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一本名为《简化》内容却足以将你绕晕的书

最初看到《简化》,第一想法这应该是一本讲如何简化生活工作,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从而提高效率的书籍。当我读完一遍后,发现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居然没看懂讲的啥?!!难道是我的智商出了问题?

怀着对作品的尊重,我仔细查看了作者简介,在当当网上是这样介绍的:长销经典作品《六顶思考帽》作者、著名现象级思维大师——爱德华·德博诺。

微信图片_20190419102343.png

看介绍:“践行10项简化原则”、“减负50%的忙碌人生”、“你的人生正需要被‘简化’”,是不是感觉超燃,这不正是我们这些忙忙碌碌,每天被生活工作琐事烦恼,极度渴望时间自由的人所需要的吗?

当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怀着对大师的崇敬再次翻开书的时候,发现想要“啃”下这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由于是译制类书籍,书中文字表达的逻辑性与我们日常接受习惯有很大差异,多少有些晦涩难懂。一些用英文表达很好玩或调侃的句子,直接翻译过来,放在一个指导性、理论化的章节,就显得累赘,多余。还容易让读者有突然“跳戏”的感觉,阅读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被大打折扣。

当然,如果边读边写下作者论述的题干,对于通篇理解作者的观点是有很大帮助的。

再看文章的结构。作者用四到五个章节在讲述为什么要做简化,简化的价值,试图用各种案例来说服读者:自己倡导简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还是由于语言表达的原因,他的理论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而举的例子又过于简单,或者说简化。比如:某某问题因为使用简化原理,获得很好的效果。至于为什么、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却没有说明,就像“他看了我这本《简化》,人生就达到了巅峰。”直接从开始到结果,中间经历了什么谁也不知道。不过,这大概也是作者力求表现简化优势的一种方法吧。

内容上,对于如何实现“简化”,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内容重复。第五章概述14种简化方法,七至十一章详细讲解这些方法的运用,最后用“践行简化的10项规则”再次总结,类似记叙文中的总分总。但是这种方式用在理论的阐述上就显得冗余,尤其是两章概述,只提出观点,用几句话说明,讲又没讲得彻底,说了一半,不如不说。

当然,以上问题只是个人阅读后的观点,作者提出的“简化”理论和实现方法,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是大有益处的。

比如,作者拿一棵树做比喻,以“树干”比喻做事的基本目的,“果实”代表价值,而“树枝”则是从目的出发,产生价值的实现体系。以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做一件事前先清晰要实现的关键目的,通过一系列的实现机制,达到价值的体现。而需要简化的正是价值的实现机制

作者提出的14种简化方法,如果用哲学的理论来解释,会更容易理解,虽然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地表示了对哲学的鄙视。

“回顾历史”即哲学中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来看待客观事物,从而对其现存的状态及意义做出审视和判断。

“剥除、修理、削剪、瘦身”则可以用哲学中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来解释,对事物的表象有怀疑的精神,透过表面看到其本质的价值和动机。

而“组合、提取概念、主干与例外”则告诉我们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

“重组、重新开始、分成模块和较小单位”要求我们既要从整体看问题,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事物既是相互联系的,又同时有其个体特征。

当然,哲学并不能完全解释作者的观点,这里只举几个例子,而作者提出“简化”这一概念,更多地是希望我们能够在看待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挖掘出我们想要实现的最终目的和价值,然后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所以,作者所说的“简化”,并不是单纯地指“简单”、“步骤的简化”、“化繁为简”,而是“最优”、“最高效”、“最有价值”、“能够有最大价值产出”的方式和方法

而有的读者将“简化”简单地归为生活中的“断舍离”、“极简生活”,我是不太认同的。“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最终指向更高效、轻松的生活理念,而作者的“简化”涵盖的领域则更广泛,提出的解决方法也更全面。

总之,这是一本你读一遍会懵擦擦,第二遍开始理出头绪,到第三第四遍才会深悟精髓的书。如果你像我一样对译制类书籍有抗拒心理,建议先看目录,构思内容,再边看边记录主要观点,最后整体回顾,这样对尽快把握文章脉络和理念有比较大的帮助。

当然,任何书籍的阅读,都要回归到指导实践,作者提出“简化”理论和实现方法,目的是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创造最大价值。如果你赞同作者的观点,那么不妨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以致用”才是作者最希望看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周#一本名为《简化》内容却足以将你绕晕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