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基于信息系统开发所需投入大、影响因素多、环境复杂等原因,需要确定系统开发方法,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原型化方法和面向服务方法。


1、结构化方法

概念 :

又称生命周期法,按照五阶段分,将系统按功能自顶向下划分成各个模块。然后遵循系统工程原理,按照事先规划好的程序和步骤,使用一定的开发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工作。适用于需求在项目开展前明确的项目

常用技术:

数据流图、 实体关系图、数据字典、系统结构图、判定树

组成:

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

精髓: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


优缺点

优点:开发目标清晰化、开发方法阶段化、开发文档规范化、设计方法结构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需求变化、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总结: 适用于数据处理领域问题,不适用于规模大,较为复杂的系统


2、面向对象方法

基础知识

对象:系统中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实体,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
对象三要素:对象标识(识别唯一对象)、属性(描述静态特征)、服务(描述动态特征)
类:对象的抽象定义,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结构和相同操作的对象集合
类是对象的抽象描述,对象是类的具体实例
接口: 为类提供特定服务的一组操作的集合,将一个或多个类的内部属性和方法进行分类,定义不同功能组的属性和方法,形成一种操作的规范,用于外部实体进行交互
封装: 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隐藏属性和方法的实现细节,仅对外提供接口
继承: 子类可以拥有父类的所有功能,并可以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多态: 同一个事务表现出来的多种形态,一个接口,多个实现
消息通信: 封装使对象成为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的独立单位;消息通信为他们提供了唯一合法的动态联系途径,使其行为能够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体

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是一种思想,把系统分为不同的对象,然后在系统中将数据和相关操作进行分类和封装,抽象成一种新的数据接口–类,并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实例化,实例化的对象与客观实体有直接对应关系,通过对象的属性和行为,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常用技术:统一建模语言(UML)

面向对象过程: OOA(面向对象分析)-----> OOD(面向对象设计)-----> OOP(面向对象编程)

优缺点:

优点:
1、更好的复用性
2、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便于交流
3、适用于各类系统,缩短开发周期
缺点:
1、必须依靠一定的面向对象技术支持
2、大型项目的开发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3、不能涉足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3、原型化方法

概念:

系统开发初期,在湖区用户需求的基本情况和了解系统主要功能的要求后,利用系统开发工具,迅速构建出系统的初始原型,在用户对此原型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需求,开发人员与用户一起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原型化开发流程:

1、创建原型
2、用户体验
3、收集反馈
4、原型修改
1.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_第1张图片

分类:

1、水平原型 :又称行为原型,未实现功能,仅在界面上满足需求
2、垂直原型:结构化原型,实现了部分功能,主要用于复杂算法上
3、探索式原型:一次性使用,用于解决需求不确定性、二义性、不完整性、含糊等问题
4、演化式原型:基于原始版本,不断优化演进,用在必须易于升级和优化的场景

优缺点:

优点:
1、开发周期短
2、成本和风险低
3、增加用户满意度
4、便于移交和维护
5、适用于需求不明确,分析层面难度大的系统
缺点:
1、开发环境要求高
2、管理水平要求高
3、不适用于技术层面难度大的系统


4、面向服务方法

概念:

service-oriented SO,在面向对象的基础上扩展的思想和方法,SO关注的是企业业务,它直接映射到业务,强调IT与业务的对齐,以服务为核心封装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企业已有应用系统。服务的颗粒度更大,更加匹配企业级应用中的业务。它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复用。

优势:

如何使用信息系统快速响应需求与环境变化,提高系统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关键问题,而SO的方式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抽象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操作抽象 -----> 服务抽象 -----> 业务流程



系统开发方法对比总结
1.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考,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敏捷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