏入仙境的世界,就也完全被遗忘的取代。

求变是武侠电影继续去发展的一条路。直到《剑雨》之后,再到《绣春刀》,武侠电影的世界,又一次绽放出新的光彩。

二不雷而完整的故事

讲好故事,成了现今电影导演最应该却最难以完成的一件事儿。《绣春刀》算是低开高走,低迷的排片量和影评们高分的评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算是给武侠电影注入了新的力量和不一样的内容。

面对一群只谈票房不谈电影的记者,路阳也只能好脾气地说:这真的是一部不雷且完整的电影。影评人magasa也曾指出,国产电影就分两种,能看的,和完全不能看的,而《绣春刀》属于“相当能看的”:剧作扎实,挺进年度前几不难。

《绣春刀》的创作起源来自一部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冲田总司之恋》。背负政治使命的边缘剑客爱上了普通人家的女儿,求而不得,身陷道德与情感的困境。路阳说:“边缘人的普通情感总是打动我。”到了他自己的笔下,故事的核心逐渐变化为边缘武者对操弄自己的命运的抵抗。爱情仍然是重要的,但却不是核心了。

《绣春刀》的故事,完成且合逻辑,扎实的剧本撑起这部武侠片。锦衣卫三兄弟奉命去杀魏忠贤,魏许诺放了他可得黄金,张震饰演的沈炼想起青楼里自己钟爱的姑娘,以及为她赎身的费用,还有大哥一直不能升职窘况,三弟一再被师哥勒索钱财的无奈。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缺钱。于是,他动摇了,他真的放跑了魏忠贤,拿了钱。从此他们的命运变得可怖。

魏忠贤一事之后,三兄弟陷入更大的阴谋中,魏忠贤一派和朝廷一派都在试图将这三兄弟置于死地,为得就是让这三人担责。当初选择他们三个的原因,正如赵靖忠说的那样:看你们三个混的这幅德性,一准不是阉党。

三兄弟身上,皆带着小人物的执着,这种执着促使他们亦正亦邪,在这个江湖里,早已没有了是非曲直的对错,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的挣扎。

三丰满的角色塑造

《绣春刀》除了其故事的完整性之外,在对三兄弟的性格塑造上,也很出色。这三兄弟各有各的困局,大哥执着于求官,二弟执念于求情,三弟只为了求安。同时,二弟沈炼作为电影中的灵魂人物,他串起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大哥的长兄如父的形象,三弟温润谦和的性格,都被合理地刻画出来。

1)大哥卢剑星的豪侠

电影的历史背景是明朝时期的锦衣卫,官职顺序大致如下: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二人,正四品;镇抚使二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

大哥卢剑星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展现了其沉稳的性格,大哥的心愿就是圆了父母的期盼,升为百户,所以,他将功劳都让给了自己的上司,卢剑星彻夜守在衙门口,压低身子卑微地祈求着上司。没钱也没势的小人物,被上司冷嘲热讽,一再羞辱。

所以,卢剑星拦下了二弟即将释放信号弹的手,他说:“咱们没银子没路子,靠的就是机会,机会来了,接住了,就能翻身。”此时的卢剑星,眼睛里散发的是亡命徒般狠冽的目光,电影里雨声与战斗前三兄弟地静默交融在一起,一静一动,凸显出卢剑星内心对升官狂热的执念。

魏忠贤一事暴露,终于升为百户的卢剑星还坦然的转过头,对着两位兄弟说道:“谁都不用死,我们去过好日子。”此刻,费尽心机苦苦追求的东西,为了两位兄弟却淡然抛弃,原以为这是卢剑星身上的侠气。可是,下一个镜头,两个弟弟在忙着出城做准备时,卢剑星却只是身着新晋的官服静静的坐在父母牌位前,直到夕阳下山。他深知,魏忠贤一事,总得有个人出面顶下罪名。卢剑星看透了这官场的权谋与阴谋,小人物的命运从来就由不得自己。所以崇祯才会说出那句话:“再查下去,恐怕就没人替朕办事了,这件事到此为止,卢剑星,必须死”。于是,卢剑星沉默着走上了断头台,为自己的兄弟争取了一条活路。

原来,卢剑星的侠气不仅仅是舍弃那一身的官服,更是能为了兄弟舍弃性命的人。他担起了整部影片中最具有侠义精神的角色,王千源狭面窄眼,宽鼻硬颚,生活中的愁苦似乎是印刻在五官中,眉眼间有隐隐带着长兄为父的担当。他将小人物的无奈,大哥的责任表演得栩栩如生,尤其是最后断头台上,他将柔和的目光投向二弟,弟弟们活着,便是他最后的心愿。

2)二弟沈炼的清醒和痴魔

沈炼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嘉靖17年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官授七品,后贬锦衣卫,最终因直言规谏命丧严嵩父子之手,其人如《明史·沈炼传》记载:“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

但《绣春刀》中的沈炼,却完全剥去了沈炼的刚直和疏狂,在他身上被赋予电影内容起承转合的作用时,他的个性势必是起伏波动最大的一个。 艾克萨罗斯说:这样的人,我曾经见过很多,他们坚韧而又脆弱,简单而又危险;他们孤僻却又极度渴望被承认……最有价值的是,他们虽然充满了反抗精神却又极易掌控。这种人还有个共同点——注定早逝。”

沈炼很像艾克萨斯定义的这种人,他聪明且懂得审时度势。他不觊觎,也不僭越。封存于飞鱼服、绣春刀之下的隐忍,犹如一抹暗火:浇透了他清醒理智的内心。所以他放过魏忠贤,杀了严峻斌,胁迫张英,赎出周妙彤,在权谋的一再利用下,沈炼在随着风波转动,没有迷了心智。

而沈炼对周妙彤的痴情已经到了入魔的地步,为了赎身,他不惜欺骗自己的兄弟,甚至将自己的兄弟置于危险的境地,也为了。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此清醒理智的人,却依然没能跳出情字。

沈炼很像古龙笔下的江湖人,一颗心决定了所有事,这世间之大,恩怨之多,惟有不能辜负了自己的心。正因为如此,他也就注定了是孤独的。这或许就是路阳所要想表达的江湖儿女,没有侠肝义胆,没有呢爱恨情仇,只有过不去的痴魔和数不尽的愁苦。

所以,什么是江湖,我刀饮血,踏过荒骨,哪里是江湖,背起行囊上路,朝着天涯奔赴,对岸久别的故土,已经习惯于孤独,谁又把酒,热了两壶,苍茫之间洒落何处。

3)三弟的纯真和善良

电影上映后,由李东学饰演的三弟靳一川成了年轻观众最爱的那一个。有位影评人说,这部影片中每个角色都各有自己的困局,但靳一川却是最坦荡最真诚的一个,或许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他绝对是最心无旁骛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侠者。

清澈的眼睛,纯真的笑脸。虽然身在锦衣卫,身上却不见刀光剑影的戾气,或许就是因为这种天真,才会使师哥嫉妒,师父偏爱。也难怪三弟的角色会被很多媒体称赞为是戏里最亮点的角色,“最有‘情’味的角色,不谈为国为民,不谈侠之大义,但一举一动都出于率真本心,无论是打戏还是感情戏,都漂亮利落,不拖沓纠结,难得一个干净剔透的侠客。”

导演最终还是让这份世间少有的干净陨落了,为了救下师哥,他身中两枪,死在了雪地中。正是因为如此,这个角色才会让人心心念念。

结语:

《笑傲江湖》中有这么一句话: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路阳将武侠电影中的江湖世界重新塑造,将人们固化下的侠气做了改变,褪去了流俗的侠气定义,侠气已经没有了国仇家恨,侠肝义胆。只有大环境中的小人物在不断沉浮的挣扎。路阳本人也认为《绣春刀》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实就是小人物的生存。在一个大的时代环境中,他们本身可能什么都不是,需要依靠彼此才能度过难关。”

同样的,路阳还是希望故事的结尾是有希望的,是带着暖意的。所以,沈炼和丁修在广袤的草原花海中策马崩腾,江湖中有杀戮和死亡,却仍然带着希望。江湖没有消失,江湖里的人经历了生死,活着的人裹挟着追忆的风,继续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绣春刀》褪去侠气精神的武侠电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