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原作)

每次跟家人一起吃饭,老婆总是挖苦我说:“瞧你那吃相,跟人抢饭似的,看了让人怪着急的。”

的确,我不反对老婆的观点,这么多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通常一顿饭,不管几个菜,顶多十分钟就能结束。遇到家里来客人,也定不下心思,虽说吃相没那么“凶恶”,也是老早放下碗筷,没有丝毫的谦让,时间久了,亲朋也是习以为常了。遇到婚丧嫁娶的酒席上,同桌第一个吃完的也是我,好在有点自知之明,未能全部施展“吃功”,同桌的也不曾发现端倪。有时候参加乡下的宴席,几十桌,菜要一个一个地上,大多数人都要品尝到最后一道菜方才罢休。而我却不同了,只要有下饭的菜,一碗羹汤,两碗米饭,管你后面有什么山珍海味,饭足汤饱,起身离席。

父母也常教训我,说咱们家就属你吃饭快,像谁了?我说这是读高中时候练出来的。

高中就读于二十四中,在那个叫松树的小镇。离家一百几十里,平时难得回去一次。刚开学不久,我就被食堂那几口硕大的铁锅给镇住了。做饭的时候,员工须站在锅台之上,将整袋的玉米面往锅里倾倒,然后用一个同样硕大的铁勺或者铁锹(的确是铁锹,不单做玉米粥要用,炒菜也要用!)搅动着。玉米粥煮好之后,每张桌子盛上满满一盆,外加一小钵咸菜。那时候吃的是订餐,就是每月交18元的伙食费,爱吃不吃就这饭菜,想吃别的,除非你有钱,去街里的馆子买。哪像现在用的是饭票,菜品又多,想吃啥都行。到了开饭的时候,每桌都有值日生,提前进入食堂,将玉米粥一碗碗盛好,等八百多学生涌入食堂之后,喝粥的呼噜呼噜声,嚼咸菜的咯吱咯吱声,以及吵闹声,立即交织在一起,场面真是蔚为壮观。

高一时,我们桌12个人,8女4男。本以为女生天性害羞且饭量小,没想到几天之后发现,她们不但很大方,吃饭速度快,而且饭量也不逊于男生,难为情的却变成我们四位。直到高二,这种格局才被打破,同桌的变成8男4女,现在我还后悔,为什么当时不让着女生点儿。

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去食堂值日,倒不是为了能先吃两口东西,而是为了能给自己的碗里少盛半勺粥。这半勺粥学问大着呢。您想啊,满满一碗热粥,端起来烫手,怎么吹怎么搅也不见凉,嘴唇刚触到碗边就被烫的赶紧缩回来。半碗粥就不同了,端起来,筷子在碗里搅动几圈儿,嘴巴也配合着吹风,不消片刻,粥就可以吃了。半碗吃罢,赶忙再盛一整碗,然后悠哉悠哉慢慢吃。那些吃满碗粥的可就惨了,干着急吃不下,等好不容易吃完了,再看饭盆,空了,盆里的粥已经让吃半碗的和不怕烫的一扫而光了。

吃馒头倒是不用抢,每人两个,想抢也抢不到,遇到蒸的好的,香喷喷,暄扑扑,倒也好吃。但大多时候却是微微地发酸,嚼到嘴里,难以下咽,下午有时候胃里还冒酸水。这也罢了,若遇到菜不可口,那就自认倒霉了。白菜豆腐,茄子土豆,海带土豆,酸菜粉条,萝卜丝汤,每天一道,家常便饭,非吃不可。肉是难得一见的,偶尔见之,也是白花花的肥肉片,仍倍感亲切。记得高二那年,管学仕校长初任,食堂做了一个油炸黄花鱼,这等美味竟然把几位同学吃得肠胃不适住了医院,可见此等胃口也只能装些青菜萝卜之类的东西了。

三年的历练,使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首先是速度快,再就是不挑食。什么食不厌脍,什么细嚼慢咽,这种不利于养生的就餐习惯在我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今朋友多了,应酬也多了,可是再怎么努力还是恶习难改,总觉得大口吃饭,大口嚼肉,那才能吃出味道。前几天参加一个活动,到场的都是场面人物,饭桌上浅斟慢饮,小口吃菜,觉得特窝囊。下午三点会议结束,急不可待冲进一家拉面馆,一碗面,一碗排骨,瞬间恢复了吃货本色,这吃法才叫美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相(原作))